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真实道理之宗旨。对儒教而言,佛教谓真宗;又各宗均称其自宗为真宗。此外,以判教之名别之,有如下之诸说:

(一)为北齐大衍寺昙隐所立的四宗之一。其谓涅槃经、华严经乃为讲说佛性、法界之理的教法,故称真宗。

(二)为齐之护身寺自轨所立的五宗之一。即指讲说佛性常住的涅槃经之教法。

(三)为南朝陈之耆阇寺安廪所立的六宗之一。指般若经等讲说诸法真空之理。

(四)指明示真如法相实理之宗。与“性宗”一词同义。如天台宗之别教、华严宗之终教以上者均属之。

(二)指藉由阿弥陀佛之本愿力期以往生成佛之教说,此即日本之真宗。又称净土真宗。为日本十三宗之一。开宗之祖为日僧亲鸾(1173~1262)。以一心一向归命阿弥陀佛为教旨。故称一向宗。复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为本尊,欢喜其光明摄取,故又称无碍光宗。

本宗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三部为所依经典,祖承三国七祖,即印度之龙树、天亲,中国之昙鸾、道绰、善导,日本之源信、源空,七祖之中,特以天亲之净土论为正所依。宗祖亲鸾师事源空,所著显净土真实教行信证文类为主要经典之一。源空主张以念佛为主,亲鸾则强调以信心为本,认为佛的真实之教为无量寿经,最重要之部分为阿弥陀所说四十八愿,其本体则为“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并以他力往生为特色。所谓他力往生,即凡夫藉阿弥陀佛之愿力而获致信心;其后之念佛即是报恩感谢之念佛。又已得信心者,必住于正定聚,而与如来相等不二。亲鸾更自谓食肉带妻之在俗生活并不妨碍念佛修行,此种生活态度迥异于净土宗其他支派。至亲鸾之曾孙觉如,正式以本愿寺为真宗大本山,至第八世莲如,教势蓬勃发展,惟彼时德川家康忌惮本愿寺势力过盛,故于庆长七年(1602)将本愿寺分为东西两寺,此即今日承继亲鸾法脉之两本愿寺派(西本愿寺称本愿寺派,东本愿寺派称大谷派)。此外,亲鸾门叶繁荣,流派渐次分立,计生高田派、佛光寺派、兴正派、木边派、三门徒派、山元派、诚照寺派、出云路派等、合前二派,总称真宗十派。

本宗立二双四重之教判,二双四重指竖出、竖超、横出、横超。竖,指自力圣道门(难行道);横,指他力净土门(易行道)。出,指渐教,为方便权假之教;超,指顿教,为真实之教。亦即期以历劫修行之证果者,如法相、三论等之教说,乃难行道圣道门中之渐教,称为竖出;期以即身成佛之证果者,如佛心、真言、法华、华严等之教说,乃难行道圣道门中之顿教,称为竖超;依观经定散二善教之往生净土法门,而期以边地懈慢之往生者,乃易行道净土门中之渐教,称为横出;依无量寿经弘愿真实教之净土法门,而期以往生即成佛者,如净土真宗之教说,乃易行道净土门中之顿教,称为横超,亦为二双四重中唯一的本愿真实之教;以此弥陀本愿之他力一乘,而为各种教说中之顿中顿、圆中圆、绝对不二之教。故主张纵使是愚恶之凡夫、最下之劣机,若于遇值此本愿他力一乘真实之法时,于一念之中,住于正定聚,即可证得往生即成佛之妙果。又本宗以教、行、信、证四法为纲格,分判真假二门,以信心为往生正因,提倡平生业成。本宗之十派分别为:

(一)真宗三门徒派,本山为越前国之专照寺。正应三年(1290),如道在足羽郡大町建立一宇,号专修寺,唱秘事法门。未久,证诚寺之道性、诚照寺之如觉亦传其法。各有门徒,遂成鼎足之势,世称“三门徒不拜之众”。明治年间获许可独立为别派,置管长,称为真宗三门徒派,末寺有三十余所。其宗义与本愿寺派无异。

(二)真宗大谷派,本山为京都之本愿寺。文永九年(1272),亲鸾之女觉信尼,于京都东大谷之地筑父坟,门弟等协议创建祖堂,是为本愿寺之滥觞。世称东本愿寺,又称东派。后有慧空者,著作颇多,奠该派真宗学之基础。此派颇致力于布教工作。明治五年(1872),与本宗各派并称真宗。十年四月别立而置管长,十四年六月改东派之名,称大谷派。本山住持世袭,姓大谷。现有末寺八四○○余所,另又在韩国、南洋、爪哇、北美等地设立别院及布教所。并在日本本国内设立大中小各级学校,后更于京都设大谷大学,教育其派下之子弟。

(三)真宗山元派,本山为越前国之证诚寺。创立经过不详。似系道性所开创。此派主张秘事法门。明治十一年(1878)独立为别派,置管长,通称真宗山元派,末寺有十二所。其宗义与本愿寺无异。

(四)真宗木边派,本山为近江国之锦织寺,系亲鸾于嘉祯元年(1235)所创建。经数代相传,兴衰相替,至明治初年称为真宗。其后独立称真宗木边派,别置管长,今领有末寺五十余所。

(五)真宗出云路派,本山为越前国之毫摄寺。寺为乘专所创建。明治十一年(1878)获得独立,别置管长,领有末寺四十余所。在宗义方面异于本愿寺派。

(六)真宗本愿寺派,本山为京都之本愿寺。弘长二年(1262)十一月亲鸾示寂后,其门人奉遗骨葬于大谷。文永九年(1272),亲鸾之女觉信尼,移坟墓于东山大谷,门人等协建草堂,是为本愿寺之滥觞。至第八世莲如,开拓文书传道之布教新路。其堂宇曾毁于火,莲如奉祖像,逃赴大津,并在山城再兴本愿寺。其后,佛光寺、锦织寺、越前证诚寺等诸寺僧众接踵来归,势力一时大增,遂使真宗成统一之势。复因莲如确立“信心为本、王法为本”之宗规,乃大成本愿寺中兴之业。其后,堂宇几经兴毁迁移,后更在京都东六条乌丸营建本愿寺,自此,东西本愿寺乃成对峙之势。至于其教说,各派不一,各立异说,至明治五年(1872)始称真宗,十年四月,各派分置管长,此派则称真宗本愿寺派,以至今日。住持世袭,称大谷氏。所属寺院分有别院、别格别院、末寺、末寺支坊等四种。末寺总计有九七五○余所,于本山内设执行所统辖之。并设置学校,以教育门下弟子。

(七)真宗佛光寺派,本山为京都之佛光寺。其传承次第为亲鸾、真佛、源海、了海、誓海、明光、了源;开基即为了源,本山建于元应二年(1320),初称兴正寺。了源之后代经豪让寺予弟经誉,而以四十二坊投归本愿寺莲如门下,复别创兴正寺,予该寺颇大之打击,仅残余六坊维持寺系,后经经光、经范时,渐次恢复派势。明治七年(1874)三月独立,别立管长,称为真宗佛光寺派,今有末寺三四○余所。

(八)真宗高田派,本山为伊势之专修寺。初亲鸾游化东国,尝于下野国草创一寺,号专修寺,其后付之于弟子真佛;此为本寺派之由来。明治年间改为真宗专修寺派,称为高田派。末寺有六○○余所,另设有劝学院及中学,教育派下之子弟。

(九)真宗诚照寺派,本山为越前国之诚照寺。系弘安元年(1278)如觉创建者,初号真照寺。至花园天皇时,赐予今名。明治年间独立而置管长,称为真宗诚照寺派,末寺有五十余所。其宗义与本愿寺派无异。

(十)真宗兴正派,本山为京都之兴正寺。文明十四年(1482)佛光寺派第十四世经豪钦慕本愿寺莲如之德,投莲如之门,改名莲教,让本寺与弟经誉。后莲教于山科旧地新建一宇,复旧名号兴正寺。明治年间独立,称为真宗兴正派,别置管长,今末寺有二八○余所。 p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