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代书籍形式之一,系将长条书页卷起,呈圆筒状。西方国家在极早时,已有纸草板或兽皮制成之卷子本。我国则因纸之发明,故自东汉以降,一千多年中,包括佛典在内,卷子本成为所有书籍之标准形式。在中亚发现之卷子本,几乎全为中国文化熏陶下之产物,除汉文外,尚有粟特文、西藏文、回纥文、西夏文等,皆以纸张为材料,集中于敦煌、高昌、黑水城等地,汉文卷子本占绝大部分,且许多纸张系由中国内陆运达者,书写工具有兔毛笔、木笔、苇杆笔等。敦煌出土之抄本中,多为汉文佛典卷子本,而于高昌一带所发现之摩尼教、景教经典,亦为卷子本,然似与中国卷子本不同系统。

汉文佛典卷子本,通常以浆糊连接二十至三十张纸,书籍专用之纸,长约一尺,宽约一、二尺,一尺约二十五、六公分。书写时依一尺宽之短边平行纵写,亦有依长边平行而横写者,以视线可及之适当长度结束一行。又各种文字之书写方向不同,阅读卷子本时之放置方向随之有异,如汉文、西夏文等由右而左直写,卷末在左边;粟特文、回纥文等由右而左横写,西藏文则由左而右横写,卷末皆在下方。因纸张贵重,亦有以书写过之纸的空白背面,再写经文者。此外,卷子本间或以丝绸、布、桦皮制成。桦皮卷子本目前仅于和阗发现一卷,上书法句经,约成于二世纪顷,以流行于犍驮罗之卡罗书地文抄写,系将若干张桦皮之左右两端以线缝合,经文与短边平行,由右而左横写,卷末在下方。推测其源流似与中国文化无关。 p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