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种子来源

【种子来源】 此是指种子的来源或原因而说的。种子有二类,一者本有种子,二者新熏种子。本有种子,谓阿赖耶识中...

种子依缘

【种子依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种子,即眼等八种识之种子。谓眼识依眼根种子而能见色,耳识依耳根种子而能闻声,...

种子建立的渊源

【种子建立的渊源】 大乘唯识宗建立种子,是本宗的基本理论之一。所谓‘八识三能变’,即是以种子为能变之因。而...

种子特性

【种子特性】 种子是一种功能,此功能非物质而有物质的力用。世间色、心万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故种...

种子异名

【种子异名】 种子有许多异名,各有其意义,而所指的全是种子。兹举重要者如下:一、种子,见‘种子’条。是望它...

种子识

【种子识】 乃执持诸法的种子不失不坏之识,为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称种子识。...

【境】 境为感觉作用的对象,又作境界、尘。即根与识的对象,亦即心与感官所感觉或思惟的对象。引起眼、耳、鼻、...

境不离识

【境不离识】 唯识学立论,以一切客观外境都不实在,皆是主观心识的虚妄变现——由心体的自证分变现出相分,再由...

境唯识

【境唯识】 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所...

境无识有

【境无识有】 做为客观现象的外境,是内识的虚妄变现,故曰境无,以此成其唯识。《成唯识论述记》曰:‘唯谓简别...

境缘

【境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境指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谓眼等五根虽具见、闻、嗅、尝、觉等五识,若无色等...

境识俱遣

【境识俱遣】 指客观的外境,与主观的心识同时俱遣。主客俱遣,即得唯识实性,亦即绝待的真如境界。《转识论》曰...

福非福不动业

【福非福不动业】 以业力的性质区分,有福、非福、不动业三种:一、福业:可感欲界人、天善趣的总报,及六趣中殊...

福智

【福智】 福德与智慧的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

福业

【福业】 指能招感人、天福利果报的有漏善业。据《百论疏》卷上所说,福乃富饶之义,修行善业能招感人、天之乐果...

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 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的异名。谓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

【慢】 七慢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

慢心所

【慢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烦恼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识论》曰:‘云...

慢见

【慢见】 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

慢使

【慢使】 十使之一。慢惑能驱使人之身心,故称慢使。在十使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者,动念...

【疑】 谓对迷悟因果之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精神作用。即对于佛教真理犹豫不决之心。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

疑心所

【疑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对真理怀疑不定,曰疑。《成唯识论》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

疑盖

【疑盖】 五盖之一。盖为烦恼之异名,与‘疑烦恼’同义。谓疑惑之情,覆盖行者心识,使不彻见真理,故称疑盖。《...

梦中独头意识

【梦中独头意识】 四种意识之一,为梦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

梦幻泡影

【梦幻泡影】 幻,指幻术家之变幻;泡,指水泡。‘梦幻泡影’与‘露电’,皆用以譬喻世间万法之虚妄不实、生灭无...

梦觉相违难

【梦觉相违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七难。外人问曰:假如我们醒的时候,所见的色境都同梦境一样,也是不离于识...

【漏】 漏者流注漏泄之意,是烦恼的异称,所以烦恼灭尽即称为漏尽。漏亦有染污、缺失、不圆满的意义。漏是流注漏...

漏无漏三业

【漏无漏三业】 以业力有漏无漏区分,分为有漏业、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故称三业。一、有漏业:此为三界以内凡...

鼻根

【鼻根】 鼻根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是能嗅之义。为不可见有对的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鼻处,十八界中...

鼻识

【鼻识】 是八识心王中的前五识之一,以鼻根为所依,以香境为所缘,随根而立名,而名鼻识,产生对香境的了别作用...

精进心所

【精进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此又名勤,即对修道、为善勤劬不懈。《成唯识论》曰:‘勤为精进,...

语表业

【语表业】 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称语表业。据《俱舍论》卷十三载,...

语无表业

【语无表业】 三无表业之一。即与语表业共于身中生出一种无法表示于他人之业体。言语使某作业发动于口时,同时招...

遣相证性识

【遣相证性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相证性识为第五种观法。八识心王的自体分,是依他...

遣虚存实识

【遣虚存实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为第一种观法。即以为此心之境,是遍计所...

惭心所

【惭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惭者羞恶之心,做了坏事内心感到羞耻者曰惭。《成唯识论》曰:‘云何为...

悭心所

【悭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悭者悭吝,财物不肯施舍,法理秘不告人,鄙恶地蓄积财法。《成唯...

轻安心所

【轻安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身心安适轻快,谓之轻安。《成唯识论》曰:‘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调...

诳心所

【诳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诳是欲谋取名誉或利益,自己无德而诈称有德的一种欺骗行为。《成...

远行地

【远行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七位。此位菩萨,善修无相行,不起功用,远出过世间二乘出世间道。...

绮语

【绮语】 十恶之一。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瑜伽师地论》卷八载,绮语之别称有非时语、非...

实相

【实相】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

养因

【养因】 为五因之一。乃长养一切物之原因,即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长养一切物之原因。《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熏习

【熏习】 我人身、口所表现的善恶行为,或意识所生起的善恶思想,其‘气分’留于阿赖耶识中,如香之熏衣,即谓之...

【障】 又作碍,全称障碍,覆蔽之意,指障害涅槃、菩提,为遮害出离的烦恼。《大乘义章》卷五曰:‘能障圣道,说...

对法藏

【对法藏】 此有三解:一、三藏之一,即指论藏。对法,即论典。汇集一切论典,称为对法藏。二、为一身、六足论的...

广苞大义支

【广苞大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摄大乘论》,这是总括瑜伽、深密法门,诠释《阿毗达磨集论...

摧破邪山支

【摧破邪山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二十唯识论》,这是释七难以成瑜伽唯识,而以唯识无境为宗...

羯罗蓝位

【羯罗蓝位】 指父母之两精初和合凝结者。又作迦罗逻、羯剌蓝。为胚胎之义。意译作凝滑、和合、杂秽、胞胎。为胎...

慈航法师

【慈航】最早在台湾弘传唯识的法师。法师俗姓艾,名继荣,字彦才,福建建宁人,幼失估恃,十七岁时,礼泰宁县峨嵋...

慧心所

【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慧即智慧,是明白拣择,《成唯识论》曰:‘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

慧光

【慧光】 俗家姓杨,定州长芦人,十三岁随父至洛阳,从佛陀扇多出家,时人称之为圣沙弥。初习律部,四年后讲摩诃...

慧沼

【慧沼】 唐代唯识宗二祖,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川)人,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十五岁出家,曾亲炙玄奘法...

慧学

【慧学】 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慧学。谓能断除烦恼,显发本性,称为慧学。因为观达真理为慧,...

嗔心所

【嗔心所】 嗔又作嗔恚、嗔怒,为三毒之一,十烦恼之一,系指对有情怨恨之精神作用。嗔心所,为心所有法的根本烦...

嗔火

【嗔火】 嗔恚之热恼如火,故称嗔恚火。又嗔恚能烧尽一切功德,故譬之以火。《增一阿含经》卷十四曰:‘诸佛般涅...

嗔盖

【嗔盖】 五盖之一。盖为覆盖之义,是烦恼的异名。嗔恚能令人发激怒之情,盖覆心性,妨碍禅定,故以盖作譬喻。参...

增上慢

【增上慢】 七慢之一。修行之人‘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叫做增上慢。参阅‘七慢’条。...

增上缘

【增上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乃一切有为法,生起或结果之间接原因,凡有强胜之势用,能成为他法生起、结果的...

遮表二门

【遮表二门】 佛经文字,有遮诠、表诠二门。遮诠门,谓遮遣其所非;表诠门,谓显表其所是。《宗镜录》三十四,辨...

遮诠

【遮诠】 以否定的方式来表达的,谓之遮诠。佛教中、特别是空宗,通常以此方式表达最高的真理、或觉悟的境界。因...

乐受

【乐受】 为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

乐果

【乐果】 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得之果,故称乐果。《观经玄义》曰︰‘开示长劫之苦因...

【数】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数即数目,如一二三四,个十百千等。《百法直解》曰:‘数者,依于诸法多少相...

数习力

【数习力】 累积多数习惯,谓之数习;由数习所成之力,称为数习力。又作串习力、习力。《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

缘起

【缘起】 缘起 梵文 Pratityasamutpady 、意思是‘由彼此关涉而生起’。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

憍心所

【憍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憍者骄傲,由于得到世间名利而骄慢自大。《成唯识论》曰:‘云何...

谄心所

【谄心所】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谄者谄曲,为了取得别人欢心而阿谀谄媚,以达...

轮回

【轮回】 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

润生

【润生】 烦恼有分别起和俱生起二种,分别起烦恼是依邪师、邪教、邪思惟三缘而生起的烦恼,自然而有的烦恼称为俱...

德慧

【德慧】 梵名Gunamati,音译窭拏末底、求那摩帝,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他是南印度人,住世年代在公五世...

欧阳渐

【欧阳渐】 杨仁山的弟子,是民国初年的唯识学大家。渐字竟无,以字行,江西宜黄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一...

赖耶三相

【赖耶三相】 作为宇宙万法本源的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唯识三十颂曰:‘初阿赖耶...

赖耶三藏

【赖耶三藏】 第八阿赖耶识,译为藏识,藏有三义,即有能藏、所藏、执藏。一者能藏,是就阿赖耶与种子的关系而言...

赖耶五受相应

【赖耶五受相应】 此指第八阿赖耶识,与苦、乐、忧、喜、舍五受相应的情形。在五受中,与阿赖耶识相应的唯有舍受...

赖耶王所相应

【赖耶王所相应】 此指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只有五遍行所,即触、作意、受、想、思。《八识...

赖耶自相

【赖耶自相】 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自相是为第八识自体之相。此阿赖耶识具有能藏、...

赖耶因相

【赖耶因相】 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因相就是万法原因之相。指的是阿赖耶识执持的一...

赖耶行相

【赖耶行相】 阿赖耶识能缘的作用,称之为其行相。能缘之识,必有其所缘之境,故在《唯识三十颂》中,将能缘、所...

赖耶果相

【赖耶果相】 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果相为有情总报的果体即是异熟识。异熟识旧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