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佛之师子吼也,佛之说法,谓之师子吼,喻于大众无所怖也。无量寿经上曰:“佛吼而吼。”同嘉祥疏曰:“举师子王哮吼为譬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一切诸法,平等真实,无妄无二,一法而融摄万法,万法即一法。系密教之语。显教如华严宗则称一真法界,亦即天台宗...头陀,梵语 dhūta 之音译,意指修治身心,舍弃贪欲。于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以大迦叶为头陀行第一。增一阿含经卷三(...【非安立谛何缘显示】 p0719 瑜伽六十四卷十五页云:问:若安立谛,建立为谛;何因缘故;更复显示非安立谛?答...(术语)有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密教图像中,于金刚萨埵、欲菩萨、触菩萨、爱菩萨、慢菩萨等五秘密中,加上八供四摄,共成十七尊,称为五秘密曼荼罗...比喻不理解真实而追求幻想。为首楞严经卷四所载之譬喻,室罗城有一狂人演若达多,不见其头而于镜中认其头中之眉目。...(真言)不动真言也。大日经疏四曰:用成办诸事真言,加持五宝五谷五药安置其中。【又】以降三世真言为成办诸事真言...【四胜进】 p0419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复次,于诸行中,如理修者有四胜进,谓胜进想,略有三种:一、未得为得,二...梵名 ārya-upāya-pāramitā,译作方便到彼岸。为密教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位列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央虚空...梵语 āvenika-buddha-dharma。又作不共佛法。指不共通之功德法。乃佛及菩萨所具足,而凡夫与二乘所无之殊胜特质。...无明有迷事和迷理的两种,不明白诸法都是缘起的,叫做迷事;不清楚法性之真理,叫做迷理。行事钞说:迷事者障俗谛故...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儿狼群,隐患总算解除了,可是过了不久,羊群...
《孟子与尽心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苦」这...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现行,那么怎么能说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得到不退转呢?意思就是说...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持,一种事相式的念佛;一种是理持,就...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增一阿含经》谈得比较具体,其他三部经典要么是没有记载,要...
佛吼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成道日 | 下篇:佛戒 |
【离佉】 此云书。释名曰:书,庶也,纪庶物也。春秋左传序云: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文选注云:大竹名...
独一法界
头陀第一
非安立谛何缘显示
行佛性
五秘密曼荼罗
迷头认影
成办诸事真言
四胜进
方便波罗蜜菩萨
不共法
迷事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最上乘论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