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
一、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
二、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
三、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职位)禅家掌烧香行礼兼记录法语之僧。...【恼他过失】 p1171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以无根假异分法、毁他苾刍;或作离间人语等事。当知是名恼他过失。...(杂语)Mahāmaitreya,译曰大慈。见大日经疏九。...【息念满】 p0938 大毗婆沙论二十六卷十三页云:如薄伽梵、于契经中,为所化生;说伽他曰:善修息念满,渐习随...(术语)凡夫所修之善根,皆虚假不实,无不杂我执烦恼之污也。...梵语 mani,巴利语同。音译摩尼。即指宝珠,通常又将音译、意译并称为摩尼珠。于诸经论之中,多处记载摩尼宝珠之各...(术语)肉团心也。即心脏。瑜伽论记一上曰:阿赖耶识,初受生时,最初托处,即名肉心。若识舍肉心,即名为死。...因明用语。能别不极成,梵语 aprasiddha-vi?esana。略称能别不成。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宗(命题)九过之第六。因明论...【一切种苦中有十苦】 p0015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页云: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谓如前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一、...【八识规矩颂】 凡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唐代玄奘三藏著。概述唯识学说,著重于讲说唯识学说中心的心识问题。前三颂...(天名)又作焰王。阎魔王也。秘藏宝钥中曰:释帝诵之,摧修罗之军。阎王跪之,礼受持之人。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者,...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生命当中的一桩大事因缘,我们今生能成办这桩事情,无论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哪...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为身体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虽然很贫穷,或是身体不...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共汽车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 一、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都会被加上克夫的名头。当下社会,在民间习俗中,依然有父...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摄耳根和意根。我们这两...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可以说是大成就者中的大成就者,他对大乘佛教的弘扬...
大悲三念住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大悲阐提 | 下篇:大人相 |
(堂塔)Mūlagṇḍhakuṭi,译曰根本香殿,那烂陀寺内之塔名。求法高僧传上曰: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
烧香侍者
恼他过失
摩诃妹呾屐也
息念满
虚假杂毒善
珠
肉心
能别不极成过
一切种苦中有十苦
八识规矩颂
阎王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一辈子若不能往生,后果将会非常悲惨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弯腰,是为了昂起头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