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十卷十四页云:此转依果,又不思议。超过寻思言议道故。微妙甚深,自内证故。非诸世间喻所喻故。此又是善。白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隐故。四智心品,妙用无方,极巧便故。二种皆有顺益相故。违不善故。俱说为善。论说处等八唯无记。如来岂无五根三境?此中三释。广说如前。一切如来身土等法。皆灭道摄;故唯是善。圣说灭道,唯善性故。说佛土等非苦集故。佛识所变有漏不善无记相等。皆从无漏善种所生。无漏善摄。此又是常无尽期故。清净法界,无生无灭,性无变易;故说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无断尽故;亦说为常。非自性常。从因生故。生者归灭,一向记故。不见色心非无常故。然四智品,由本愿力,所化有情,无尽期故;穷未来际,无断无尽。此又安乐。无逼恼故。清净法界,众相寂静。故名安乐。四智心品,永离恼害,故名安乐。此二自性,皆无逼恼,及能安乐一切有情;故二转依,俱名安乐。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八种真如】 p0078 佛地经论七卷二页云:或说八种。谓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遣相门所显真如...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巴利名 Majjhima-nikāya。为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之中阿含经。共收一五二部经,分为三聚,十五品。...(杂名)帝释天所居之城,即善见城。又名喜见城。在须弥山顶。...【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p0225 瑜伽五卷七页云: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答:由三种求故。一、欲...由于所造之罪业,于现世或未来世所受之果报。佛陀以其过去世之业,亦尝受苦报,此即大智度论卷九所谓之“九罪报”:...又作香台佛。为住于上方众香世界之佛名。香,系离秽之名,即宣散芬芳馥馨,指理中无上戒定慧之香;积,系聚集之义,...不直接显示某种意义,而寄其义于他方面以解说之。又作寄齐、寄在、寄说。华严宗多用此法,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术语)行者迁流之义,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无刹那常住安稳之苦,谓之行苦。三苦之一。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常为无...又称三中。系三论宗所立,乃该宗破邪显正教义之解说。“正”有三种,故称三正。即:(一)对偏正,针对断见、常见等偏...(一)(467~529)南朝僧。义兴阳羡(江苏宜兴)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十三岁开始研习佛学。三十岁,于妙音寺讲法华...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语。如经文说: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这是表法的,不一定非烧不可的。 我跟一位法师讨论...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 平常多说一些因果报应,生死...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佛法能修行也很难。在无数人中,诸位总算有幸闻到佛法,也有信...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我常碰到有人拿一些佛像挂坠、佛珠、手串甚至一些首饰给我看,...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撞小动物,别去碾压小动物的尸体。撞车、撞人不好,要负责的,...
二转依果具不思议善常安乐诸德
【法相辞典】
【二转依果具不思议善常安乐诸德】 p0049
上篇:二种于如来所称扬赞叹甚希奇法 | 下篇:二门二时二地所有诸欲能障三种等持 |
(一)为数论学派所立三种生身之一。(参阅“三种生身”650) (二)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遍于法界。据秘藏记卷末...
八种真如
势至观
中部
帝释城
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罪报
香积佛
寄显
行苦
三正
法云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拜佛有三层意义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推荐】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出家忧道不忧贫

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