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机请用浏览器访问:http://w.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法师大德
佛教经文
佛教知识
全部文章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阿弥陀佛
佛教词典
>
禅林象器笺
>
正文
疾书
【禅林象器笺】
顿写亦曰疾书。
忠曰:“疾书《法华》则表猛利行。又《大品般若经》云:‘若欲书是般若波罗蜜时,应当疾书。止此’此是恐魔障故也。然疾书文字亦有据。”
上篇:
家教
下篇:
家训
分享到手机
网站邮箱
手机客户端
疏迷惑
指见道所断十惑中,贪、瞋、痴、慢四惑。俱舍家又称背上使、疏迷惑。见道所断十种惑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 一、贪,贪爱五欲; 二、嗔,嗔恚无忍; 三、痴,愚痴无明; 四、慢,憍慢自大; 五、...
顺转
即向右转。禅林中,大众排班归寮房,或经行、绕行之时,若须转身,须以左肩向右而转,称为顺转。入众日用(卍续一一...
近法
【近法】 p0819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近法云何?谓现在及无为法。...
真净大法
(术语)是地涌菩萨称赞法华之语也。天台以此一句证本经明常住。神力品曰: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
祭司
指专职掌管祭神活动者。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乃原始宗教发展至较完备阶段宗教活动之主持者。各族祭司之名称与具体制...
东海若
柳宗元撰。收于柳河东集卷二十铭杂题部、全唐文卷五八六、居士传卷十九。内容叙述一海神东海若,登上孟猪冈,拾有二...
八不净物
亦名:八不净财、八毒蛇、八秽 子题:不净心、不净戒、不净教、不净信、不净业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田宅园林...
胁尊者
人名,由于昔业的缘故,在母胎六十余年,生时须发已白,年八十出家,自誓愿说: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不得六...
覆头白衣舍戒缘起
亦名:覆头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以衣覆头入白衣舍。居士讥言,何有正法?覆头如盗贼。比丘...
理具成佛
(术语)真言宗所立三种成佛之一。谓一切众生本具两部之曼荼罗而本觉常住也。...
泰国佛教
泰国(Thailand)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梵 Dvārapati),又称社和钵底、堕和罗。居民为傣族(Thai),...
【大藏经】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无分别智,它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闻...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很痛苦,我改变一个环境。其实你错了,你环境改变不了的,因为...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旦你的心门打开了,心态调好了。在现...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验,历代祖师圣贤基本上把我们内心世界...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么要制戒?由于我们有烦恼,因此我们本具佛的功德,但显发不出...
不悭财物长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宝行王正论) 一、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升忉利天为...
词典首页
禅林象器笺
大藏经
更多文章
【大安法师】死物上作活计
【王日休居士】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智圆法师】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随喜
因果报应
六道轮回
阿弥陀佛
布施
转变念头
五戒
嗔恨怨恨
普门品
地藏菩萨
三皈依
佛法入门
忏悔法门
忍辱法门
施食法门
业力
禅修法门
看破放下
消除业障
拜佛
印光大师
慧律法师
善导大师
莲池大师
广钦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圆瑛法师
宏海法师
玄奘大师
大安法师
界诠法师
圣严法师
憨山大师
绍云老和尚
智者大师
来果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