(杂名)名德非住职之称,于西堂中择有名誉德行者为名德西堂,俗所谓名誉职也。见象器笺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对于大曼荼罗称护摩坛或灌顶坛为第二坛。大疏八曰:阿阇梨作第二曼荼罗,与中曼荼罗相对,去大曼荼罗二肘。...(名数)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Āsravakṣaya-jāna之一。漏尽知证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梵语 nyagrodha,巴利语 nigrodha,nigoha。类似榕树之桑科植物。产于印度、锡兰。又称尼拘律树、尼俱类陀树、尼拘陀...【起恶言】 p0937 法蕴足论八卷十二页云:云何起恶言?谓有一类、若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信...(杂名)Graha,又作釳栗何,檗哩诃。译曰执。谓日月等之五执也。大日经疏十三曰:言釳罗是执。日之眷属,凡有八曜...引导,接引化导之意。为唐代黄檗希运禅师引导母亲之故事。黄檗出家后,其母因思念爱儿,忧伤过度而致失明。黄檗参访...【上根】 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子题:嘱授人筹、受筹、还筹、纳筹、清净妙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先示打静法)其维那浴筹已。至上座前打...(书名)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于说戒之日诵之。或称为戒经,或称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五种不放逸】 p0267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有五种不放逸。一、依在家品不放逸。二、依出家品不放逸。三、能...谓应受人、天供养之人,即阿罗汉。亦称应供、应真。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五四·二○五上):“次有弘法,应人结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十善业道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宅。故知前尘无定相,转变由人如云: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无论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善待。 我与某公司董事长做了多年邻居。当他的公...一位从事冶金行业的老板去拜谒一位禅师,他问:禅师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用最好的人才,聘请最...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面讲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二十八种功德。《药师...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人,有幸听闻佛法,特别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
名德西堂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名德首座 | 下篇:名腊 |
精,精妙;明,明白。精明,指自性清净心中本具之绝妙明澄。[无量寿经卷下、首楞严经卷六] p5882...
第二坛
六通
诺瞿陀树
起恶言
釳罗
黄檗引导
上根
说戒维那唱白法
四分僧戒本
五种不放逸
应人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善待
微笑的冶金术

不是佛经不灵,而是你理解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