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Dharma-kāla。又作昙柯迦罗、昙摩柯罗、昙柯罗。意译法时。中印度人。自幼聪敏,通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后阅阿毗昙心论,茫然不解,请一比丘敷讲之,始悟因果之理妙达三世,自此摒弃世乐,出家精进,诵大小乘经典及诸部律藏。曹魏黄初三年(222)至许昌(一说嘉平二年至洛阳)。嘉平二年(250),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律戒本一卷,并请梵僧制定羯磨法,传授戒律,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其后不知所终。[梁高僧传卷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佛祖统纪卷三十五、开元释教录卷一、释氏稽古略卷一] p623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Uttara,巴利名同。(一)为佛陀弟子之一。常离群索居,于墓地独自修行以思味法乐,而有“冢间第一”之称。据传...谓凡夫不思精进,懈怠懒惰,沉溺于睡眠,为三欲或五欲之一。...(经名)八卷,北凉昙无谶译。瑜伽论本地分中第十五菩萨地之异译。但缺第四持。...(人名)比丘尼名。又曰大爱道。梵名摩诃波阇娑提(Mahāprajāpati),是佛之姨母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爱...(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性者性分也,在于内而不改者。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如法各具十界之性,终始无变也...【声有二种】 p1392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五页云:声有二种。谓长养,等流。无异熟生。有间断故。...指叙述佛陀一生事迹之经典,或研究佛陀之事迹、精神、教说,乃至基于人类思想价值之立场给予分析、评价之论著;此外...【成所作智所缘】 p0667 佛地经论三卷七页云: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唯缘五种现境。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梵语 pūrva-pranidhāna。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人名)长者名。舍卫国之长者须达,一译乐施。好施与之义。与所云给孤独同。...(1916~)福建晋江人,俗姓洪。法名禅即,以号行世。年十一,礼泉州崇福寺元镇法师出家。民国二十年(1931)受具足...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则得之矣。孟子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为礼,谓嫂溺不援...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跟一个客户谈好了,已经签了约,这才发现这笔生意做下去一定是亏本。客户也很会做生...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此处,而神游...一日,佛陀问目连尊者说:如果你的敌人怒目冲冠,来势汹汹,情势已迫在眉梢,你会如何自处? 尊者回答说:我有广大...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了三年,准备要结婚的时候呢,突然间这个女孩,嫁给另外一个男...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所以当你进法堂的时候,要能够想到为利益所...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此时,大目犍连尊者就住在城外的耆阇崛山(或译灵鹫山)。...
昙摩迦罗
【佛光大辞典】
上篇:昙摩耶舍 | 下篇:昙摩密多 |
(书名)为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之略称。十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下半品之疏也。天台贤首皆不疏上半品...
优多罗
睡眠欲
菩萨地持经
爱道
如是性
声有二种
佛传典籍
成所作智所缘
本愿
乐施
常凯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信守承诺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果报还自受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