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小衰相与五种之大衰相。...【有相行菩萨】 p0550 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有相行菩萨者: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冥祇,幽冥界之神祇。指依各自之业因而生成之诸鬼神。一髻尊陀罗尼经载(大二○·四八六中):“启白一切诸佛般若菩...(术语)像法之时运。佛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正法后一千年为像法。像者似也。西域记十二曰:黄图流鹫山之化,赤县演龙...又作即坛。全称合坛护摩。为“离坛”之对称。即合他坛而共修之意。亦即移请大坛之诸尊至护摩坛,同一坛而修本尊之供...凡二卷。宋代正觉拈古,元代行秀评唱。全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据续藏本,卷...【无明不以不如理作意为因】 p1099 瑜伽十卷六页云:问:若说无明以不如理作意为因;何因缘故,于缘起教中、不先说...【极微】 又作极微尘,旧译邻虚尘。物质分析至极小不可再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心...【有虚诳语者】 p0550 法蕴足论一卷十四页云:何等名为有虚诳语者?谓于虚诳语,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如理问记】 p0577 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何等为五?一、自性故,二、流...【四主】 p0399 西域记一卷三页云:赡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湿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宜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能更好的教导下属,创造更好的价值,恳请师父开示。 慧广法师答...
我是求过地藏水的,有没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么样开大智能倒是没有,因为我曾经中断好几十年,好多经文都记不得了...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忏悔业障愿中的四句偈语:往昔所作诸...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然造化的因果,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阎...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要依靠参考资料,要依靠大众的智...
问: 法师,现在很多人喜欢戴佛珠,只要戴上就会吉祥吗?请您开示,怎样才是真正吉祥之相? 宏海法师答: 我们不管...
定觉支
【法相辞典】
【定觉支】 p0807 法蕴足论八卷二页云:云何定觉支?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是我说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能尽诸漏。苾刍当知,我依何故作如是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谓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色受想行识。谓此诸法,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彼于此法,深心厌患,怖畏遮止。然后摄心,置甘露界。思惟此界,寂静微妙,舍一切依,爱尽离染,永灭涅槃。如善射师,或彼弟子,先学近射泥团草人,后能远射大坚固物,亦令破坏;苾刍亦尔。先由如是诸行相状,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色受想行识。谓此诸法,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彼于此法,深心厌患,怖畏遮止;然后摄心,置甘露界。思惟此界,寂静微妙,舍一切依,爱尽离染,永灭涅槃。彼如是知,如是见故;便从欲漏,心得解脱,亦从有漏,及无明漏,心得解脱。既解脱已;能自知见我得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依此故,作如是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如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说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能尽诸漏,随所应亦尔。谓第二静虑,应作是说:复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乃至广说。乃至无所有处,应作是说:复有苾刍,先由如是诸行相状,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彼不思惟如是诸行相状,但思惟彼所得所趣受想行识,乃至广说。苾刍当知,乃至想定,能办如是所应作事。复有非想非非想处,及灭尽定,我说于彼修定苾刍,应数入出。彼修如是七依定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亦名定根。亦名定力。亦名定觉支。亦名正定。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觉支。
上篇:定异因 | 下篇:定所行色 |
取风或用于礼式之具。佛在世时,弟子常执扇扇佛,此散见于阿含诸经中。优波离结集律藏时,波斯匿王赐与饰有象牙之扇...
衰相
有相行菩萨
业道冥祇
像运
合坛
请益录
无明不以不如理作意为因
极微
有虚诳语者
如理问记
四主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求「地藏水」有没有效果呢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