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术语)不相应法之一。梵语钵罗钵多Prāpta,谓有情所得之法,系于有情之身者。因而譬以绳,谓之得绳。如善恶之诸...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信解补特伽罗者,谓随信行已至果位,见至补特伽罗者,谓随法行已至果位。...菩萨修殊胜行,应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称为十种见佛。据华严经疏卷五十一离世间品载,十种见佛即:(一)安住...系婆斯仙之妃。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婆斯仙北侧。形像为赤肉色女形,两手持莲华,坐圆座。种子 (ha...指广集于湖南一带,接受石头希迁禅师教化之修行僧。石头希迁为我国唐代南宗禅青原行思系统下之大禅师,天宝年间(7...人能持行五戒十善,即能报得欲天之地位,及不坠人之地位,人境不须述,兹但述欲天。 六欲天三藏法数云欲界六天...【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 p0562 瑜伽五十二卷四页云:问:如世尊言: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此何...(譬喻)即阳焰也。大日经疏二曰:阳光者如春时地气,日光望之如水,迷渴者生企求心。...梵语 rūpa-kāma。为五欲之一。凡爱著于青黄长短等色境,惑动于男女间之色情,均称为色欲。摩诃止观卷四下(大四六...指色界四禅定中,与未至定、中间定等“近分定”相对之四种根本定。又称四本静虑、四根本静虑、根本四禅。所谓根本定...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龙藏本)...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用不着看话头。到后来的祖师,...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如何理解? 正如法师答: 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与佛同...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常常听说要想往生有把握,最低要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才...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 生死轮转...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
中食论
【释氏要览】
弘明集。南齐沈约字休文撰论曰。人所以不得道者。由于心神昏惑。心所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荣名势利。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荣名虽日用。于心要无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之已深。甘旨肥浓。为累甚切。万事云云。皆三者之枝叶耳。圣人知不断此三事求道无从可得不为之立法使而易从也。若直言三事惑本。乃宜禁绝。而此三事。是人情所惑甚。念虑所难遣。虽有禁之旨事难卒从。譬于方舟济河。岂不欲直至彼岸。河既急会无直济之理。不得不从邪流。靡久而获至非不愿速事难故也。禁此三事。宜有其端。何则食之于人。不可顿息于其情性。三累莫甚故。以此晚食并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无事。因此无事。念虑得简。在始未专。在久自习。于是束八支。纡以禁戒。靡曼之欲。无由得前荣名众累稍从事遣。故云。往古诸佛。过中不食。盖是遣累之筌罤。适道之捷径。而惑者谓止于不食此。乃迷于向方。不知厥路者也。
上篇:著衣功过 | 下篇:铸像 |
由听闻佛法或是由思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得
禅苑清规
信解补特伽罗
十种见佛
婆斯仙后
湖南海众
报分
有过去界有未来界有现在界
阳光
色欲
四根本定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生命中的贪欲苦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