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一)位于湖南衡山紫盖乡。唐代时,法照尝住此寺,有诸多瑞应事迹。代宗大历二年(767),法照曾于僧堂粥钵中,见五...【悲愍】 p1172 显扬二卷二十页云:悲愍者:谓如是已发心菩萨、于十方世界或三种退堕苦有情,或五趣定苦有情,或四...子题:略教发起序、略教正宗、略教劝修流通 戒本疏·七佛略戒:“略教行法,文分三段。第一,从初若更有余佛法,至...(譬喻)识之不实,譬如幻化。性灵集八曰:识幻构三有狱。止观一曰:行城识幻。...梵名 Nāgārjuna。音译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周陀那。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又称龙猛、龙胜。二、三世纪...(术语)八忍之一。观欲界苦谛而正断其见惑之无间道智也。忍者信也。信理而不疑之智,是为得苦法智之因,故名苦法智...禅林中负责僧堂炉火之职称。据禅苑清规卷四载,炉头虽应维那之请,亦系与炭头和会所选出,每年于十月一日开炉,至翌...凡二十卷。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原书内容已佚失,仅余序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出三藏记集卷十。或谓慧远...【见集所断烦恼部】 p0644 品类足论七卷八页云:见集所断烦恼部云何?谓有烦恼部,随信随法行集现观边忍所断。...【实叉难陀】 唐言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华严...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会里,结婚特别讲究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 前最高法院的审判长...从前,有一个叫耆婆的老先生,他会一种很特别的功夫,即对音声非常敏感,只要有任何声响发出,他就能凭藉双耳分辨出...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连医生也经常在评价某些病人的时候说:主要是压力太大!坏心情...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说一个人假设不断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
出力比丘
【释氏要览】
十诵云。出力者若白衣于寺欲作恶事侵扰比丘。应苦切折伏。或直向王臣言令其止恶。
上篇:大乘 | 下篇:道风 |
(天名)胎藏界南门之守护神也。大日经谓其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有浪文,上顶发冠,自身有威光,照众生界,手持...
云峰寺
悲愍
略教行法
识幻
龙树
苦法智忍
炉头
大智度论抄
见集所断烦恼部
实叉难陀
中道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天耳通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