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牺牲

指祭祀天地神祇之祭品或行为。通常以各种动物或稀有珍奇之植物献神。相当于英语中 sacrifice 一语,此...

璎珞

梵语 muktāhāra,hāra 或 keyūra。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又作缨络。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

璎珞粥

指杂糅野菜之粥。因野菜之茎蔓牵连,状如璎珞,故称璎珞粥。 p6856...

璎珞羯磨

羯磨,谓授戒之作法。指璎珞经大众受学品所明授戒之作法。乃梵网戒宗之相宗,天台一乘家之所遵循者。 p6857...

梵语 paryavasthāna。指心之缠缚,能妨碍修善。为烦恼(尤指随烦恼)之异名。无惭、无愧、嫉、悭、...

缠报

生死苦报能缠缚有情众生,而令其不得自在,故称缠报。 p6857...

缠无明

为四无明之一。缠,缠缚之义。无明烦恼系缚众生,使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故有此名。[法华玄赞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

缠缚

有总别之分,总,指缠缚众生而令系于三界生死之一切烦恼;就别而言,缠有三缠、八缠、十缠乃至五百缠等,缚有三缚...

续一切经音义

凡十卷。辽·燕京崇仁寺希麟集。又称希麟音义。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本书系继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将开元入藏...

续日本高僧传

凡十一卷。日本真言宗道契撰。继师蛮所著之本朝高僧传,集录日本近代高僧之事迹。分为法本、净慧、净禅、净律、乐...

续古今译经图纪

全一卷。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辑录译经缁素二十二人及所译经...

续光世音应验记

全一卷。南朝张演撰。本书为刘宋傅亮所撰光世音应验记之续编,在我国已散佚,今日本京都青莲院尚传有镰仓中期之古...

续扶桑隐逸传

凡三卷。日本义堂撰。续元政法师之扶桑隐逸传,记述日本古今隐士之事迹。所收多为僧侣,共九十三人。有宝永四年(...

续命神幡

祈祷药师如来所用之五色神幡。以得延命增寿之益,故有此名。据法苑珠林卷三十六、经律异相卷六等载,阿育王曾于重...

续法

(1641~1728)清代僧。浙江仁和(杭州)人,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九岁从学于杭州天竺山慈...

续金山志

凡二卷。清代秋崖纂辑。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城西约三公里处,山之西麓有江天寺,东晋时创建,历代高僧辈出,建置迭兴...

续指月录

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

续贞元释教录

全一卷。南唐恒安集。全称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又作大唐保大乙巳岁续新译贞元录、大唐续贞元释教录。收于...

续高僧传

凡三十卷。唐代道宣着。又称唐高僧传。为衔接梁之高僧传,至唐贞观十九年(645)止,凡一四四年间之僧传。收于...

续崇福寺志

全一卷。清代章庭棫撰,懋成订。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嘉庆六年(1801),朱文藻纂修崇福寺志,至道光...

续净土宗全书

凡十九册。日本续净土宗全书保存会编。乃收录有关净土宗重要典籍之丛书,辑净土宗全书所未收者。内容包括注书、传...

续祥

(1910~1973)湖北汉川人,俗姓李。名野萍。十三岁依心波法师出家。宿根深厚,曾亲近持松、来果、谛闲诸...

续善根

为“断善根”之对称。拨无因果之邪见者,断其善根,称为断善根;断善根后,对因果之理,或疑为有,或再起正见,肯...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凡二十卷,或作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即续贤首大师法藏之遗稿,注释新华严经者。略称华严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

续开元释教录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全称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录唐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开元...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全一卷。唐代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为承继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论衡,收集有关佛教、道教对立之资料。其...

显扬圣教论

梵名 Prakaranāryavācā-?āstra。凡二十卷。又称总苞众义论、广苞众义论、显扬论。印度无...

显慈

(1888~1955)广东人。民国九年(1920),依谛闲法师出家,学天台教观。其后,参禅于江苏高旻寺,深...

显圣寺

位于浙江绍兴县南十八公里处之云门山中。又称云门山显圣寺。于明代,以曹洞宗之湛然圆澄为始,继有同宗之尔密明澓...

显过破

因明用语。为因明论议中“真能破”之一。“立量破”之对称。即不别立论式,而仅指出论敌在论式中之过误,以破斥之...

显境名言

唯识宗之教义。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义理,称为表义名言;而七转识之心、心所能识别对象,正如名言能彰显事物...

显识

系显识论所立二种识之一。为阿赖耶识之异名。显识论中谓身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

显识论

梵名 Vidyānirde?a-?āstra。全一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三界唯识之...

惊觉

谓惊动觉醒。有二义,一谓诸佛令众生于不觉与昏眠中觉醒,一谓劝请诸佛从定而起,以救护众生。大日经疏卷九载,诸...

(一)又称灵验。指灵妙不可思议之效验。由于信仰、祈祷等,于眼前具体之事实上显现不可思议之结果,即谓之验。而...

验主问

汾阳十八问之一。又作探拔问、心行问。主,指师家;学人设计问题以探试师家机略之深浅,称为验主问。宋代临济宗禅...

梵语 svabhāva 或 bhāva,巴利语 sabhāva 或 bhāva。(一)实体或体性之意。乃法...

体用

指诸法之体性与作用。体,即体性,不变之真理实相,无有分别;用,即作用,差别现象之具体表现。顿悟要门论卷下(...

体用门

为“因果门”之对称。于唯识宗用以显示种子与现行之第八识(本识)、七转识(前七识)间关系之法门中,种子与第八...

体性

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俱...

体法

于天台宗,谓天台四教之通教三乘人,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体达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无生,断尽烦恼,而入于...

体空教

指阐说“当体即空”之教门。就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而言,即指其中之通教。盖通教系于方等、般若等二时宣说因缘即空...

体空无生观法

指直接体达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无实生实灭之观法。如金刚经所说(大八·七五二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

体空观

为“析空观”之对称。全称体色入空观、体假入空观、体法入空观、体法观。系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体达“因...

体信

体者,通之意。即通于他心而能深信。法华经信解品(大九·一七上):“心相体信,入出无难。” p6931...

体相

体与相之并称。本质不变而为差别现象之所依者谓之体,依于体而外现之差别现象谓之相。盖体者,为一、绝对、无限、...

体相用

说明佛教教义之用语。乃自法之本体(体)、其所显现之现象与特质(相),及其作用(用)等三面考察时所用者。即起...

体智

指体达真空妙有之智慧。法华玄义卷三上(大三三·七一○下):“通教亦有三人,同以体智观界内十二因缘理。” p...

体灭

为“用灭”之对称。有为法之事体皆由因缘而生,于刹那刹那间其体灭亡,故称体灭。成实、唯识宗谓其体灭亡,皆为后...

体义

有二义:(一)体与义之并称。体,指诸法平等之理体;义,指诸法差别之相用。(二)以义亦含第一义谛之义,直指法...

体达

谓通达宇宙万物之真理而无壅塞。亦即穷尽诸法实相之当体而全然通达无碍。又体达之“体”,即通达之意;或谓“体”...

体露金风

禅林用语。体露,全体露现而显出事物之真貌;金风,指秋风。秋风吹落树叶,现出树之实体;如同吾人,灭却分别妄想...

髑髅里眼睛

禅林用语。又作棺木里瞠眼。髑髅,原指死人之头骨;于禅林,转喻人已断除情识分别,获得解脱。髑髅里眼睛,即比喻...

麟角喻独觉

又作麟角独觉、麟喻独觉。指独居证悟之缘觉人。为“部行独觉”之对称。二种独觉之一。独觉,又译作缘觉。据俱舍论...

痈疮刺箭

比喻五欲之害身。众生因烦恼颠倒,贪着世间五欲之乐,如痈、疮、刺、箭等之害身。[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摩诃止观卷...

嘱累

嘱,为付嘱、付托之义;累,为烦劳荷负之义。谓以事嘱托他人而令其负荷。宗门中,每以传付佛祖大法,令后人护持,...

嘱累品

嘱托弘通该经之品名。通常置于经末,如文殊师利问经第十七品、维摩诘所说经第十四品,皆为嘱累品。但法华经二十八...

揽实成权

华严宗判教之用语。谓持真实教法而作权巧方便之教。为“泯权归实”之对称。华严宗智俨、法藏等,将如来一代之圣教...

蚕茧自缚

又作作茧自缚。比喻众生自起烦恼、自造惑业而沉沦于三界,犹如蚕之作茧,吐丝自缠。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一...

灵山寺

(一)位于浙江钱塘。隋开皇年中创建,初名南天竺寺,唐时更名后天竺灵山寺,为天台宗之道场。宋天禧四年(102...

灵山净土

灵山,全称灵鹫山,为释尊说法华经之会处。即谓灵鹫山为释尊报身常住之净土。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释尊为度...

灵山会上

即释尊在灵鹫山说法度生时之会座。有二种说法:(一)指演说法华经之会座。法华经科注(卍续四八·三五五下):“...

灵光

指众生本具之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五灯会元卷三百丈章(卍续一三八·四四下):“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灵光寺

北京名刹之一。位于觉山(今翠微山)东麓。唐大历年间(766~779)创建,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

灵妙

指人智无法测知之神妙不可思议之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九上):“但以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

灵谷寺

南京名刹之一。位于江苏南京之东北,钟山之阳。本名为道林寺。南朝刘宋时,宝志禅师所建。梁武帝时,建宝志塔于玩...

灵供

指供于亡者灵牌前之斋食。即人死后四十九日间,设中阴坛,陈列供物。盖人于死后七七日内,尚未投生他界,称为中阴...

灵河

指龙所住之河川。又作龙泉。以龙之大力,故虽逢天旱,而河水仍不涸竭。安乐集卷上(大四七·七中):“譬如寄花五...

灵知不昧

谓灵妙之识知,明白不闇。澄观、宗密各为华严宗之四祖、五祖,然亦皆属荷泽禅之系统。其中澄观于所著华严心要法门...

灵芝

(1048~1116)指北宋律僧元照。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唐。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

灵姥寺

越南著名之佛教建筑。位于顺化。阮潢王子于一六○一年所建。十七至十八世纪,在内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一八一五年重...

灵泉禅寺

位于台湾基隆东郊月眉山。为台湾佛教发祥地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善智、妙密、善...

灵界

指亡灵所住之幽冥世界。焰罗王供行法次第(大二一·三七六上):“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

灵峰派

清代净土宗之一派。澫益大师智旭(1599~1655)所创,以住杭州灵峰,故称灵峰派。师承紫柏真可、云栖袾宏...

灵祠

灵,谓灵验。灵祠有二意:(二)又作仁祠。为佛寺之异名。(二)谓祭拜土地神等之祠。 p6938...

灵骨

梵语 ?arīra。音译舍利。又作骨身。通常指佛之遗骨,亦即佛舍利。又尊称死者之遗骨,亦称灵骨。敕修百丈清...

灵堂

谓有灵异之神佛殿堂。又指祭奠死者遗体之室。 p6938...

灵场

指具有灵验之神佛道场。又指鬼神之坛祠。如我国普陀山向以观世音菩萨显灵之道场著称,故道俗多前往巡拜。广弘明集...

灵渡寺

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厦村西侧之灵渡山(大头山)上,与杯渡山相对。创建年代不详,仅知宋、明两代尝加修建,清道光二...

灵云

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即福州灵云山志勤禅师。生卒年不详。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

灵照

(一)唐代襄州庞蕴居士之女。庞居士语录卷上(卍续一二○·三一下):“居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

灵裕

(518~605)隋代僧。定州曲阳(河北)人,俗姓赵。十八岁出家于赵郡应觉寺。二十一岁从道凭学地论,三年后...

灵询

后魏僧。生卒年不详。渔阳(位于河北)人,俗姓傅。少年入道,研学成实论及涅槃经。博览群籍,文笔华美,工于书画...

灵像

雕刻或绘画佛菩萨、伽蓝神等形像,以其具有灵验之征,故称为灵像。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五九下):“谛惟形...

灵梦

指不可思议之梦。一般民间相信梦乃诸天、神佛等予人之预示,依吉、凶、正、逆之梦兆,可占卜现实之吉凶,故不论梦...

灵魂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

灵润

唐代僧。河东虞卿(山西永济)人,俗姓梁。生卒年不详。少从大兴善寺灵璨出家。后听道奘讲摄大乘论,受具足戒。大...

灵峤

唐代洪州宗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受马祖道一印可。后隐居于鼓山(福建闽县)前岩,即今鼓山白云峰山麓之涌泉寺...

灵默

(747~818)唐代禅僧。江苏毗陵人,俗姓宣。参马祖道一,得契玄机。出家受具足戒。后又参石头希迁,豁然省...

灵璨

(549~618?)隋代僧。怀州(河南)人。性情平易,人乐亲近。师事净影寺慧远,精通涅槃经、十地经论。后从...

灵隐山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畔。又称武林山、灵苑、仙居。为我国佛教五山之一。据寰宇记载,许由、葛洪等名士皆曾隐居于此山...

灵隐寺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山麓飞来峰前。又称灵鹫寺。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沙门慧理至此,见飞来峰,叹曰(大...

灵藏

(519~586)隋代僧。雍州(陕西长安)人,俗姓王。少依颍律师出家。文帝敕住京师大兴善寺,与文帝为布衣之...

灵簿

即记载每日礼拜之佛菩萨及亡者名之簿册。又称过去帐、灵名簿、灵会簿、着鬼簿、鬼簿、常乐记、奠香录。初唐戒禅师...

灵觉

谓众生本具灵妙觉悟之佛性。或指灵妙不可思议之智慧。又众生本具之佛性与佛之智慧无异,称为灵觉不二。 p694...

灵辩

(477~522)北魏僧。太原晋阳(位于山西)人。自幼出家,常读大乘经,有注释华严经之志。后入五台山清凉寺...

灵岩山寺

位于江苏吴县。相传系东晋末年,司空陆玩捐宅第改建而成。于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将之扩充为秀峰寺...

灵岩寺

位于山东长清县东南方山之下。北魏正光年间,法定创建。其地本为后赵佛图澄立锡杖涌出清泉之处,亦为天竺僧朗说法...

灵验

谓灵妙不可思议之效验。又作灵应、灵感、威验。略称验。即祈求诸佛菩萨,或由于受持读诵经典,而获得不可思议之证...

灵验记

系记述有关神佛灵妙、应验利益事例之书籍。又称验记、感应传。佛教之灵验记,见于晋代之小说类者,如王琰之冥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