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名数)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以手指所结之印契,乃记号之意。...(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陈那菩萨制因明论】 p1038 西域记十卷十六页云:所行罗满伽蓝西南,行二十余里,至孤山。山岭有石窣堵波。陈那(唐...(修法)又作牛王加持。安产加持作法之一。此法起于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其文曰:若女人无男女,以牛黄于桦...前言善恶,本属对名,兹叙真实。宜知不着,盖对待于恶,姑有善名。究竟指归,宜双不取。 一、灭恶 无杀无盗无...(术语)佛之法身无生灭,故云无生身。涅槃经九曰: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观经玄义分曰:定散等回...魏晋南北朝平原(位于山东)人。字承烈。又称明征君。博学多闻,生性高洁,颇富清誉。曾居崂山,集聚徒众授学,后隐...【生住老灭非实物有】 p0479 瑜伽四十六卷三页云:又诸菩萨,以理推求生等实物,亦不可得。如是推求不可得者,谓若...谓欲贪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欲寻。...【五遍行心所】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作意、受、想...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仁波居士是苏州人,在苏州灵...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佛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这些,就是要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眼前那么一点...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因为他根本找错方向,他修无益的苦行,他用...问: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师答: 对治懈怠很简单:第一,每天你要定功课。第二,尽量去团体,过团体的生...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凭什么要拜你...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人有时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亲人,也不敢用他用过的碗筷,甚至怕吃到他的剩菜,怕吃到他的一滴唾液、血...
以利求利
【阿毗达磨辞典】
谓有一类。先从余家。求得衣钵。及余随一支身命缘。持往余家。而现之曰。彼某甲家。与我此物。然彼施主。于长时中。恒资给我衣钵等物。汝家若能如彼施者。便亦是我所依止处。因前方便。获后利者。如是总名以利求利。
上篇:一切诸法无生无灭 | 下篇:疑 |
【三自性生不生等分别】 p0220 瑜伽七十四卷五页云:问:此三自性,几是不生,能生于生?答:一。问:几是生,能生...
七贤
印契
宿因
陈那菩萨制因明论
牛黄加持
灭恶复不着善
无生身
明僧绍
生住老灭非实物有
欲寻
五遍行心所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真为生死而念佛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