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斯陀含向

【斯陀含向】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斯陀含果

【斯陀含果】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

须陀洹向

【须陀洹向】 指入见道时,初见四圣谛之理,得无漏清净法眼之阶位。又因其直至预流果,不堕于三恶趣,故又称无退...

须陀洹果

【须陀洹果】 预流果,又称初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预入圣道之法流,以第十六心入无漏圣道之阶位。预流果圣者之...

恼心所

【恼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恼者恼怒,于忿恨之后,遇违逆事,因而爆怒,凶狠暴戾,有如蝎子...

寻心所

【寻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寻者寻求,对事理粗略的思考。《成唯识论》曰:‘寻谓寻求,令心偬遽...

喜受

【喜受】 五受之一。即于顺境,其心适悦的感受;为受心所对苦、乐、忧、喜、舍五受之一。在欲界、初禅及第二禅中...

【量】 量的诠释有广狭二义,狭义而言,量是认识,是知识,亦是测量之意。量有量果,即认识作用的结果。亦可说是...

最胜真如

【最胜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二地断邪行障所证的真如,此真如极净尸罗,极净尸罗,足...

尊重行

【尊重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修愿力行,尊重善根智慧,更为修习,增益自利利他事业...

童真住

【童真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

庵摩罗识

【庵摩罗识】 又作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译曰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为‘摄论九识’中的第九识。《金刚三昧经...

黑白四业

【黑白四业】 指四种不同的业果报应。依业的善与不善来分:一、黑黑异熟业,又作黑黑业。此为欲界的不善业,以其...

【业】 业的梵语 Karman,音译羯磨,义译造作,其实就是行为。有情的行为有三方面,即是身、语、意三行,...

业力

【业力】 业是造作、行为的意思,此造作、行为的‘余势’对未来的影响,称为业力。业又有善、恶之分,善恶之业有...

业力轮回

【业力轮回】 业力轮回,是有情生死相续的过程。以生死轮回,是受业力所支配,业力有善恶二类,为无贪等三善根、...

业因

【业因】 业即是因,以业为招感未来果报之因。又作因业。《成唯识论述记》卷八谓:‘业,苦本故,唯是因也。’...

业自在所依真如

【业自在所依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十地断诸法未得自在障所证,若证得此真如已,则于...

业果

【业果】 业有善有恶,由此善恶业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报,称为业果。又称业报。由业而报果,此乃自然的法理...

业种子

【业种子】 即是业果的种子,为‘名言种子’的对称。又称业习气、异熟习气、有支习气,略称业种。即第六识善恶思...

业感缘起

【业感缘起】 四种缘起之一。谓世间一切现象与有情的生死流转,皆由众生之业因所生起。小乘诸宗派皆持此说,尤以...

业杂染

【业杂染】 三杂染之一,指从烦恼生,或助烦恼造作身、语、意三者之业。参阅‘三杂染’条。...

业类差别

【业类差别】 业力的分类,在佛经中至为复杂,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兹以名数分类,举其重要者四种:一、二业类:...

【意】 思量事物曰意。《成唯识论》卷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

意生身

【意生身】 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非父母所生的身体,乃初地以上之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此外,...

意地

【意地】 又作意识、意根。凡个体之内心能生起一切思想者,称为意地。可略分下列二说:一、指第六识(意识),可...

意志

【意志】 此有广义狭义的解释。自广义来说,意志为自然冲动的欲望;自狭义来说,则为意识间多种动机、目标、方法...

意根

【意根】 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为能生之义。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对之境为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之...

意业

【意业】 三业之一。意即依心王之业;业为造作之义,广义而言,包含一切或善或恶或无记等之行为动作。《俱舍论》...

意识

【意识】 唯识宗所立‘八识心王’的第六心王,此为我人理活动的综合中心。在西洋哲学中视之为‘能把握客观对象的...

意识分析

【意识分析】 八识心王中的第六意识,除了‘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同缘色、声、香、味、触五境外,还有‘独头意识’...

意识所缘

【意识所缘】 意识缘法境。《瑜伽师地论》卷十云:‘彼所缘者:谓一切法。如其所应。若不共者所缘;即受想行蕴、...

爱支

【爱支】 十二因缘的第八支。儿童发育成人,生理成熟,‘贪妙资具淫欲现行’——就是有了性欲的需要,但对其他方...

爱水

【爱水】 自爱欲之情流出的水液。如精液者。《楞严经》卷八曰:‘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爱行

【爱行】 二行之一,即爱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则叫做见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动。...

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 谓别离爱境,或与所爱者别离时所感受之苦。为八苦之又称恩爱别苦。《大乘义章》卷三载:‘何者是其...

爱河

【爱河】 爱欲溺人,譬之为河。又贪爱之心,执著于物而不离,如水浸染于物,故以河水譬之。《楞严经》四曰:‘爱...

爱毒

【爱毒】 恩爱害道如毒药。为恩爱所系缚,而妨害佛道修行。《大智度论》十五曰:‘为邪见箭爱毒涂。’...

爱渴

【爱渴】 又曰渴爱。言爱欲之心,其贪如渴者之求水。《圆觉经》曰:‘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爱缚

【爱缚】 恩爱之系缚。《良贲疏》曰:‘爱与无明,自缠缚故。’...

道法忍

【道法忍】 道,即三十七道品。谓观欲界道谛,修此道品,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道法忍。见《三藏法数》。...

道法智

【道法智】 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观欲界之道谛而证得之无漏智。又断除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亦称道法智。见《...

道理世俗谛

【道理世俗谛】 四种世俗谛之一,又名随事差别谛,是指蕴、处、界等种种法门,一一法门,各顺于道理,故曰道理;...

道类忍

【道类忍】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道法忍之流类,是名道类忍。见《三藏法数》 ...

道类智

【道类智】 谓观欲界道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道谛,真智明发,是欲界道法智之流类,是名道类智。...

道宠

【道宠】 北魏时代僧人,俗姓张,名宾,道宠为其法名,其生卒年代不详,约为公元五六世纪之间,少有才艺,与李范...

极迥色

【极迥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迥者深远义,这是指影、光、明、暗、迥色、空一显色等细色,这是有对色中的假色(无...

极略色

【极略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极者至义,将众色层层分析,至于极微,即称为极略色。在小乘佛法中,极微类似于现代...

极微

【极微】 又作极微尘,旧译邻虚尘。物质分析至极小不可再分之单位,称极微。依《俱舍论》卷十二谓︰以一极微为中...

极微假实

【极微假实】 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

极微长度

【极微长度】 极微为物质分析到最后的最小单位。《俱舍论》曰:‘分析诸色至一极微,一极微为色极少。’在计算长...

极难胜地

【极难胜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五位。此位菩萨,能令俗谛有分别智,真谛无分别智,同时俱起。如...

遍行心所

【遍行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计有五种,即触、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谓无处不...

遍行因

【遍行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谓遍行之惑为染法的通因,又作一切遍因,即已生之遍行随眠为后生之自...

遍行真如

【遍行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初地断异生性障所证的真如,为我法二空所显。此真如遍在一...

遍计所执色

【遍计所执色】 这是十一种色法中的法处所摄色之一。这是由独散意识虚妄计度五根、五境等而变起的影像,为无本质...

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执性】 又称遍计所执相,略称遍计所执,为唯识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凡夫之妄情,周遍计度种种因缘生起之...

灭法忍

【灭法忍】 灭,即灭无之义。谓观欲界灭谛,灭前苦集,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灭法忍。参阅‘见道’条。...

灭法智

【灭法智】 观三界之四谛而发的十六心‘八智八忍’之一。即缘欲界之灭谛所得之无漏智;亦即照了欲界灭谛之解脱道...

灭尽定

【灭尽定】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此又名灭受想定,这是佛教圣者所修的禅定。《百法直解》曰:‘灭尽定者,三...

灭类忍

【灭类忍】 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灭法忍之流类,是名灭类忍。见《三藏法数》。...

灭类智

【灭类智】 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真智明发,是欲界灭法智之流类,是名灭类智。...

烦恼心所

【烦恼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计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

烦恼道

【烦恼道】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见、思等惑。谓由此烦恼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烦恼道。...

烦恼障

【烦恼障】 又作惑障。指妨碍菩提之道,而使无法证得涅槃的烦恼而言。此与所知障并称为二障。《成唯识论》卷九谓...

烦恼杂染

【烦恼杂染】 三杂染之一。烦恼杂染又作惑杂染。指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包括...

解行

【解行】 知解与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曰:‘于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

解行地

【解行地】 又作解行住、胜解行地。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证真如之前的三...

解行相应

【解行相应】 指知解与修行相应。...

解脱身

【解脱身】 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 唐玄奘译,为唯识宗主依的经典。本经凡八品,第一序品,第二至第八为正分,其内容为:一、序品第一...

瑜伽行学派

【瑜伽行学派】 奉行《瑜伽师地论》等教说为宗派的,称为瑜伽行学派,又作瑜伽宗,这是与印度中观学派对立的大乘...

瑜伽师地论大纲

【瑜伽师地论大纲】 弥勒讲述,无著笔记,梵名 Yogacarabhumi,略称瑜伽论。为瑜伽行学派的基本论...

瑜伽师地论释

【瑜伽师地论释】 最胜子等造,玄奘译。又称《瑜伽论释》。为《瑜伽师地论》最古的注疏。最胜子为北印度人,是护...

想心所

【想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想是概念作用,即于所缘之境,取其长短方圆等相。《成唯识论》曰:‘...

想受灭无为

【想受灭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想与受就是遍行心所中的想、受二心所,行者入灭尽定,想、受心所不起...

想蕴

【想蕴】 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增胜取者,谓胜力能取,如大...

过过慢

【过过慢】 七慢之一,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参阅‘七慢’条。...

过慢

【过慢】 七慢之一。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于等计己胜’。参阅‘七慢’条。...

资粮

【资粮】 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证三乘之果者,宜...

资粮位

【资粮位】 修集资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种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这是修行的初步准备阶段,于此位中修十住、十...

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 又作圆成实相、圆成自性,为唯识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指真如具有圆满、成就、真实等三种性质,即:...

圆测

【圆测】 名文雅,新罗王孙,二岁出家,十五岁入唐都长安求学,时为唐太宗贞观二年。在长安从法常、僧辨学习佛教...

杨仁山

【杨仁山】 清季末年,中国佛教复兴的关键人物,也是唯识宗复兴的播种者。仁山,字文会,安徽石棣人,生于清道光...

万法

【万法】 又称‘诸法’。总赅万有事理之语。即色、心一切差别之法。与一般所说的万象、万事、万物等语相当。又称...

微细烦恼现行障

【微细烦恼现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四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的一部分,属于第六意识相应俱生的身见等。因...

新熏种子

【新熏种子】 为二类种子之一。与‘本有种子’对称。新熏种子,由现行的前七识,随所应的色心万差种种习气,悉皆...

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 为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译为数取趣、人、众生,指轮回转生的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

义寻思观

【义寻思观】 为唯识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种观法之一。义者,依名而诠诸法之体相,如山河大地,人牛马羊,...

暖位

【暖位】 此为修唯识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识论》曰:‘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暖位。’明得定中...

愧心所

【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愧者廉耻之心,做了坏事无颜见人曰愧。《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愧,依...

嫉心所

【嫉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嫉者妒忌,他人荣盛,我怀忧戚,如妾妇之固宠,政敌之倾轧。《成...

势速

【势速】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一切因缘和合的有为法,生灭变化,迅速流转,刹那不住,假立势速之名。《百法...

顿渐二机

【顿渐二机】 修唯识行的菩萨,以其种性之不同,复有二种,就是顿机与渐机,因此而有证果迟速有所不同。顿机者不...

圣教相违难

【圣教相违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三难。外人问曰:如果没有心外实有的色法,为什么世尊在《阿含经》中,说有...

精进波罗蜜多

【精进波罗蜜多】 修唯识行,于修习位所修的十种胜行之一。精进有三种:一、被甲精进,即修行波罗蜜多,如勇士身...

楞伽经

【楞伽经】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凡四卷。楞伽本为山名;阿跋多罗为‘入’之义。意谓佛...

种子

【种子】 种子为法相宗所立,是唯识学上极重要之基本理论。种子者,指在阿赖耶识中生起一切有漏无漏诸法的功能。...

种子六义

【种子六义】 唯识宗所立理论,谓阿赖耶识储藏诸法种子,种子有二类,一为本有种子一为新熏种子。而种子须具备六...

种子生现行

【种子生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之功能,此能生之因,称为种子,自此种子生起的色、心诸法,称为现行。能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