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大法会有带领众僧之职者九人:一导师、二咒愿师、三呗师、四散花师、五梵音师、六锡杖师、七引头、八堂达、九衲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跋罗缕支】 西域记云:唐言贤爱。西印度人,妙极因明,摧大慢婆罗门,生陷地狱。...【诸功德有七种垢如来永无】 p1363 瑜伽七十四卷十二页云:云何无垢?谓诸功德,有七种垢。一、欲。二、见。三、疑...(术语)表慈悲心之手相也。大日经疏十七曰:救意菩萨。作悲手置心上,谓水空相捻,当心,余令申散也,其捻指向心。...梵语 duhkha-jāna。十智之一。了苦谛道理之智,即缘苦谛而作“苦、空、无常、无我”之四行相,其惑断除时所得之无...梵语 paca tanmātrāni。又作五唯量、五微尘、五尘。为数论学派二十五谛之一科,指从我慢(自我意识)产生之色、声...(物名)劝缘簿也。...梵名 Brhaspati。七曜之一,九曜之一。又称岁星、摄提。在密教中,位于胎藏现图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南方。北斗曼荼罗...【等行】 p1118 此卽小乘相应因。杂集论四卷十六页云: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所。前约助伴...【迦多演尼子】 西域记云:迦陀衍那,佛灭度后三百年出。造发智论,旧讹云迦旃延。...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称之为造像。以石刻...(譬喻)贪爱之狱。谓爱欲束缚迫害人如牢狱也。八十华严经五十二曰:处贪爱狱自不能出。性灵集二曰:同脱爱狱,齐游...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庭一般。其中有只猴子特别精灵,什么事都想带头当领导,但是,...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的原因,到今天才给大家见面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的,就是《...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刻把握当下。有些人说:等我有空的时候再来学佛。仔细检查一下...1.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贪生怕死,将心比心,动物何尝不是? 3.素食减轻肠胃负担。 4.约束自己移转...一、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 二、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 三、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界也。 四...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事业、家庭、学业、感情,需要运用智慧来处理问题时,才发现自...
九僧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九业 | 下篇:九漏 |
亦名:大界须相小界无相、小界无界相 济缘记释云:“前明大界须相,不立则非;后示小界无相,立则乖法。”(业疏记...
跋罗缕支
诸功德有七种垢如来永无
悲手
苦智
五唯
募化簿
木曜
等行
迦多演尼子
造像
爱狱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骄傲的猴子
昌臻法师《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