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一、所言空者 从本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二、所言不空者 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甄叔迦,梵语 kij?uka,意译赤色、肉色花。印度婆罗门教之圣树。又作紧叔迦树、坚叔迦树、紧祝迦树。属豆科之巨木,...(仪式)早粥已过,午斋末及,在其中间讽经,谓之半斋讽经。...“不但中”之对称。天台四教中别教说三谛隔历,于空假之外别立中道一理,称为但中。此但中之理,又作一理、别理、但...【现法安乐住性】 p0955 显扬十九卷十四页云:论曰:唯诸静虑、是现法安乐住性。具有身心二种安故。非无色定。无身...谓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容易。即乘阿弥陀佛之本愿力,则容易往生极乐世界。此系对上生兜率之难生而言,故称此往生...指已生、今生、当生,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或指已往、现今、当来。又以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等前四时为所说之...(术语)法界与实相也。是一体异名,今重言之耳。四教仪曰:上达根性,味味得入法界实相。更有一义,实相者别教之理...云何离欲谓于诸欲?远离极远离。空不可得。故名离欲。...梵语 ?amatha,巴利语 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观。为禅定之另一称谓。即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伽陀】 p0710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四页云:伽陀云何?谓诸经中结句讽诵,彼彼所说。卽麟颂等。如伽陀言...【三十七觉分】 p0201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二页云: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觉分三十七。谓四念...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参究自己的本来面目,忘记春秋的交替,不管浮世的变幻。森林中...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一个老梵志,整天高举着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居士要亲近善知识,居士在学习佛法,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确的知见,求得解脱的方法。可是,佛法是出世解脱的...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愿?如果具足,是否是佛菩萨随形六道,为它们宣说念...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我们今生今...
空不空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真如门 | 下篇:生灭门 |
三谛者: 一、真谛 泯一切法,所谓空也。 二、俗谛 立一切法,所谓假也。 三、中谛 统一切法,所谓...
甄叔迦树
半斋讽经
但中
现法安乐住性
易往
已今当
法界实相
离欲谓于诸欲
止
伽陀
三十七觉分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心地功夫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如盲执烛
善知识的八种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