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道之名,通于因果。大乘道即佛果也。胜鬘经曰:“此究竟者入大乘道因。”同宝窟下末曰:“此名佛果为大乘道,与佛为因名大乘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祇管打坐。指一心专意坐禅,不管其它。即不管坐禅有何意义与条件,但从无所得、无所悟之立场端的实践坐禅。日本...观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观法,为天台三观之一。...(杂语)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具,精进为养育者,禅定为浣濯。见华严经。...(一)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三学生起分别】 p0207 显扬七卷五页云:生起分别者:谓由尸罗成就故,无悔。由无悔故,生悦。生悦故,心喜。心喜...【识与意根为食】 p1436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页云:问:云何识与意根为食?答:由三资持、所任持故;能与后后为增盛因...(菩萨)又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同一体也,...【甚深妙慧】 p0880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有本复说甚深妙慧。谓他不能穷其底故。...【生无自性性】 p0479 瑜伽七十六卷七页云: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所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杂语)己未得圣法,而谓已得,因起慢心,谓之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为证。大乘义章五末曰...净惑所缘者,谓下地粗性上地静性,真如及四圣谛,是名净惑所缘。...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妆一样,可以增进自信,差别只是洗不洗得掉。看起来,好像改造...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些人认为自己苦恼,对一般常识缺乏,对...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个本愿,第十八愿的十念往生所摄。 (法师答:这个日本宗很...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的成分,其发起既然有次第顺序,是否就是观想。这个循环顺序...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关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对什么是净土法门,我们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祷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谓担麻弃金背道而驰之流类也。汝以一病,...
大乘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大乘经 | 下篇:大乘教 |
【匮见】 p1296 集异门论二卷十二页云:匮见云何?答:诸所有见,无惠施、无亲爱、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行...
只管打坐
中道观
六度譬喻
观心论
三学生起分别
识与意根为食
普贤菩萨
甚深妙慧
生无自性性
未得谓得
净惑所缘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靠佛号加持,真发厌离心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