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术语)三乘共十地之第一地。其智慧干燥而未淳熟,故云干慧。大乘义章十四曰:虽有智慧,未得定水,故云干慧。又此...有,“存在”之义。三种有,指三种存在之法,即:(一)相待有,如对长而有短,对短而有长;对境有心,对心有境;又如...(术语)如来之功德与他不同。故名不共法。通论之则一切之功德悉名不共。故地持论中说百四十之不共法。今依一门说十...全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记佛陀说生、老、病、死、王法、牢狱等五天使及地狱之苦状。本经相当...【自内身应施不应施】 p0602 瑜伽三十九卷三页云:如是略说菩萨应施不应施已;次当广辩。谓诸菩萨、若有来求共...(术语)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平等,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菩萨)密迹金刚之梵语。玄应音义一曰:密迹,梵言散那,译云密主。密是名也,以知佛之密功德故也,主者夜叉主也。...(1600~1667)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又作宏礼。会稽(浙江绍兴)人,俗姓张。字具德。于普陀寺出家,后谒汉月法藏(1...【瞋所随增】 p1322 瑜伽六十六卷一页云:于苦受中,多生憎恚;是故说彼瞋所随增。...(术语)言语使某作业发动于口时,同时招感他日果报之原因,薰发于自己之身内。其被薰发者,无形无象,无他可表示者...【塞毕力迦】 此云苜蓿。汉书云:罽宾国多苜蓿。...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转眼就是白光长老圆寂的纪念日。回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相英容,还好像在跟前一样。本人那会儿也在普陀山佛学院,现在...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们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后,还会不会再迷呢? 大安法师答:...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天,尊者准备去乞食前,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观...
今天讲的题目是六祖慧能之禅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师是我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在中国禅宗史乃至于中国佛教史上,六...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慧远大师说,借事显理。虽然佛法究竟的目标是清净心,无有少...
宽恕是一种美德。夫妻之间如果互相有宽恕的心,夫妻的感情一定很甜蜜;兄弟姐妹之间,如果有互相宽恕的心,兄弟姐妹...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
法器
【释氏要览】
广百论云。要具三德名法器。一稟性柔和无有偏党。常自审察。不贪己利。二常希胜解。求法无厌。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三为性聪惠于善恶言。能正了知得失差别。若无如是。三德虽有。师资终无胜利。
上篇:二十五有 | 下篇:方丈 |
华译健相、一切事竟,为佛所得之三昧名。健相者,好比佛德坚固,诸烦恼魔及魔人不能破坏;一切事竟者,一切毕竟而得...
干慧地
三种有
不共法
佛说铁城泥犁经
自内身应施不应施
平等义
散那
弘礼
瞋所随增
语无表语
塞毕力迦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记忆中的白光长老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入禅之门第四讲:六祖禅法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学佛的人,一定要有宽恕的心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