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 ?abda-vidyā。音译摄拖苾驮。为印度五明之一。指文字、音韵及语法之学。有关其要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概分为六项:(一)法施设建立相,谓声明为名、句、文身等,及与不鄙陋、轻易、雄朗、相应、义善等五德相应之音声为体。(二)义施设建立相,谓所诠之义。即六根、四大种、业、寻求、非法、法、兴盛、衰损、受用、守护等十义,及自性、因、果、作用、差别相应、转等六义。(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相,谓言语之性别。即男、女、中性,及其转声之变化。(四)时施设建立相,谓时之差别。即远过去、近过去,乃至远未来、近未来等之变化。(五)数施设建立相,谓数之差别。即单数、二数、复数等之别。(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相,即有关造语、造颂之法。又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六于解释处所根栽施设建立时,谓声明之“根本处所”有四论,即梵王百万颂、帝释十万颂、迦单没罗仙一万二千颂、波腻尼仙八千颂;注释凡五论,即字体根栽声明论三百颂、声明略本颂一千颂、八界论八百颂、闻释迦论一千五百颂、温那地论二千五百颂。

盖声明为五明之一,印度一般皆研习之,然于我国则因经论等既皆汉译,训诂、文法等与印度大相迳庭,是故多不行声明讲习。及至唐代,玄奘等传梵学,加以密教流传,梵字悉昙之学遂勃兴一时,有关之著述亦于焉问世。日本方面,则于日僧最澄、空海等诸师来华,传悉昙法,其学乃逐渐兴盛。[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大乘庄严经论卷五、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西方学法、翻译名义集卷五](参阅“五明”1112)

(二)指讽诵吟咏偈颂等。即附音谱,讽咏偈颂、名号等之法。与“梵呗”同义。五明中之声明系穷究三声八转等义,此声明则专论音曲歌咏之法。盖歌咏偈颂等,早在印度古吠陀时代即已盛行,而后佛教亦采用其法,佛陀允许比丘作声呗,但禁止依婆罗门歌咏之法,行引声诵经。于我国,梵呗之法早已传入,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揭举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记、支谦制连句梵呗记、康僧会传泥洹呗记等目;又梁高僧传卷十三略述其兴行之事实。[毗尼母经卷六、十诵律卷三十七、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元亨释书卷二十九音艺志、声明源流记](参阅“梵呗”4635) p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