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小乘所谈之空理。以其所说之理偏于空之一边,故称为偏空。又作偏真、单空、偏真空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八...梵语 āsrava-ksaya-jāna-vai?āradya。佛四无所畏之一。又作漏尽无所畏、一切漏尽智无畏。无所畏即自信、确信之意...(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两手覆于衣垂于前,立丘上之相。...【静卢无色四相差别】 p1379 集论六卷四页云:如是静虑无色,由四种相,应广分别。谓杂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净...名数)二种之戒也。各随其所出而异其名目,如性戒、遮戒、(孔目章)、道共戒、定共戒(毗婆沙论)、威仪戒、从戒戒...即应量器内三个小钵中,最小之钵。又称键[金*咨]、建镃、犍茨。三钵总称鐼子。[释氏要览卷中](参阅“鐼子”6881...亦名:反抄衣戒释名 戒本疏·百众学法:“祇云,反抄两边着肩上。”(戒疏记卷一六·二四·五)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二。有漏之果报。为三苦八苦之性,故云苦。无男女一异等诸实相,故曰空。...梵名 Vaksu 或 Vavksu。又作博叉河、婆叉河、婆槎河、婆输河。乃阎浮提四大河之一。我国旧称妫水、乌浒河,发源于兴...即由三十余公分长之石榴木或桃木枝削制作成之杖。诵真言加持之,可用以扣打魅女之肩,或击打病者痛处。用桃木,系源...指促使众生发菩提心之四种力,即自力、他力、因力与方便力。(一)菩萨及一切世间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弥陀经》一百遍,往生咒三百遍,定为常课。夜间念佛,回向西...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动物。 3、看见别人不打人、不虐待动物,就加以称赞。(赞扬不...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你们是年轻人,我们老年人也都是年轻过来的,年轻人一出校门满...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问: 心识如何生? 正如法师答: 在唯识学中,所谓心识,有时是指同一名称,如八识又称八心王。心即是识,识即是心...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做不到那么坦...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连续五年,不惜竭尽家财,以外道祈福之法...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法相辞典】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建立相应转相?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法,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阿赖耶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所相应故,异熟一类相应故,极微细转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转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上篇:阿罗汉非善士趣 | 下篇:阿赖耶识所缘转相 |
乃对念佛而论自力定、散诸行之谓。杂善,指念佛以外之自力善根,如持戒、造像、造塔等善行。随缘杂善即指顺应机缘,...
偏空
漏永尽无所畏
普悲观音
静卢无色四相差别
二戒
健支
反钞白衣舍戒释名
苦空
缚刍河
加持杖
四力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心识如何生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