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学常见辞汇

轮回

谓众生从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

轮宝

转轮王的宝器。这种宝器当轮王游行时,必先自前进,以制伏四方,有金、银、铜、铁四种,故有金、银、铜、铁四种轮...

迦叶

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之不现,故亦名饮光。在灵山会上,受佛正...

迦叶佛

七佛之一。于现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乃释迦佛以前的佛。...

迦毗罗卫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现在尼泊尔的西部。...

迦旃延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

迦陵

迦陵频伽的简称。...

迦陵频迦

鸟名,华译好声,或和雅。...

迦楼罗

又作迦留罗,华译为金翅鸟,它取龙为食,为八部众之一。...

迦腻色加王

原为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立为王。他初不信佛教,到晚年信奉佛教,召集举行第四次结集,造寺建塔,保护三藏...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的,故其口叫做金口。   2、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

金山

1、(喻)佛的身色。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胎

金刚界和胎藏界。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所以称为金刚界,这是表由修而显的...

金刚

即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物,故佛经常以之比喻坚利。...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   2、须弥山。...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 2、(671?-741)为南印度光明国人,幼年出家,后受...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持金刚杵以保护佛法的神祇。...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证得的禅定。...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驮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轮

1、金刚的法轮,指密教。   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花部,众生心中,本有净菩提心...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

金刚力士

与金刚神、执金刚、持金刚、金刚罗叉、密迹金刚等相同,乃执金刚杵护持佛法之天神。...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金刚经六喻

金刚经以梦、幻、泡、影、露、电来譬喻因缘生之法。如梦者,如梦痕之不可捉摸;如幻者,如幻术之暂有还无;如泡者...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降伏坐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的一种坐法,反之者则叫做吉祥坐。...

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之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来譬喻佛的眼睛。...

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罗,因阿修罗的果报似天而非天。...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物质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如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外,受想行识四蕴即是非色...

非色非心

一切有为法分为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的叫做非色,不与心相应的法叫做非心。...

非时

晨朝至日中为时,日中至后夜为非时。...

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非有

不是有的有,因一切之有都是缘生法,只有假相,无有实体。...

非有非空

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一切诸法有偏计所执性(凡夫迷于所现之虚妄相,如见绳以为是蛇)与依他起性(因缘所生之法,如...

非有想非无想处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

非情

指草木土石等无情识的植物或矿物。...

非情成佛

这是圆教之极谈。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悉皆成佛。密教也说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

非生非灭

谓释迦佛之出生和灭度,不是真的生灭,他法身的寿量,无量无边,但为了教化众生,非生现生,非灭现灭。...

非想非非想天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

顶礼

以我最高之顶,礼佛最低之足,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敬礼。...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刹那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了。...

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刹那无常

谓在一刹那之极短时间中,就已具足生住异灭之四相,变化无常。...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记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变化

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萨的神通力,能变化出种种的事物。...

变化生

不须父母之缘而忽然而生之身,亦即四生中之化生。...

变易

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的生死,是属于精神上的生死,与三界内凡夫肉体上的分段生死...

变易身

变易生死的身体,是三乘圣人在三界外净土所受的正报。...

变易而熟

谓一切法的种子,熏习成熟,由因位变易而成为果报。...

竺摩

(1913-2002)浙江乐清县人,俗姓陈,名德安,自号雁荡山僧。为太虚大师之高足,受大师革新思想感染,奠...

竺法兰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即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华瑞。...

枝末烦恼

又名随烦恼,即依根本烦恼而起之其他烦恼。据俱舍论说有三种,即:大烦恼地法、大不善地法、小烦恼地法。...

拈花示众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释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

拨无因果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呵佛骂祖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

盲人摸象

这是涅槃经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

耶输陀罗

悉达多太子的夫人,罗睺罗的母亲,她后来跟随摩诃波阇波提出家。...

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绝待

绝诸对待。对待是两方对立的意思,如黑白、大小、善恶等等是。绝待是真如平等,无法可得,故绝诸对待,简称绝待。...

荤辛

荤是肉类的食物,辛是气味辛辣的蔬菜,如葱、蒜等,为佛家所戒食。...

段食

四食之一,即以香味触三尘为体,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我们的食,即属此种。...

剃发

剃掉须发,是佛弟子出家之相,也是表明去除憍慢和跟外道的出家有别。...

省常

(959-1020)宋时高僧,为净土宗第七代祖师。俗姓颜,钱塘人。宋淳化中,住南昭寺,结净行社,领导念佛,...

俗我

又名假我,亦即凡夫所执著的妄我。...

俗戒

1、指有漏的戒。   2、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信慧

五根中的信根和慧根,信根能破邪见,慧根能断无明。...

信解行证

谓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其法而修行,最后必能证悟道果。...

信受奉行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信外轻毛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随风飘忽不定。...

修行

修者修正,行者实行。实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叫做修行。...

修善

1、断恶行善。   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做修善。...

修惑

又名思惑,即贪、嗔、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修因

修行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因感果

修什么样的因,就会招感什么样的果。...

修多罗

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修道

1、修行正道。   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而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修罗酒

梵语修罗,华译无酒,相传阿修罗能饮如海量之酒,饮至没有酒饮,故名无酒。...

修罗妄执

修罗性憍慢,很固执己见,虽然被教化,但其心不动,所以听了至理名言,也不能开悟。...

前佛后佛

前佛是指释迦佛,后佛是指弥勒佛。...

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到五祖弘忍的时候,有惠能神秀二位弟子,惠能在江南布化,叫做南宗,神秀在北方布化,叫做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