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一卷。译于东汉时代,译者佚名。又称禅要经诃欲品、禅要诃欲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示行者于修定时,应作不净观,以期离欲,得空清净智观;亦即观众生之六欲: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依前五欲观不净相,依人相欲观白骨人相。又本经相当于鸠摩罗什等所译禅法要解之最初部分。

(二)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称禅法要解、禅法要解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参阅“禅法要解”6471)

(三)全一卷。为中唐时代之伪经。书题禅门经,卷首慧光之序谓其又称禅要经。由于当代达磨系之禅者感于小乘禅经之缺点,故作本经,欲以大乘禅经弥补小乘禅经之不足。本经采取经典之形式,内容标榜初期禅宗之思想及立场。开元释教录将本经列入伪经之中,然历代法宝记、顿悟要门等禅录皆引用本经,由此可知本经系流行于唐代至五代之禅林间。又敦煌文献中发现本经之完本,编为史坦因第五五三二号;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据此重新校订,收于“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 p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