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彼果相】 p0800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为“减劫”之对称。于住劫中,人寿每百年增一岁,从十岁至八万岁之间,称为增劫。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及至...(术语)施恩惠于他之德也。大日经六曰:常念恩德,生渴仰心。心地观经八曰:佛于众生,有大恩德。如来三德之一。...谓正直之言语。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载有四圣言,即:(一)不见言不见,(二)不闻言不闻,(三)不觉言不觉,(四)不知...梵语 vibhīsana。恐惧害怕之意。依六十华严经卷三十四,未悟真理之众生有五种怖畏(恐怖):(一)不活畏,生活不安...亦名:异世五师 子题:大迦叶波、无相好佛、摩诃迦叶波、迦叶入涅槃、佛四塔、迦叶法付阿难、阿难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境。...(术语)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亦名:舍请法 子题:舍请对首法、对首舍请法、舍请心念法、心念舍请法、开背请有二、有缘背请法、无缘背请法 行事钞...【五处应正遍知】 p0280 瑜伽一百卷一页云:复次依毗柰耶勤学苾刍,于其五处,应正遍知。云何为五?一、事遍知。二...日本佛教用语。日本修验道之行者仰慕开祖役小角之行谊,前往参拜其遗迹,称为峰入;通常以参拜大和大峰山为主。每年...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随便说话不可以,你要加...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重要理论。不过,作为一种学说体...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开示一 一、欢迎学僧莅本山 诸位师父、各位同学、各位大居士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灵岩山寺可说是创建三过年以来,...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一种什么心态?真信切愿需要达到什么程...
斋不请强往
【释氏要览】
今时云掇斋也。鼻奈耶云。佛游王舍城。诸长者或请一二比丘斋。其不请自往者有四五。诸长者讥嫌(以食不足故也)佛制戒云。不请强往者。犯波逸提。
上篇:正食 | 下篇:制戒十益二意 |
人空观和法空观。观五蕴之中无人我故,不见有众生相,名人空观;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不见有法相,名法...
彼果相
增劫
恩德
圣言
怖畏
五师
定散
五五百年
背请戒中舍请法
五处应正遍知
峰入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