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云:
一、不一心听法不以为忧 佛智了达,不一心听法之人,平等法界中减退相,毕竟不可得,故无忧相也。
二、听者一心不以为喜 佛智了达,听者平等法界中增进相,毕竟不可得,故无喜相也。
三、常行舍心 佛智了达,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故于一切言说利益众生中,常行舍心也。故金刚般若经云:‘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又作逆修。欲于死后往生净土,趣入菩提之道,故在生前预修善根功德。或在临终之际,预先行佛事,以免堕在三途八难中...(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即佛花,指供于佛前之花。又称供花。即以草、花或树枝插入瓶中供于佛前。亦有以纸、木等作成莲花、荷叶,再押以金箔...云何过去?几是过去?为何义故观过去耶?谓自相已生故灭故,因果已受用故,染净功用已谢故,摄因已坏故,果及自相有...【等解了】 p1119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等解了者:既发悟已;方便寻求。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等解了者;谓...百八三昧之一。菩萨入于火遍处定,得神通力,自由放出种种色光,照诸三昧,悉皆明了,称为放光三昧。大智度论卷四十...亦名:四独戒独后行犯缘、独在后行犯缘、独行戒犯缘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独在后行,或根本独去;或中间;作意离...【见道依九处身】 p0643 大毗婆沙论二十五卷十七页云:如是见道,依九处身。谓人三洲,除北俱卢。及六欲天。此...谓于欲邪行。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是名为有欲邪行者。...亦名:说欲不须牒缘 资持记释云:“不牒缘中,古本羯磨欲并称缘;恐后疑执,故此问破。此欲词者,指上义设。人语者...【别记别】 p0688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又卽于此别记别者:谓卽记别彼因缘有。又复记别彼生因缘,因缘诸取。又...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你不要小看这个细胞了,它是很不可思议的...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为什么呢? 阿弥陀佛接引像都是站着,为什么不是坐像?佛看...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没有发菩提心的时候,顺顺当当地;发心愈大,挫折愈多,那就考...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讲经不识字,你得先给他念一遍,但是他...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虔诚的佛教信徒。祖籍太原。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白居...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女儿从小有慈悲心肠,对小动物有特殊的感情,长大后,女儿对...
在政治哲学上,如果想立功创业,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这一点。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平常的事情,如果要继续保持平常是...
三念处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八音 | 下篇:二德 |
(?~776)唐代不空三藏之俗家弟子。任京城寺观修功德使、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天宝十三年(754),在甘肃武威从不...
预修
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佛华
过去
等解了
放光三昧
尼四独戒独后行犯缘
见道依九处身
有欲邪行者
欲法不须牒缘
别记别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一只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