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者,身语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结印契是也。
二、语密 如密诵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是也。
凡夫与大日如来,共以六大为体,四曼为相,本无差别。良由凡夫迷之,如来悟之,致有差别耳。如行持三密,一如大日如来。则大日如来之光,映于持者之心水。持者之心水,亦受持大日如来之光。是谓行者三密三应,而受如来三密加持矣。
今分为如来自证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证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
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惑染而不能证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成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证悟五相成身义也。’大日经疏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身,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证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殷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三密瑜伽’ 总名真言之行法也,以真言之行法,欲得三密之瑜伽故也。瑜伽者相应之义,身结印口唱咒意观理,此三事相应。又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谓之瑜伽。依此瑜伽,成就所求之事。众生身语意之三密,与法身佛之三密,相应融和而无隔历,父母所生之肉身,即为佛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指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触之心所。成唯识论卷三(大三一·一一中):“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故事)唯识论曰:毗尼中,有一比丘,夜踏瓜皮,谓杀虾蟆,死入恶道。法藏之梵网经疏二引之。...我国史上著名古都之一。位于陕西省黄河流域,即今之西安。自汉至唐一千年之间,长安为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等朝...(术语)慈悲与忍辱也。是三轨之二。证道歌曰: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异熟习气】 为‘等流习气’的对称。此指能招感三界异熟果的业种即前六识的有漏善、恶业熏习第八识而生的业种子。...【诸识所依能依差别】 p1356 瑜伽六十三卷十二页云:谓略有二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转识。阿赖耶识,是所依;...又作苏多罗,或修多罗,华译为经、契经、綖经等,是经典的通称。...【尽所知义】 p1286 显扬五卷二页云:此中尽所知义者:谓于杂染清净法中,穷一切种差别边际。是名尽所知义。如五数...子题:律仪、戒仪、持律仪、持恶戒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问:‘戒与律仪,行相差别如何?’答:‘通衍无涯,是 律...(人名)天台宗之开祖,名智顗,于天台山之石城入寂,称为天台大师。...(一)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楞伽师资记大通神秀章(大五一·一二九○中):“禅师亦远俗尘,神游物外,...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下静坐的阿难尊者,思惟佛陀说过的道理:世界上所有的香味,都...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入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特点,还不在于...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有一个贪欲心很重的穷人,他心中贪恋着物质,是不是...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为什么他念佛会没有效呢?因为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根本没有把...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 4.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仅是尘心未净,就连禅院的课业和修为,他也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
三密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四曼 | 下篇:事理法界 |
【青现】 p0804 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青现者:谓此青色,如是眼识所行境界,亦是意识所行境界;故名青现。...
三和
瓜皮
长安
慈忍
异熟习气
诸识所依能依差别
素怛缆
尽所知义
戒与律仪
天台大师
物外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戒香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贪欲如举债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慈悲语二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