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云。如来制戒。有二意。一为声闻自度故。二为菩萨自度度他故。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彼彼喜爱】 p080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九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名为彼彼喜爱?世尊告曰:谓于未得摄受资财...(813~871)唐代僧。沛国陈留(河南)人,俗姓史。会昌(841~846)初年游访灵武之贺兰山,得一清净地,名为白草谷...(术语)无知之异名。无知有二,一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为冥。...(术语)依华严十玄门之意,则念劫融通,十劫亦一念须臾之顷,然则弥陀之成佛,由凡情观之,为十劫之往昔,自普贤眼...唯识家称生无漏智而断烦恼之性为圣性,即俱舍家所说之正性。唯识以无漏智之种子为圣性之体,俱舍以离烦恼为正性。俱...梵语 bhiksu(比丘)之意译。因比丘必得入于涅槃,而令魔王及魔人民怖畏,故称怖魔。大智度论卷三(大二五·八○上...亦名:不受三归不得五戒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多论问曰:‘不受三归,得五戒不?’答:‘不得也。要先授归,方得...安定其心,使不散乱。智度论说: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于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行事)五日讲法华经八卷。即自初日之夕座为始,终于五日之朝座。又,合开结二经而为十讲。惟以讲法华经八卷为主,...亦名:展转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展转食戒三十二。然信心俗士,供给美味,延请僧田,希存受用...(术语)诸佛之净土也。西方要决曰:必须远迹娑婆,栖神净域。...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问: 您认为当前大陆佛教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加以改进? 界诠法师答: 大陆佛教自从文革后,进入迅速恢复时期...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想知道能不能往生,只要观察自己的心就知道了。问一问自己的心...
古印度时,有一位比丘,从远处见到满愿子(即富楼那尊者)将坐具置于右肩上进到园中,比丘立即到舍利弗尊者面前说道...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会提前准备好丰富精美的食物,来庆祝这个重要节日。并把...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就是研真穷...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这个积功累德当然不会白费,成就他...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
制戒十益二意
【释氏要览】
僧祇律云。舍利弗白佛言。有几利益。为弟子制戒。佛言有十利益。一摄僧故。二极摄僧故。三令僧安乐故。四折伏无羞人故。五有惭愧者。得安隐住持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正信者增益故。八于现法中。得漏尽故。九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门故
上篇:斋不请强往 | 下篇:诤根本有六 |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
彼彼喜爱
增忍
冥
十劫须臾
圣性
怖魔
五戒不受三归不得戒
定心
五日八讲
背请戒制意
净域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当前佛教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知见清净得证涅槃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