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缯盖

缯,指绢帛。意即以绢帛制造之大盖。又称天缯盖。系天盖之一种。盖,原为印度作为防日遮雨之器物,后世乃以圆筒形...

翻波式

为日本平安初期佛像木雕之特征。雕刻佛像时,特别强调衣服之褶处,自其断面观之,呈现波浪状之曲线,颇具立体感,...

翻梵语

凡十卷。撰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为梵语辞典,简略解释汉译佛典及中国著述诸书中出现之梵语意义。共分七...

翻经台

南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钦服于庐山慧远,乃于寺中筑台翻涅槃经,又凿池,并植白莲于池中,遂称其台为翻经台,后世...

翻译

又作翻译。盖佛教本源于印度,随着教义之传布与信仰人数之日增,业已超越种族,广传至其他各民族,佛教经典亦随之...

翻译四例

指翻译佛经之四种原则。依翻译名义集卷六唐梵字体篇所举之四例,即:(一)翻字不翻音,如诸经中之咒语,字为汉字...

翻译名义大集

梵名 Mahāvyutpatti。西藏名 Lo-pan mav-pos mdsad-pahi bye-br...

翻译名义集

凡七卷。南宋法云着。为佛教之梵汉辞典。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始作于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收集资料前后...

翻译家

即佛典之翻译者。又作译师、译经家。例如五世纪时,将锡兰语之三藏注释书编译成巴利语之佛音(梵 Buddhag...

职众

又作色众。指密教举行灌顶或大法会时,持华、持幡、持金刚等诸职之僧众。以其原著有色袈裟,故又称色众;后因担任...

聂那比伐姆沙

巴利名 ānābhivajsa。缅甸僧。属通肩派(巴 Pārupana,又作全缠派),为孟云王(Bodaw...

聂承远

西晋译经居士。恒居关洛。明解有才干,博通经传,复善于撰文。曾参与竺法护之译经工作,笃志务法,参正文句,而有...

聂云台

(1869~1953)湖南衡山人。号共杰,法名慧杰。清末提倡科学,自译赫氏无线电学,创办恒丰纱厂,与张季直...

聂道真

西晋译经居士。聂承远之子。少时随父受学,博通内外典籍,并通达梵语,撰文缀词有出蓝之美。初随父使役于竺法护之...

旧住

指久居一处。又作久住。于禅林则多称久住丛林之老宿为旧住。[禅林象器笺称呼门] p6593...

旧住菩萨

指自古久住在一佛世界之菩萨。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大九·五一下):“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

旧律家

为“新律家”之对称。律家有新旧之分,如四分律、五分律等为旧译之律,唐代义净所译之有部律为新译。故以前者为所...

旧善

为“客善”之对称。一般世俗之人伦道德规范(指忠孝、十善等),称为旧善。反之,佛教所说宗教之善行(三归、五戒...

旧丛林

又作古丛林。指于丛林中长时修行之僧。亦即通达丛林法规仪式之人。 p6594...

旧医

指旧时之医师。即以旧医比喻佛教成立以前之外道学说。为“客医”之对称。于佛教尚未成立之前,印度已有许多外道学...

旧译

指旧时之翻译。为“新译”之对称。又作旧翻、古翻、古译。有关汉译佛典,南朝梁代僧祐之出三藏记集卷一中,以西晋...

(一)梵语 pi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必棏家、比摘家、比吒迦。乃篮或箧、箧藏之义,引申为仓库,或学之义...

藏下

有二义:(一)藏,指经殿,即收藏大藏经之建筑物;藏下,即指建筑物之下。(二)藏,指管理藏经之藏主,其下之职...

藏六

乃取龟之隐藏头、尾、四足等六处于甲壳内,能免他物之迫害危难,以之比喻行者应深藏六根而防护之。谓众生之六识由...

藏王权现

指安置于日本奈良县吉野郡金峰山藏王堂之本尊。又作藏王菩萨、金刚藏王菩萨、金峰山权现、金峰菩萨。相传为日本修...

藏主

于禅林中,主掌经藏之职称。又称知藏、藏司。为六头首之一。主事者须通义学。藏主为藏殿之主管,掌管禅院大众之阅...

藏司

有二义:(一)指禅林专司经藏管理之藏主所住之处。(二)指管理藏殿之藏主,有时亦称为藏司。[嘉泰普灯录卷十九...

藏海

(一)指阿赖耶识。唯识宗比喻第七末那识为波浪,而以能生起末那识之第八阿赖耶识为能藏之海。吽字义(大七七·四...

藏教

为天台大师智顗所立“化法四教”之一。全称三藏教。即小乘教之别称。关于其名称,四教义卷一载(大四六·七二一上...

藏教七阶

藏教,即三藏教,为小乘教之别称;略,指阶级次第。藏教七阶,即三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引天台...

藏理

指如来藏之实理。摩诃止观卷十下(大四六·一三九下):“实相即如来藏,无量客尘覆此藏理,修恒沙法门显清净性。...

藏殿

指兼有经藏(指经堂)与看经堂之楼殿。经藏,指供奉有佛像,或举行祝圣之仪式,或应施主之请而行诵经之处。看经堂...

藏经纸

指一种具有光泽之硬黄茧纸。又称藏经笺、金粟笺。为浙江海盐县古刹金粟寺书写藏经时所用之纸。据称该寺有藏经千轴...

藏经阁

指收藏经典之殿堂。有经库、经堂、经房、经厨、一切经藏、经阁、藏阁、藏殿、法宝殿、修多罗藏、大藏经楼、经藏等...

藏尘

乃显示华严经所说之佛身具有重重无尽之相而不可思议。全称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又称十莲华藏尘数、十华藏尘。即...

藏论

巴利名 Petakopadesa。摩诃迦旃延(巴 Mahākaccāyana)造。本论以十六范畴、五方法、...

藏头白海头黑

禅宗公案名。又作马祖黑白。即以唐代僧马祖道一与其嗣西堂智藏、百丈怀海之间的机法为主题之公案。藏指西堂智藏,...

萨他泥湿伐罗国

萨他泥湿伐罗,梵名 Sthāne?vara。中印度古王国。位于秣菟罗国东北。即今恒河支流朱木纳河(Jumn...

萨帝毕利多法会

(Satipirita)为斯里兰卡(锡兰)佛教徒日常之最大法会。该法会连续举行七天,主要在祈求丰收等,故亦...

萨迦耶见

梵语 satkāya-drsti 。音译为萨迦耶达利瑟致。萨迦耶,梵语 satkāya,又作萨迦邪、飒迦耶...

萨般若

梵语 sarvaja。又作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 sarvajatā)。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

萨婆多部律摄

凡十四卷。印度胜友撰,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称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有部律摄。本书解释有部之戒本...

萨婆多部记

凡五卷。南朝梁代僧祐撰。本书记载萨婆多部十诵律师资相承九十余人之事迹,故又作萨婆多师资传。系有关萨婆多部之...

萨雅山

(?~1931)缅甸僧。于一九二○年代从事政治活动,参加缅甸人民团体总会。一九二八年曾任总会农民状况调查委...

萨埵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嚩、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

萨埵剌阇答摩

为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即喜、忧、闇三德。萨埵(梵 sattva),勇健之义,其体为喜。剌阇(梵 r...

萨蒂

梵名 Satī。(一)为印度神名。达刹(梵 Daksa)之女,鲁达罗(梵 Rudra)之妻,因父亲与丈夫争...

萨达马提波罗

巴利名 Saddhammajotipāla。初名 Chapata。西元十二世纪缅甸之学僧,蒲甘派(巴 P...

萨满教

(Shamanism)为原始宗教之一种晚期形式。广义而言,亦包括未开化社会之精灵崇拜(Animism),乃...

萨噶达瓦

为西藏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降生之节日。意译为氐宿月,即指二十八宿之氐宿出现之月份。以每年藏历三月三十日至四月...

萨罗缚奢

梵语 sarvāsā。意译作要愿。谓求事之愿心。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五(卍续三七·五六下):“要之愿,梵语萨...

萨罗难迦罗

(1698~1778)巴利名 Saranajkara。为十八世纪锡兰僧。为锡兰佛教复兴运动之领袖,锡兰佛教...

蓝吉富

(1943~ )台湾南投人。东海大学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中兴、东海、文化等大学历史系讲师、佛光山中国佛教研...

蓝宇

犹言伽蓝堂宇,即指佛寺。(参阅“伽蓝”2769) p6595...

蓝毗尼园

蓝毗尼,梵名 Lumbinī,巴利名同。意译为花果等胜妙事具足、乐胜圆光、解脱处、可爱、花香、断、灭、盐。...

蓝婆

梵名 Lambā。为法华经所说守护法华行者的十罗刹女之一。正法华经卷十总持品译为结缚。其形如药叉,着青衣,...

蓝摩国

梵名 Rāmagrāma,巴利名 Rāmagāma。为位于中印度迦毗罗卫城东方之国。又称罗摩村、罗摩伽国、...

藉通开导

通,指通教,为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一。据四念处卷二载,通有三义,其中,第三之通别通圆,即为藉通开导。谓借通...

薰修

又作熏修。薰谓薰染,修谓修行。以德修身,如以香薰衣,故称为薰修。大乘智印经卷一(大一五·四七五中):“若诸...

薰习

梵语 vāsanā 或 pravrti, abhyāsa。又作熏习。略作薰。如人以香气薰附衣服,染净迷悟诸...

薰陆香树

薰陆,梵语 kunduru。又作君杜噜香树、君柱鲁香树、杜噜香树。学名 Boswellia thurife...

荐亡幡

又作命过幡。指于人临终而未终之时,挂于寺塔表刹(幢杆)上之黄幡。盖以命终之人,中阴身如小儿,罪福未定,故造...

梵语 mraksa,巴利语 makkha。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恐名誉...

覆手向下合掌

密教十二合掌之第十一。即二掌俱覆,二拇指相并,以二中指之指头相触接。所谓十二合掌乃合两掌所作之十二种印相。...

覆墓

于尸体安葬后第三日之扫墓,称为覆墓。释氏要览卷下(大五四·三○九下):“殡后三日,再往墓所,谓之覆墓。杜氏...

覆器

指器具之口朝下。据大智度论卷十五载,佛陀以覆器之譬喻训示其子罗睺罗。谓转覆之器具,虽注水而不入;以之比喻无...

覆讲

又作覆述。闻师讲授后,弟子能重述其师之所讲者,称为覆讲。法华玄义卷六下(大三三·七六一中):“彼佛八千劫说...

罗睺罗阿修罗

梵名 Rāhuasura。略称罗睺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意为障月,以此阿修罗王与帝释作战时,手能...

丰子恺

(1898~1975)浙江崇德人。浙江杭州第一师范毕业。曾从弘一大师习画,深受大师器重。后赴日本深造。返国...

丰干

唐代僧。又作封干。善作诗。与寒山、拾得并称国清寺三隐。剪发齐眉,穿布衣,身长七尺余。初居天台山国清寺,昼任...

丰财菩萨

丰财,梵名 Bhogavatī。即福德、尊贵之意。又作资财主菩萨。乃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观音院第三列第三位,...

梵语 pravrtti。(一)意为生起,谓依因缘生起。一般有转起、转生等用语。[成唯识论卷二] (二)使回...

转凡为圣

禅林用语。又作转凡入圣。与“转迷开悟”同义。谓转凡夫迷妄之状态而入于圣者开悟之境界。(参阅“转迷开悟”66...

转女成男

转女身成男子之意。与“变成男子”同义。盖印度自古以女人非法器,自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昙弥经为始,继之大小乘诸经...

转化

犹言迁化,迁转教化于他土。或作迁转变化之义,谓命终时由娑婆世界转生于净土。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中)...

转心

为“随转心”之对称。转,为梵语 pravrtti之意译,谓法之生起。将作业时,为因而能引发表业、无表业之心...

转衣

日本佛教用语。意为由黑衣转为色衣(黑色以外有色彩之法衣)。于禅家,出任大刹之住持,称为转衣。又作更衣、瑞世...

转依

梵语 ā?raya-parivrtti 或 ā?raya-parāvrtti。转所依之意。又作所依已转、变...

转岸

(1882~1970)福建惠安人,俗姓刘。年二十二,礼喜敏法师出家。越三年,在福州涌泉寺受具足戒。旋返泉州...

转计

因明用语。计,即计度分别之义,或指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于因明对论中,若宗义为对方所难,因而遂转变其宗义,称...

转根

转根性之意。又作增进根。谓调练根性,转钝劣之性而得胜利之根。即由声闻、缘觉之根性转为菩萨之根性。又由男根转...

转起

转,即起之义。谓有为法依因缘而生起。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四三·二四○中):“转者,起义。随彼彼缘,起彼种...

转迷开悟

与“转凡为圣”同义。转出三界中生死之迷妄,而达涅槃觉悟之境界。亦即舍离烦恼之迷妄,而得涅槃寂静之菩提。于佛...

转骨

禅林丧葬仪式。入骨于塔时,由寝堂起骨向塔所,于途中回转其位置,使之向里,并以茶汤供养亡者,此仪式称为转骨佛...

转教融通

表示天台宗五时判教中第四般若时特征之用语。全称转教付财融通淘汰。语出谛观之天台四教仪。于般若会座,须菩提等...

转欲

僧众作法事,若有比丘无法出席,则将自己赞同众事之欲望,告以他比丘,由该比丘传说僧众,此谓之“欲法”。受托之...

转逢

(1880~1952)福建南安人,俗姓王。号海妙。年十七,礼喜敏和尚出家。二十二岁,从厦门南普陀喜参和尚受...

转经

(一)读诵经典。与讽经同。据高僧传经师论之说,咏经称为转读,歌赞则称为梵音。 (二)完整诵读一部经者,称真...

转道

(1872~1943)福建南安人,俗姓黄。讳海青。天生聪慧,年十九,礼漳州南山寺善修禅师出家。翌年于南山崇...

转鼓

禅林中敲鼓时,中途变换敲击方法,称为转鼓。如以上堂鼓为例,修行僧依鼓声信号出堂,是时,击鼓即有第一会、第二...

转语

禅林用语。随于机宜自由自在转变词锋之语,称为转语。于禅者迷惑不解,进退维谷之际,师家为令禅者颖解,蓦地翻转...

转齐转灭

转齐与转灭之并称。系唯识宗关于种子说所立之名目。即转劣性(下品)种子之劣性,成为与先天本有胜性质(中品)之...

转轮圣王

梵语 cakra-varti-rājan,巴利语 raja cakkavattin。音译作斫迦罗伐辣底遏罗...

转随转

转与随转之并称。转,梵语 pravrtti,即转起,谓法之生起;随转,梵语 anuvrtti,谓随彼法而生...

转藏

(一)转读大藏经。转,谓转读,即略读数行之义。(参阅“转经”6623) (二)回转轮藏之意。将大藏经楼中纳...

转辘辘地

禅林用语。又作阿辘辘地。以车轮之旋转,比喻圆转无碍,自由自在之境地。碧岩录第五十三则(大四八·一八八上):...

转识

(一)梵语 pravrtti-vijāna。唯识宗所说转起之前七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识...

转识得智

又作转识成智。瑜伽行派及唯识宗认为经过特定之修行至佛果时,即可转有漏之八识为无漏之八识,从而可得四种智慧。...

转叠

连续击打殿钟,由缓而趋急,称为转叠。[行持轨范卷三鸣物法] p6626...

转龛

禅林丧葬仪式。送亡者至山门时,转龛向里,以茶汤供养亡者之仪式,称转龛佛事。[禅林象器笺卷十四丧荐门]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