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中国佛教

读体(1601—1679)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师。俗姓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生于云南楚雄。崇祯...

彭际清(1740—1796)

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

杨文会(1837—1911)

杨文会,号仁山,安徽石埭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读书,但不喜科举业。当咸丰三年(1853)...

敬安(1851—1912)

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僧。清咸丰元年(1851)生于湖南湘潭县,俗姓黄,世居湘...

丛林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

殿堂

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

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

度牒

度牒是国家对于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所发给的证明文件(度是说度之入道)。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

清规

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也可说是中世以来禅林创行的僧制。本来中国...

课诵

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功德于念诵准则之中,所以也叫功课。   按瑜...

国师

国师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

俗讲

俗讲的名称,始见于唐初,实即六朝以来的斋讲,乃是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的。本来随着佛经的传...

浴佛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

行像

行像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

赞呗

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

忏法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

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连...

焰口

焰口,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式。经中说:佛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为诸比丘并诸...

华严经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一卷,唐般若译,它的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原是般若所译四十卷《...

圆觉经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一百二十卷。玄奘在临死前一年(663)曾试译几行,感觉气力衰竭而辍笔。菩...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四卷,唐菩提流志译。它是《大宝积经》(本书已有专条)四十九会中的第二会,列于大部经中...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二卷,唐菩提留志译。它是《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的第六会,收于大部经中第十九、二十卷,...

胜鬘经

《胜鬘夫人师子吼经》,简称《胜鬘经》,有汉文和藏文两类译本,经题详略不一。汉文译本有三种:一、《胜鬘经》一...

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二卷,现行本依《开元录》作曹魏嘉平四年(252)康僧铠译。这是叙述阿弥陀佛过去的因行和所创建的...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叙说阿弥陀佛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是佛无问自说的经,净土三经...

观无量寿佛经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是叙说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修行往生法门的经典。   此经古...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第一是西晋竺法护于泰始至建兴间(265~316)译出,名《光世...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另有广本作六十卷,系隋僧就于原经外加那连提耶舍等译的《日藏经》等合集...

八吉祥经

《八吉祥经》,是称说东方八佛名号的经典。此经在汉译中先后有六种译本:第一是吴支谦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人名,译作净名或无垢称。   此经的译本,据宋代智圆撰《维摩经略疏垂裕记》说有六种:一、后汉严佛调...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五卷,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弘福寺译出。相传此经梵文广本有十万颂,今译是其略本,一...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依据梁真谛三藏所传)。在此经整部译出以前,西晋竺法护早就有《菩萨十地经...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四卷,是说央掘魔罗改恶从善,投佛出家,从而宣扬大乘教义的经典。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此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流支于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间(508~535)译出,名《无...

楞严经

《楞严经》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

大日经

《大日经》是《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略称,七卷,唐中天竺善无畏共一行译。经文自说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一卷,唐代不空译。是说观自在菩萨等八大菩萨曼荼罗的供养观行法,是早期密教中的事部密法...

甘露陀罗尼

《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文藏经中有三种译本。一、《甘露陀罗尼咒》,但有咒语而无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唐菩提留志译。是说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以四摄摄取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的秘密真...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一卷,唐玄奘译。显庆四年(659),在大慈恩寺弘法院译出(原经后序为显庆二年五月旦日于...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耶舍崛多译。是叙述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功德的经典,属于早期密教...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一名《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一卷,北天竺岚波国婆罗门首领李无诏于中国唐代武后时...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具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玄奘译。是说空、无相、无得等义的诸部般若集成的经典。  ...

大品般若经

《大品般若经》,具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译本:一题《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一题《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一卷,唐玄奘译,知仁笔受,贞观二十三年(649)出。旧传前译本有《摩诃...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译。是说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法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渐次流行,所以它从汉文译...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或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是宣说如来常住、涅槃常乐我净、众生悉有佛性乃至阐提成佛...

中阴经

《中阴经》二卷,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高僧传竺佛念传》云:自出《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胎...

阿含经

《阿含》是北方所传原始佛教经典汇编的名称,其意义为依着师承的展转所传。一般佛教文献里都将它看成声闻乘三藏中...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兜佉勒国沙门昙摩难提译。此经是印度北方所传《四阿含经》...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共僧伽罗叉译。此经是北方佛教所传《四阿含经》中...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宾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此经是北方所传《四阿含经》中之...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元嘉二十年(443)中印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此经的别行本传入中国颇早,初期(从汉末...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591),阇那崛多译,僧昙、费长房、刘平等笔受。原有彦...

贤愚经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

梵网经

《梵网经》,上下两卷,唐代《开元录》以后写本题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参照唐玄逸《开元释教广品历章...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是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的条文,并说明戒相的典籍,也是菩萨学习戒律的唯一依据。在汉文、藏文大藏经...

四分律

《西分律》,亦称《昙无德律》(昙无德意译法藏或法密),原四十五卷,现行本六十卷,姚秦弘始十年(408)罽宾...

僧祇律

《僧祇律》,具云《摩诃僧祇律》,即大众部所传的广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大众部戒律的传来...

十诵律

《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弘始六至七年(404~405)间,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共译。此律是古萨婆多部的广律...

律经

《律经》共有二千七百颂,分为九卷,印度德光论师所造。作者德光论师,印度摩覩罗国人,约在六世纪时生于大婆罗门...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世亲造,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义。在中国有汉、藏两种文字译本。汉文译本作十二卷,...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相传亲光是护法门人,丹珠尔收有戒贤造的《圣佛地经释》一部和本论...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一百卷,龙树造,姚秦弘始四年(402)夏,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创译,至七年十二月二十...

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弥勒造。他著了五部论书,《现观庄严》就是其中的头一种。弥勒的书都由无著传述而流传,但这一部...

华严经疏钞

《华严经疏钞》八十卷,唐澄观撰。作者先于兴元元年到贞元三年间(784~787)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略称...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代善导(613~681)撰。本疏简称《观经疏》,内分玄义、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

法华经玄义

《法华经玄义》具名《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这是天台宗详释...

法华经文句

《法华经文句》,具名《妙法莲华经文句》,略称《法华文句》,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对于...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旧传佛涅槃后九百年,弥勒菩萨下降中印度阿踰陀国讲堂,为无著菩萨...

阿毗达摩集论

《阿毗达摩集论》(略名《集论》)是无著所撰简略汇集《阿毗达摩经》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陈那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在弘福寺译出。书名因明一词,梵本原来没有,译者...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长安弘福寺译出。作者商羯罗主的历史已难...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   作者世亲为印度大乘佛...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一卷,马鸣造,梁真谛译。这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的论书...

中论

《中论》,龙树菩萨造,是破斥部派知见而显示自宗基本理论的著作。姚秦鸠摩罗什法师以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

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一卷,隋《仁寿录》最初著录,以为陈真谛所译,原作者不详。   本论内容可分三段,正解释十八空...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前四卷圣勇菩萨造,后十二卷寂变、圣天造(今存金代复宋刻大藏本如此,又《至元法宝录...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佛教前弘期,曾由印度一切智天同西藏吉祥积,依据迦湿弥罗国...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它在短短的六十九颂半中,概括了显密大小乘的重要义理,并...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一名《净唯识论》,十卷,护法等造,唐玄奘于显庆四年(659)纂译,窥基笔受。这是一部解释《唯...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一卷(或二卷),隋释吉藏撰,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窥基撰。窥基(632~682)系元魏时尉迟部的后裔,十七岁时依止...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玄奘译。或简称为《大毗婆沙论》,或又简称为《婆沙...

阿毗达摩俱舍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简称《杂心论》,十一卷,尊者法救造。刘宋时代天竺三藏僧伽跋摩于元嘉十二年(435)译出,...

成实论

《成实论》,十六卷(刊本或作二十卷),诃梨跋摩造,姚秦鸠摩罗什译,昙晷笔受。诃梨跋摩旧传约在佛灭后九百年顷...

异部宗轮论

《异部宗轮论》,一卷,题世友菩萨造,唐玄奘于龙朔二年(662)译出。在其前,此论已有过两种译本:一为三秦时...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卷,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   有关本经传译的记载,与汉明帝...

百喻经

《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本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十卷,梁代僧伽婆罗(古代扶南国来中国僧人)译。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法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

造像量度经

《造像量度经》,一卷,是说明造佛像法度的经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并...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简称《医药四续》,是流行于中国藏族和蒙族各地佛教寺院中的一部医药经典,若干寺院...

净土慈悲集

《净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现存上卷。是中国唐代的净土学者慧日(唐玄宗赐号慈愍三藏,680~748)所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