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手巾二种,一随身携手者,一公界者。或在僧堂内,或在浴室内,或在后架,皆长丈二,挂之辘轳令牵转,就其干处拭用。”

已下录随身手巾。

《梵网经》十八物中有手巾。详〈器物类·杨枝〉处。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云:“又开钵囊、革屣囊、针筒、禅带、腰带、帽、拭脚巾、摄热巾、裹革屣巾等,及拭面巾、拭身巾、扪泪巾。”

《续灯录·龙潭圆禅师章》云:“师辞汾阳,汾阳云:‘别无送路,与子一条拄杖、一条手巾。’师云:‘手巾与和尚受用,拄杖不用得。’昭云:‘但将去,有用处在。’师便收。昭云:‘又道不用。’师喝一喝,便下去。昭云:‘已后不让临济。’师云:‘正令已行。’”师嗣汾阳善昭。

《事物纪原》云:“礼浴用二巾,上絺下绤。虽上下异用,而无异名,此三代之制也。汉王莽之斥逐王闳也,闳伏泣,元后亲以手巾拭之,于是始见手巾之目。其事虽出于三代,而制名当自汉世也。”

已下录公界手巾。

《大比丘三千威仪》云:“当用手巾有五事:一者当拭上下头;二者当用一头拭手,以一头拭面目;三者不得持拭鼻;四者以用拭腻污,当即浣之;五者不得拭身体,若澡浴,各当自有巾。”忠曰:“若澡下,说随身巾。”

《敕修清规·大坐参》云:“圣僧侍者牵堂内手巾辘轳,惊酣眠者。”

〈日用轨范》云:“拭面不得争扯手巾,不得以巾拭头。用毕须摊挂,或焙火上。”

永平道元和尚曰:“手巾,一幅布,长壹丈贰尺也,不可白色。”已上僧堂巾。

《敕修清规·知浴》云:“铺设浴室,挂手巾,出面盆、拖鞋、脚布。”

〈日用轨范·开浴〉云:“公界手巾系着衣后净手拭之,以披五条也。”已上浴室巾。

《缁门警训?登厕规式》云:“后架手巾须多备三两条,频频洗换,莫令垢染以污净手。人众处五日一洗,人少处十日一洗。”已上后架巾。

忠少时闻古老说,谓行脚人以手巾束腰,其巾取一幅布,长丈二,一头竖折,横缝定其唇。若道路遇亡骸,则不空见过,便以巾缝首,纳亡人一脚,自骸背过肩,负之于己背上,寻可瘗处,税下葬之,讽诵而去。余按《毛诗》云:“行有死人,尚有墐之。止此”仁儒秉心犹若是,况为度生大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