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体腐败者:即彼所说性变衰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密教之中应千手观音之四十手而显现之化身菩萨。于五部五法之中各有八手,故共成四十真言法,即:(一)佛部息灾法,...(术语)证明于本誓无违越之证言也。首楞严经三曰: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773~831)唐代归宗智常之俗家弟子。字浚之。贞元年间(785~805),在庐山五老峰下创白鹿洞,后徙少室山。元和初...俱舍论云四种对治,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 谓众生见欲界...(职位)禅林得度之沙弥,未知进退,引导而教授之者,谓之引请阿阇梨。即律宗之教授师也。见象器笺八。...(名数)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三经,其余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指印度恒河之支流尼连禅河(梵 Nairajanā,今法尔古河)。又称尼连禅江、尼连江水。释尊放弃苦行时,曾至此沐浴,...即祖师忌日时,所举行之法会。又称祖忌。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尊祖章中,列出达摩忌、百丈忌、嗣法师忌,以及开山历代祖...(术语)圆教之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也,又在台家之圆教,称为十界圆融之佛。普贤观经义疏下曰:释迦牟尼佛名毗卢舍...【不圆满灭】 p0325 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不圆满故?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梵语 prayoga。旧译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之预备行。据成唯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之说,接近见...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出家弟子每半月集合诵持所受出家戒...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寺院下山游方去,当他走到一个村落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张灯结彩,...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时候,尚且不踏生草,作为一个生草它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却充...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三种力量是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 一、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 在起信论上说,我们众...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世上的话,那就是佛陀弟子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 不久之前,...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轶也。 我们为什么要到寺院呢?...
体腐败
【法相辞典】
【体腐败】 p1467
上篇:变似义及变似有情 | 下篇:观人而舍 |
【永出】 p0495 杂集论八卷十四页云:何故名永出?永出诸缠故。此依断诸缠说。谓已生者,皆远离故。...
四十观音
证明
李渤
四对治
引请阿阇梨
二门
金流
祖师忌
圆佛
不圆满灭
加行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三种修行中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力量
大迦叶-头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