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触指

意即不净之手指。指左手无名指、小指。印度之习俗,如厕后以左手无名指、小指洗净,故称触指,忌触及食器。入众日...

触毒

谓触尘害人,犹如毒之伤人。触尘,为六尘之一,指身根所对之境,共十一触,即地、水、火、风四大种(以坚、湿、暖...

触背关

禅宗公案名。又作祖心背触。为黄龙祖心禅师(1025~1100)接化学人之机语。禅苑蒙求卷下(卍续一四八·一...

触桶

禅林用物之一。即粪器。又作净桶。原为不净之器,今名净器,乃因厕所为触秽之处,而以净洁为要,故称净桶。又指盛...

触瓶

触,不净之意。为清扫厕所而携至厕中之瓶,称为触瓶。 p6805...

触落牌

触,不净之意;落,遗落之意。为禅宗修行道场悬挂于厕所之告示板。厕所内若污秽狼籍,自己不加清洗,则挂牌,报之...

触鼻羊

禅林用语。原指羊,于禅林转指不识法之昏昧学人;盖羊目不能辨物,凡有触于鼻者即食之,故有触鼻羊之喻。临济录(...

触乐

触,指根、境、识和合而生之精神作用,计有六种,即眼触、耳触乃至意触。触乐,即指因触而发生之乐情,如男女触身...

触礼

又作略拜、即礼、速礼。指折叠坐具置于地而行叩拜之礼。依大鉴清规载,古法规定小僧见大比丘时,须两度展折坐具而...

触秽

谓触于不净物。印度婆罗门法中,严立触秽之条制,且有祓除之法。大日经疏卷二十(大三九·七八○上):“触秽时者...

触类是道

为洪州禅之修行主张。触类,指人类之各种行为;道者,指佛道。意谓人类之任何思想与行为均为佛性之表现。据宗密之...

触钟

于鸣钟时,最初一声与最后一声称为触钟。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凡鸣钟法,其起、止一声,名触钟。”[百丈清规抄卷...

譬喻

略称“譬”或“喻”。为使人易于理解教说之意义内容,而使用实例或寓言等加以说明,称为譬喻。其梵语有四,即:u...

譬喻师

梵语 drstāntika。又称譬喻论师、譬喻部师、譬喻者。指经量部之本师鸠摩逻多(梵 Kumāralāt...

譬喻部

指印度小乘十八部中之经量部。以其本师鸠摩逻多尝造喻鬘论广说譬喻,世称譬喻师,其传承之部派则称譬喻部。 p6...

譬喻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佛陀于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所说之譬喻。谓往昔有一人,于旷...

警玄

(943~1027)宋代曹洞宗僧。湖北江夏人,俗姓张。礼金陵崇孝寺智通出家,后游化诸方,至湖南梁山参谒缘观...

警策

(一)警觉策励精进修行之意。黄檗清规讽诵章(大八二·七七一下):“维那唱警策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

警韶

(508~583)南朝陈代僧。会稽上虞(浙江绍兴)人,俗姓颜。字德安。十五岁从叔父僧广出家,后参谒庄严僧旻...

译经

即指翻译经典。又作翻经。广义而言,并不限于经藏,如律、论之翻译亦皆称为译经。盖以印度各种方言流传之佛典(经...

译经院

北宋开封太平兴国寺之官设佛典汉译机构。又称传法院。设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我国之佛典翻译工作始于...

赡部捺陀金

梵语 jambūnadasuvarna。又作阎浮檀金。赡部,为树名;捺陀,为江、河之义。谓流经赡部树大森林...

赡部影像

以赡部捺陀金所造之佛像。又作赡部光像。据有部尼陀那卷五载,释尊未与众相处时,众无威肃,故给孤独长者请愿作像...

(一)释迦之略称。释迦即释尊出生种族之名称。故皈依佛教之出家弟子称为释子,取释迦佛(释迦族出身之佛)之法孙...

释三破论

全一卷。又作答道士假称张融三破论。南北朝沙门僧顺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八。三破论系道教人士假托主...

释三报论

全一卷。又作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

释女

指释种之妇女。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载,昔流离王征服释种,并选五百释女充实宫闱,释女愤恚,怨言不逊,王闻之而...

释子

释,释迦之略称;释尊出身于释迦族,故指依释尊出家之弟子为释子。或指释尊入灭后之教徒。又作释种子、释迦子。四...

释氏

释迦氏族之意。即出家僧尼舍其本姓,而以释为姓。转为僧尼之总称。系东晋道安所倡。盖魏晋沙门皆依师为姓,故姓各...

释氏六帖

凡二十四卷。又称义楚六帖。五代僧义楚该览大藏三遍,仿白居易之六帖而着本书,自后晋开运二年(945)至后周显...

释氏要览

凡三卷。北宋天禧三年(1019),道诚辑。系为令一般僧尼了解佛教知识而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为有关佛教...

释氏通鉴

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

释氏疑年录

凡十二卷。陈垣(新会)撰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本书系考据历代僧侣生卒年代之著作。共收录两晋至清初僧侣...

释氏蒙求

凡二卷。清代灵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仿后唐李翰所编蒙求一书,以四言韵语记述汉魏以来佛教高僧之事迹,以...

释氏稽古略

凡四卷。元至正十四年(1354),宝州觉岸着。略称稽古略。为编年体佛教通史。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叙述...

释王寺

位于韩国咸镜南道安边郡雪峰山。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创立年代有诸异说,据太祖御制释王寺记所载,应创建于辛...

释名

即解释名目之意义。古来注释家以释名、出体、义相等同为解释上之一科目。智顗于经典之解释立五重玄义,其第一即为...

释名字三昧

梵语 adhivacana-prave?a。为百八三昧之一。又作入名字三昧、等入增语三昧。即能解释诸法名字...

释老志

全称魏书释老志。北齐魏收着。载于魏书卷一一四。为我国释道史志之滥觞。全志分佛、道二部分,佛教占极大篇幅。佛...

释老传

全称元史释老传。明代宋濂等撰。载于元史卷二○二。记述元代佛教、道教之情况。前半部记载皇室崇信喇嘛教,以及历...

释典

即释尊说法,经结集而成之经典,后世遂以佛门经籍,统称为释典。 p6821...

释宗

谓依人师之释文而立之宗旨。如天台宗依天台智顗之三大部、五小部及荆溪湛然、四明知礼之著述而立宗旨,即为释宗。...

释门

又作释家。即奉行释尊教法之门派。与“佛门”同义。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大五二·三七四下):“五众释门减三百万...

释门正统

凡八卷。宋代宗鉴集。为天台宗之记传史。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初由铠庵吴克己执笔,未竣而殁,后由宗鉴增续完成...

释门自镜录

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分为十类,计有七十三条、雅诰...

释门孝传

全一卷。日本黄檗宗僧高泉性潡撰。简略叙述印度、中国、日本三国佛门孝子之传记。分为兰盆胜会、启佛供亲、启母断...

释门事始考

全一卷。撰者不详。收于日本续史籍集览卷四十七。记述有关佛教事物之起源。有教法流通、东西游化、度者出家、火葬...

释门章服仪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

释门归敬仪

凡二卷。唐代道宣撰。略称归敬仪。详述佛教礼拜归敬之法则。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分为十篇,即:敬本教兴、济时...

释侣

有广狭二义,广义乃泛指所有佛教徒,狭义则指僧侣,意谓释门中之徒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大四○·一四...

释迦

梵名 ?ākya。意译作能仁。释迦牟尼所属种族之名称,为佛陀五姓之一。又为释迦牟尼之简称。释迦族为古印度民...

释迦八相倭文库

凡五十七册。日人万亭应贺(1818~1890)作。以妇女为对象而改写有关释尊一生之传记。书中之人名、地名皆...

兰香梢

又作兰香梢。旧译作阿梨树枝。兰香花开时,梢头之花子分为七分,以此比喻鬼神碎罪人之头为七分。慧琳音义卷三十五...

释迦方志

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

释迦氏谱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

释迦多宝

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之并称。据法华经卷四宝塔品载,释迦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时,由地中踊出宝塔,多宝佛于塔中出大...

释迦如来成道记

凡二卷。唐代王勃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叙述释迦牟尼一代教化之事迹,及其入灭后教法之弘通等。明万历六年...

释迦牟尼

梵名 ?ākya-muni,巴利名 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

释迦夹侍

夹侍,又作挟侍、胁士,指侍立于中尊两侧之侍圣。大乘以文殊、普贤二菩萨为释迦佛之夹侍,由胜劣之次第,文殊在左...

释迦念佛

谓唱念释迦牟尼佛之名号,回愿证大菩提。为念佛法门之一。又称释迦大念佛、大念佛。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大九·...

释迦法

供养释迦牟尼佛之坛法。为密教修法之一种。即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尊,为增益、除障难、治病而修之秘法。陀罗尼集经卷...

释迦毗楞伽摩尼宝

梵语 ?akrābhi lagna-mani-ratna。又作释迦毗楞伽宝、释迦毗楞伽胜摩尼宝、毗楞伽摩尼...

释迦院

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之一院。位于东方第二重,即遍知院之上方。此院表示大日如来说法利生、方便摄化之德,以释迦...

释迦曼荼罗

密宗修法中,以释迦如来为中心而建立之曼荼罗。此类图像,诸经所载各有不同。据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所载,释迦...

摄相归性唯识

华严宗所立十重唯识之一。谓八识皆相,无有自体,乃真如随缘显现者,其本性除本觉之如来藏外无他,故摄识相归于本...

摄相归性体

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相,指现象差别之事相;性,指其实性之真如。谓除一真如之外,别无万法之自体,故摄现象...

摄食界

三种结界之一。特为烹煮或贮藏食物所划定之界区。此界区须与比丘住处隔离,以避免比丘违犯“宿煮”之罪。宿煮,谓...

摄益

引摄、利益之意。俱舍论卷二(大二九·七下):“住此依彼,静虑等至,见色闻声,轻安俱起,有殊胜触,摄益于身。...

摄假随实体

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又作摄假从实体。假,指假立之法;实,指其所依之实法。即摄假法而归于实法,以实法为体...

摄教未尽过失

谓作教相判释,当于判释中,摄尽一切教而无所缺遗,若未能摄尽,即成过失。 p6849...

摄净土愿

摄取净土之愿。为三愿之一。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关庄严净土之本愿。又作得净土愿、求佛土愿。慧远之无量寿经...

摄众生戒

梵语 sattvārtha-kriyā-?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饶益有情戒、饶益众生戒、接生戒、利众生...

摄众生愿

摄取众生之愿。为三愿之一。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关利益众生之本愿。又作摄生愿、利众生愿。慧远之无量寿经义...

摄善法戒

梵语 ku?ala-dharma-sajgrāhaka-?īla。誓愿实践一切善法之戒。为三聚净戒之一。又...

摄意音乐

谓音乐能摄人心,使专注于一缘而不他逸。大日经疏卷八(大三九·六六六中):“言摄意者,如世人见微妙色声,心为...

摄僧界

三种结界之一。略称僧界。佛制虽云阎浮洲僧众每半月集会一次,举行布萨说戒之仪式,但以境域太广,不易于定日集会...

摄境从识体

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又作摄余归识体、摄境从心体。境,指色等之境;识,指心识。摄一切所缘之境,归于能缘之...

摄论宗

为我国十三宗之一。依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立九识义,倡对治阿梨耶识,证入阿摩罗无垢识之宗派。又取弘...

摄类论

西藏佛教因明著作。为藏人学习因明之入门书,包括略集、中集、广集三部分。其辩论学风轨范,系由藏族学者洽巴曲森...

觉鑁

(1095~1143)日本新义真言宗之开祖。肥前(佐贺县)人。号正觉坊。家中四兄弟皆出家为僧,师排行第三。...

悉昙字 (n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那、娜、拏。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谓称曩字门,一切法...

栏楯

指附于建筑物之栏杆,或指围绕树木之栅。详言之,纵者为栏,横者为楯。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七下):“...

灌佛香汤

灌浴佛像所用之香汤。据浴像功德经载,香汤可用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沉香、...

灌佛偈

又称浴佛偈。即浴佛时所唱之偈颂。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上报本章佛降诞条所载,偈为(大四八·一一六上):“我今灌沐...

灌佛会

指每年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日)举行灌浴佛像之行事。依摩诃刹头经等诸经典及印度鹿野苑古石刻图等,释尊降诞...

灌室

设秘密坛场,以特定道具而行灌顶仪式之处所。主要指日本台密行传法灌顶之道场。 p6853...

灌顶

(一)梵语 abhisecana 或 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

灌顶三昧耶

三昧耶,为要誓之义。密教行灌顶时宜发坚固之要誓,称为三昧耶。即就其作法称为灌顶,就受灌顶者之心称为三昧耶,...

灌顶加行

又称入坛加行。指密教传法灌顶入坛前所修之前行。四度加行虽为传法灌顶入坛之加行,然四度成满后而未能立即入坛者...

灌顶印明

日本真言宗行传法、结缘、瑜祇等灌顶时,由阿阇梨授予行者之印契与真言。其中,传法灌顶之印一般多用无所不至印及...

灌顶部

(一)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中宝部之别名。宝部即功德之宝,系授福德予一切众生之内证,以是众生升于觉王之位,取授予...

灌顶经

梵名 Mahābhiseka-mantra。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

灌顶幡

又作观顶幡。略称灌顶。幡具有灌顶之功德,故称灌顶幡。或谓高悬其幡而使其端触人之头顶,类于灌顶,故附以灌顶之...

灌顶坛

即密教修灌顶法之坛场。又称密坛。灌顶需要三昧耶戒坛、大坛、正觉坛、祖师坛、护摩坛等。由于在正觉坛举行灌五智...

灌顶坛曼荼罗

即密教正觉坛所用之十二大圣曼荼罗。正觉坛,系指行者登正觉位时,行灌顶作法之修法坛,故又称灌顶坛。行者受灌顶...

灌顶护摩

密教修法中,于灌顶过程,为灭除受法弟子之灾障,令能悉地成就,乃焚烧香花、乳木等种种供养物而修之护摩法。依经...

灌烛寺

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恩津郡般若山。境内有高丽光宗时(950~975),僧慧明所造之弥勒巨石像,为韩国最大之弥勒...

灌腊

灌,谓浴佛;腊,指夏安居期满之日。每年七月十五夏满之日举行灌佛之仪式,称为灌腊。 p6856...

烂脱

又作乱脱。错乱离脱之意。即为防止慢心者恃智妄解,自损损他,乃故意变乱经典文句,使义理不相联贯,令彼自以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