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
一、欲 欲者,于所乐境希求冀望,以为体性,精勤依此而生,以为业用。
二、胜解 胜解者,于决定非犹预境,印可任持,而为体性,不可以他缘引诱改转而为业用。
三、念 念者,于过去曾习之性,令心明审,记忆不忘,而为体性,定之所依,而为业用。
四、三么地 三么地者,此翻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而为体性,智依此生,而为业用。
五、慧 慧者,于所观境,简别决择,而为体性,断疑而为业用。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褐剌缡,梵语 kārali,为毛布名称,即以野兽细毛织成之布料。玄奘游印度,至健驮罗国时,见一般士人常穿着此类布料...亦名:净地释名 子题:净、不净、污净心、污净信、污净戒、污净果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释净名者。以饮食繁秽,同...【不退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第七位,又作不退转住。谓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梵语 kācana-garbhā mrttikā。其内藏金之土块。又作金土藏、土中有金。系用以比喻依他起性之存有分别性与真实性...(杂名)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正宗...1、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生相即由无而有;住相即成长之形;异相即衰老变坏;灭相即最终灭亡。此生住异灭四相,...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故号为世间解。...【六现观引发分别】 p0310 瑜伽七十一卷五页云:问:是诸现观、几能引发诸神通等殊胜功德?答:除一,余一切。...(人名)初名神光。北魏洛阳人。达摩大师居嵩山少林寺时,神光请道甚挚。至雪夜,断其左臂,达摩感而许之,改其名曰...【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p0314 摄论二卷二十四页云: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背负文底耶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一直延续到7世纪中...(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我们念佛法门,往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怀疑,不是你的业障。现在很多居士:哎呀!就...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安法师答: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都劝我们念南无阿弥陀...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银首饰、钻石珠宝一样,不过是一种装饰罢了,戴不戴佛珠似乎也...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地藏...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的生死业力,让它趋向两个方向:第一个...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快? 成刚法师答: 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
别境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遍行 | 下篇:善 |
【臊陀】 或叔迦婆嘻,此云鹦鹉。说文云:能言鸟也。山海经曰:黄山及数历山有鸟焉,其状如鹗(五各切),青羽...
褐剌缡衣
摄食界释名
不退住
金藏土
六祖
四相
世间解
六现观引发分别
慧可
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阿旃陀石窟(Ajanta)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推荐】对阿弥陀佛的力量有怀疑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向地藏菩萨求人天福报,还怕得不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