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盖位在判官下。东福寺所设像,左手持槌,右手持棒而担右肩;三圣寺土地堂感应像,右手持槌,左手提棒,与东福像左右相反,皆被发不复着巾,所谓作卑下之容也。”
佛教词典 > 禅林象器笺 > 正文
【空一显色】 p0789 杂集论一卷七页云:空一显色者:谓上所见青等显色。...(人名)观音菩萨化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亦名:衣色如法、袈裟色如法 子题:三如法色、袈裟染赤、木兰色、乾陀色、五种纯色衣、纯色衣、三点净、袈裟、青、...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一)梵语 smrti 或 smriti,巴利语 sati。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又作...(书名)天台智者之维摩经玄疏六卷,世称净名玄。...【不承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承听者:不欲闻故。...又修习者,谓欲勤策励勇猛不息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习差别故。欲修习者,谓为对治不作意随烦恼。勤修习者,谓为对治...摄大乘论云:转五蕴成三德。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即一山之主,乃一寺住持之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之抚州龙济山主绍修禅师、天圣广灯录卷二十八之杭州南山资国圆进...【第四静虑定建立】 p0969 显扬二巻七页云:又如经说:由断乐故,及先已断苦喜忧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转烦恼,不知道转念头,他就是读死书,反正拿着书念一遍...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道中。畏后世苦的众生,他就不会。我们虽然也处在黑暗当中,但...做医师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却无法医治,做老师的教人家的子弟,自己的子弟却无法教育。地理师替人家看地理风水,...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力不可思议,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议...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一切病其实都是心病。因为假如过去没有妄念和恶业,今生就不...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即推敲词句对于自...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具有慈悲心和同情心,我想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在这个五...
感应使者
【禅林象器笺】
上篇:盖膝巾 | 下篇:公案 |
自利和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
空一显色
马郎妇
三衣色如法
具足戒
念
净名玄
不承听
修习
转蕴成德
山主
第四静虑定建立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坦诚无欺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疾病的原因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