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晓经典或善于读诵经文、讽吟梵呗之僧。在印度,原指通晓经典之僧侣。四分律卷十三第二十九单提法条,解释教化之语中,列举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等五项,与此文相应之巴利律藏所列举者为:bhānaka(说者)、bahussuta(多闻者)、suttantika(经师)、vinaya-dhara(持律者)、dhamm-kathika(说法者)。此外,同书卷三十八自恣揵度载有“通阿含”、卷五十房舍揵度载有“法师者”,巴利律藏中与此二者相当之处皆载为 suttantika。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亦举出学律众(巴 vinaya-gana)、学阿毗昙众(巴 abhidhammika-gana)、学修多罗众(巴 suttantika-gana)之语。由此可知汉译之法师、通阿含、学修多罗等,皆相当于巴利语 suttantika,意指通晓三藏中之经藏者。然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赞咏之礼(大五四·二二七上):“令一经师升师子座读诵少经。”可推知印度已有用以指善于读诵经文者。

所谓经师,在我国专指巧于讽诵经文者。梁高僧传卷十三慧忍传(大五○·四一四下):“齐文宣感梦之后,集诸经师,乃共忍斟酌旧声,诠品新异,制瑞应四十二契。”同书卷十三亦设经师一科,列举晋代帛法桥以下,至南齐慧忍等十一位经师之传,并详述经师之沿革。[辩正论卷三隋文帝条、续高僧传卷三十杂科声德篇]

(二)对于从事书写经典之人,亦称为经师,在日本天平时代则称为经生,此种经生并未入僧籍。至后世,转称裱潢经卷者为经师。 p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