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密教就有相无相有浅略深秘之二释。言其浅略之义,则凡夫所知色心之诸法,事相显了,心前现行,易了易知,谓之有相。诸法之体性,如幻虚伪,自性即空,无色无形,不存一相,谓之无相。言其深秘之释,则有相者,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无相者,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留,具一切之相而无一相,故云无相,非为非色非形也。台宗圆教之圆空,妙空。毕竟空,第一空,与此第二释同。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解。为应彼等故,在有相说。”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凡密教之三本尊三密等皆有此有相无相之浅深二重也。彼宗,以无相一概为显教之浅义者,显密相对一往之义也。若于自宗言之,则尚以无相为深义,依此所引之经文可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五蕴之果报,乃过去烦恼所生之果,即种子所生之果。而果所生之种子,则称果子。今生之烦恼而有未来之报果,故为有...【自在等作者论】 p0601 谓说自在等不平等因论者,作如是计: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驮都为梵语 dhātu 之音译,为界、体、分之义。即以如意宝珠为本尊,依之而观其与行者本具之觉性同体无二,以祈现在...(人名)末伽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经名)七卷,宋法贤译。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有二十五品。说仪轨及实理。...【五种学生差别】 p0274 瑜伽十四卷十七页云:又有五种离欲界欲、未尽余结、学生差别。一、住中有,便能究竟得般涅...【出世间法从何种生】 p0484 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麁重者;诸出世间法,从何...亦名:比丘尼受戒法、二部僧受戒法、授比丘尼戒法、受比丘尼戒法 子题:请得戒和尚尼法、安受尼戒者所在、差尼教授...(经名)出于无量寿经上卷。法藏比丘诣世自在王佛所赞佛德之偈文曰: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焰明,无与等者,日月...亦名:把散饭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六群手把散饭食。居士嫌言,食如鸡鸟。比丘举过...(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一,身离十过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对于佛道有很强的好乐,对世间的贪恋之心自然就会...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自古以来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很多祖庭也在江西。当时江西有一个...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块,你想用一小碗的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好像融化...(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的力量而得到功效最大的,就是念佛、礼佛。所谓礼佛一拜,罪灭...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成章,写文章下笔千言,像这样的人在世间可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
有相无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相安乐行 | 下篇:有待 |
(一)梵语 iti-vrttaka, ity-uktaka,巴利语 itivuttaka。音译伊帝曰多伽、伊帝目多伽、伊帝越多伽、一目多迦、一筑...
子果
自在等作者论
驮都法
末伽梨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五种学生差别
出世间法从何种生
尼受戒法
叹佛偈
手把散食戒缘起
身安乐行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三十七菩提分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