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二谛(又作约教二谛),是和境理二谛(又作约理二谛)相对立名,它是三论宗学说特点之一。
三论宗人承印度中观之学,用二谛作中心来组织一切理论。二谛即:一、俗谛(又作世谛、等谛、世俗谛),二、真谛(也译作第一义谛、胜义谛)。
言教二谛的典据,是《中论·观四谛品》,而中论的典据,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百论·破空品》也说:“诸佛说法,常依俗谛、第一义谛,是二皆实,非妄语也。”这都可以证明二谛是属于言教的。所以青目解释《观四谛品》的两颂,说世俗谛阐明虚妄法,但对于世间是实在;第一义谛阐明法空,但对于圣人是实在。又如《二谛章》说:“谛是实义,有于凡实,空于圣实,是二皆实。”又《三论玄义》说:“有二谛故,佛语皆实。以世谛故,说有是实。第一义故,说空是实。”由此,三论宗的二谛说里,有“于谛”的名目,就是指于世间是实,于圣人是实。
三论一系,从摄山僧诠及其弟子兴皇法朗以来,都根据《中论》、《百论》所说,阐明二谛不是所证的道理、所观的境界,而是能诠的言教上的差别,不外乎说法化导的方法形式。只是为破众生的有执用真谛说,为破众生的空执用俗谛说;真谛不是空理,俗谛不是有境。所以叫它作言教二谛,或者约教二谛。如《二谛章》说:“次明二谛是教义,摄岭、兴皇已来,并明二谛是教。所以山中师手本二谛疏云:二谛者,乃是表中道之妙教,穷文言之极说。道非有无,寄有无以显道;理非一二,因一二以明理。故知二谛是教也”,就是说其他宗派明二谛是理,或者是境,而三论宗明二谛即是教门。言教是能诠,境理是所诠;因二谛的言教领悟不二的中道,不二的中道是所诠,如因指得月,月是所诠。总之,不二的中道即诸法实相,言忘虑绝,非空非有,从而非真非俗。但为令众生悟无所得中道理,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说真俗二谛。这就是言教二谛。
总上所说,即三论宗僧诠、法朗、吉藏一系,不把所谓真俗二谛看作所证理、所观境的区别,而说是能诠的言教。然而三论宗以无所得为宗,所以对于执着二谛是言教,堕于有所得见,也加以破斥。以二谛为言教,毕竟也不过是对缘假说。本来无所得的中道不是真,也不是俗,为引导众生,所以用真俗的名言来说;二谛不是境理,也不是言教,为拔除二理二境的见解,所以明二谛不是境理而是说法教化上的方便。因此说,以二谛为言教,毕竟也不过是适时而用的对缘假说。如《中论疏》说:“由来理二谛根深,言二谛有两理,故成画石二见,二心不可除。……为拔二理之见,故言真之与俗皆是教也。至道未曾真俗。即末学者遂守二谛是教,还见投语作解。由来二谛是理为理见,今二谛为教复成教见。若得意者,境之与教皆无妨也。以真俗通理,故名为教;真俗生智,即名为境。如来说二谛,故二谛为教;如来照二谛,即二谛为境。然二谛未曾境教,适时而用之。”又《大乘玄论》说:“为对由来以理为谛故,对缘假说。”
(黄忏华)
佛教词典 > 中国佛教 > 正文
【彼果断体】 p0800 摄论一卷二页云:无住涅槃,说名彼果断体。...即说法者与听法者所应注意之事项。佛所说之法门可使众生转迷开悟,故说法者与听法者皆应专心致意。据思益梵天所问经...【所缘】 p0733 瑜伽二十六卷十三页云: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指无利他之念,唯图自身之利益者;即抱持独善其身主义者。故俗称仅自理一身,不顾大局者,为自了汉。宗门或禅林中,...(名数)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为修道。然小乘之昙无德部,成实谓十六...【文】 p0391 如文有六种中说。又云:如是六文,总有四相,说名为文。一、所说相。谓名身等,行相为后。二、所为相...(佛名)文殊之本地。...大乘行人在三贤和十圣之间,尚须经过四加行,作为进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即修四寻思观,能得四如实智。行者对...(杂语)Kṣana,刹那之新称。慧琳音义二十曰:叉拏古云刹那。...【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有四种正所作事】 p1012 瑜伽二十四卷八页云:谓常勤修习悎寤瑜伽所有士夫补特伽罗、略有四种...巧用诸法,随机利物,称为方便。据净名经疏载,方便有三:(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菩萨于心内自证不思议真俗二...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金光明最胜王经...毗尼日用切要...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白鹿寺参加水陆法会,遇见照片中的这位居士(居中者),并拍下...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门下有门徒五百余人,都是些聪慧能干的年轻人。 为了能准时起...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马上跟他授记,授一种成佛之记。这里的成佛指的...问: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
农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萨的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
言教二谛
【中国佛教】
上篇:格义 | 下篇:四重二谛 |
【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 p1414 此卽五净居天。杂集论十三卷十页云: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一、下品修,二...
彼果断体
说听方轨
所缘
自了汉
十六心见道
文
龙种尊
四如实观
叉拏
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有四种正所作事
三方便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斋僧获福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不准时的公鸡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是否应该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

日光菩萨的圣号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