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学常见辞汇

道种性

璎珞经所说六种性之一,即十回向之位,在此位开始真正修习中道观,故名为道,能产生佛果,故名为种。...

释迦的简称,是释尊的姓。晋时道安法师提倡佛子应以世尊的姓为姓,即姓释,后来大家见到阿含经说四河入海,无复河...

释迦牟尼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为了追求真理,而...

释帝

忉利天的帝王名叫释提桓因,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释天。...

释梵护法

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

释师子

释尊的德号,因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的狮子王。...

释提桓因

忉利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最上乘

至高无上的教法,即圆顿教,亦即一佛乘。...

最正觉

至高无上的正觉,亦即契合于真理的智慧,义与无上正等正觉同。...

最后心

又名最后念,即灰身灭智将入无余涅槃时最后一刹那的心。...

最后身

在生死界中最后一次的身体。...

最后身菩萨

又名最后身、最后有、后身菩萨,即在生死中最后一次受生的菩萨。...

最后品无明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元品无明,最后的无明即叫做最后品无明。...

岁终祭神,叫做腊。出家人的年岁,是以受戒后安居之次数作计算,故有戒腊、夏腊、法腊等之称。...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犊子原是一位外道,后来归佛出家,叫做犊子比丘,他主张众生有实我,其后门徒相传不绝,名犊子部...

粪扫衣

又名衲衣,乃火烧衣、牛嚼衣、鼠啮衣、死人衣、月水衣等等之衣,印度人讳忌,故弃之,因取人家此种弃之不用与拭粪...

琰魔使

琰魔王的鬼卒。穷凶极恶的人,琰魔王就差遣这种鬼卒去引取他来治罪。...

琰魔界

琰魔王的世界,在我们所住的南赡部洲东方铁围山下。...

提婆达多

人名,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其本地为深位的菩萨,释尊在法华...

隔生即忘

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

焦芽败种

(喻)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如枯焦之草芽和腐败之种子一样。维摩诘经说:二乘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

禁戒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别。...

锡杖

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振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

像法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之后一千年为正法时代,其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法,与正法相似而非正法,故名像法...

勤行

勤行善法,亦即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

勤息

梵语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众善和止息诸恶之义。...

勤策

即沙弥,因沙弥怀著要做比丘的希望,于是辛勤策励自己。...

微微心

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的心念。...

想受灭无为

生于无色界非想天,入灭尽定,想受俱灭,名想受灭无为。...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

意三

十恶中属于心意的三恶,即贪欲、嗔恚、愚痴。...

意乐

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意成

又叫做意生,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识

为八识中之第六识,是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所缘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尘,发生认识的作用。又意识分...

意学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意成身

又叫做意生身,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生身

又叫做意成身,初地以上的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如意受生之身。...

意生化身

菩萨任意而生之变化身。...

愚法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为愚法小乘,一旦了解大乘之理,回心向...

感果

由所作的业因,必召感应得的果报。...

感应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意谓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心,也就是仁爱心的无限扩大。涅槃经说:慈即如来,如来即慈。...

慈观

又名无缘大慈观,佛与众生一体,他对众生的慈悲,不起分别,任运自然而来,普济无碍,无穷无尽,无境无缘,所以叫...

慈航

渡人脱离苦海的意思。...

慈悲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

慈悲忏法

释氏通鉴说:梁武帝妃郗氏,其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蛇,一夜入后宫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帝阅大藏,制慈悲忏...

慈悲万行

菩萨住于慈悲而修万行。...

慈悲十二利

法句经说,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的利益,即: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不...

慈恩

1、慈悲的恩德。   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在京兆大慈恩寺,后人叫他做慈恩大师。...

慈恩宗

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宗、有宗等,唐时玄奘到中印度,就学于戒贤论师,回来后住在慈恩寺,故号慈恩宗。...

慈恩家

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

慈恩八宗

慈恩大师将佛教分为八宗,即   一、我有法空宗,指犊子部等;   二、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   三、法...

摄受

又叫做摄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

摄摩腾

又作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愔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至洛阳,译四十二章...

摄土度生

诸佛成佛之后,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势须摄土度生,以完成大愿。摄土度生的形式有两种...

摄化随缘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数息观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暖位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及十六行相之位,为四加行位之第一位。...

暖法

又名暖位,此位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故称暖法。俱舍论颂疏说:此法如暖,立暖...

楞伽

在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楞伽岛

锡兰岛(即今之斯里兰卡)的本名,也是佛说楞伽经的地方。...

楞伽悬记

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名龙树,宣说大乘无上妙法,初证欢喜地,应往生安乐国。...

瑜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愚痴,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其之所知都是邪...

痴爱

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恼恶业。...

痴暗

无明的暗昧。暗昧是真伪不明的意思。...

睡眠

闭目休息,为不定地法之一,亦是五盖之一。适当的睡眠,不多亦不少,能休息脑力,调剂疲劳,则属善法,若太多太少...

睡眠欲

谓凡夫不思精进,懈怠懒惰,沉溺于睡眠,为三欲或五欲之一。...

睡眠盖

众生因贪睡,昏沉盖覆了心性,以致沉沦三界,无有出期,所以叫做盖。五盖之一。...

福因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福地

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

福智

福德和智慧。佛菩萨之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的。...

福慧

福德和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

福田

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中下种,必能获得福慧之善报,故名福田。...

福德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

福德庄严

二种庄严之一,即修福德之善行以庄严佛果。...

解空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解惑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解行

知解和修行。修行佛法,一定要解行并重,不可偏废。...

解行地

由知解而修行的地位,也就是还未证得真如之地,其前三贤菩萨的阶位。...

解行相应

知解和修行,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解脱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解脱门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种禅定,乃是通向涅槃的门户。...

解脱衣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解脱身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解脱服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

解脱道

1、四道之一。   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解脱知见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的后得智。...

解脱坚固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证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

解脱深坑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解脱幢相衣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解境十佛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接触,如六根接触六尘是。...

辟支迦佛陀

简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等,华译为缘觉,或独觉,因观飞花落叶或十二因缘而开悟证道,故名缘觉,又因无师友之...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人们的身心,使不得自在。...

缠盖

缠与盖。缠与盖都是烦恼的别名,缠有十缠,盖有五盖。...

缠缚

是指一切的烦恼,因烦恼能缠缚众生于三界六道之中,不得出离。...

罪性

罪业的本性。罪业的本性空而不可得。...

罪福

罪与福。五逆十恶等是罪,五戒十善等是福。罪有苦报,福有乐果。...

群有

许多的有。众生的果报叫做有,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