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学常见辞汇

无所得

没有什么法可以得到的意思,这是无相的道理。...

无所说

佛讲经说法,明明有所说,却言无所说,这有三个深意:   一、实相理体不可说,实相理体,法尔如是,说了等于白...

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是不滞住于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而生其心者,即是生其空寂、灵知、...

无想报

又名无想果,即外道修无想定者,命终生无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灭,而身亦如枯木死灰,他们误以为乃真涅槃境界,...

无想定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无想天

无想的众生所居住的天,在色界之第四禅天。...

无寻无伺

色界二禅以上,无寻的心所,亦无伺的心所。...

无称光佛

无量寿佛的别名,为十二光佛之一。...

无佛世界

没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时期,如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尚未示现的这一段时期。此时期由地藏王菩萨负责教化众生的工...

无实无虚

无实是不住有,无虚是不住空,离空有二边,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义谛。金刚经说: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二亦无三

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或三道。法华经方便品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定的意思,禅定的别名。...

止犯

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止观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

止观宗

天台宗的别名,因为天台宗是以止观为主要的修法。...

止观不二

止者法性寂然,观者寂而常照。止好比明镜和止水,观又如明镜和止水一样,能影现万象,所以止和观,是不二的,是一...

止观十境

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即:阴界入、烦恼、病患、业相、魔事、禅定、诸见、增上慢、二乘、菩萨。...

止观法门

止是定的意思,观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观法门,就是修定慧的法门。...

止持戒

制止罪恶行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比量

因明学的三支量之一,即比喻量,如隔墙见角,比知有牛,隔岸见烟,比知有火。比量,即推比、量度之意。...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   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

比丘尼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称。...

比丘入众五法

又作入众五心。指比丘参与大众时,应当遵守的五个法则。据四分僧羯磨所举,即:   一、修慈愍物,于大众中应修...

毛道

又名毛头,是凡夫的别名,因凡夫的心念不定,犹如轻毛随风飘舞不定。...

水月

水中之月。水月有影无实,以喻诸法无有实体。...

水轮

成立世界的五轮之一。...

水忏法

神僧传说:唐悟达禅师,膝上生人面疮,依神僧之告而修忏悔,以三昧之水洗之,疮乃愈。因著慈悲水忏法三卷,名水忏...

火大

四大种之一,以温热为性,调热为用,因周遍于一切物质,故曰大。...

火宅

三界之中动乱无安,犹如火宅,所以将三界喻为火宅。法华经说:三界无安,有如火宅。...

火净

五种净食之一,即将一切食物,先以火烧煮使熟之后才食。...

火涂道

地狱的别名,与刀涂道、血涂道等合称为三涂。...

火焚地狱

焦热地狱的别名,因堕落在此地狱中的罪人,时常被猛火所焚烧,故名。...

见地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见网

谓种种的邪见缠缚身心,好像网儿缠身不得出离一样。...

见论

二种戏论之一,即我见边见等之戏论。戏论是无意义和无利益的言论。...

见缚

谓见惑能缠缚著人使不得自在。...

见流

谓见惑能使众生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而不得出离,为四流之一。...

见谛

见到真理。声闻乘要在预流果以上才能见谛,菩萨则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见谛。...

见惑

二惑之一,即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之五不正见是。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

见取

四取之一,即取著身见边见等非理之见。...

见取见

执著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而且强非为是,即近于普通人的成见。...

见性成佛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之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即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见思

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是;思惑是凡夫们在...

见道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

见道位

菩萨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达少许二无我理,体会真如...

见所断

三所断之一,即于见道时所断的八十八使见惑。...

讥嫌戒

息世讥嫌戒的简称,亦即停止做让人家说坏话的事的戒律。...

螺贝,在召集大众时吹之。...

贝叶

贝多罗叶的简称,此叶经冬不凋,印度人多拿来书写经文,叫做贝叶经,或贝文。...

长生

人的寿命长存。无量寿经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长老

指年高德邵的比丘。...

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之修多罗。...

长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物

多余的东西,如比丘多余的衣钵金银米谷等是。...

风色

(喻)物之空无犹如风之无色。...

少康

(?-805)唐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五代祖师。缙云(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在睦州开净土道场,集众念佛。师每...

少光天

色界第二禅天之第一天名。...

少净天

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识享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因这种净妙之乐在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净。...

少林寺

在嵩山的少室,梁时禅宗的祖师达摩,曾在此面壁九年。...

丹霞烧佛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

从空入假观

天台宗的观法,菩萨先修空观,了知诸法皆空,不堕执障;次观诸法虽空,幻相历然不无,因果业报不失,故能从空出假...

从假入空观

天台宗的观法,谓菩萨先修假观,了知幻相假有不实,终归于空,不落执情,虽广度众生,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

由旬

是印度计里程的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旬约四十里。...

乏道

沙门自谦的话,义与贫道同。...

兰若

阿兰若的简称,是僧人静修的地方。...

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执著。...

1、世界的简称。   2、时的别名,如过去、现在、未来,都叫做世。...

世依

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依靠的大圣人。...

世法

凡是世谛之法、因缘生之法、可毁之法,都通称为世法。...

世亲

菩萨名,又译作天亲,为无著菩萨之弟,生于佛灭后九百年间的印度阿逾陀国,造俱舍、唯识等大小乘论各五百部,被号...

世眼

佛的别名,因佛能开世人之眼,令见真理。...

世福

观经所说三福之一。观无量寿经说: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三福中之第一福,即是世福。...

世典

世间的典籍。维摩经方便品说: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世界

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

世界主

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世界之主;四禅...

世间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

世间法

指三界中一切因缘所生的生灭无常的事物。...

世间智

楞严经所说三智之一,即凡夫和外道之智。...

世间禅

三种禅定之一,即色界和无色界的禅定。...

世间解

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故号为世间解。...

世间相常住

是显示俗谛常住的话,为台家之眼目。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位者,真如也,住于真如者,谓十界三千...

世谛

又名俗谛,或世俗谛,是世间的真理的意思,亦指世俗人所知的道理。...

世谛不生灭

凡夫认为世谛之一切事相为常住而执著之,二乘人又认为它是无常而厌弃之,这都不是正见。诸法实相,万法真如,故世...

世尊

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世尊拈花

又叫做拈花微笑、拈花示众。...

世俗

世者,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坯之义;俗者,流俗之义,顺于人情之义。三界中之一切事,皆不离此二义,故曰世俗。...

世俗谛

又名世谛,或俗谛,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世出世间

世间和出世间。世间是众生的世界;出世间是佛菩萨的世界。...

世智辩聪

世智是世上凡夫的小聪明,辩聪是用凡夫的小聪明来辩论是非。...

主宰

我的意思。唯识论说:我谓主宰。...

主事

在禅林中,监事、维那、典坐、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之四员。...

主命鬼

主人寿命之鬼神。地藏经说:主命鬼游行世界。...

主伴具足

华严宗所谈法界缘起之法,若以此为主,则以彼为伴,以彼为主,则以此为伴,如此主伴具足而摄德无尽也。十玄门中之...

主伴无尽

是说宇宙万有各为主为伴,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与主伴具足同。...

白法

总称一切之善法。大集经说:后五百年,斗诤坚固,白法隐没。...

白业

指一切之善业,因善业是清白之业,又能招感清白无垢之果。...

白报

善业叫做白业,故善业所感的果报,叫做白报。...

白毫

释尊眉间有一白净光明之毫毛,右旋宛转,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白马寺

在河南省洛阳县东。东汉明帝梦见一壮丽金人,问于早朝诸臣,有人告诉他那是佛陀,于是派遣使臣往求之。刚好印度高...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