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九拜

(一)禅宗三拜(三次)之礼法。敕修百丈清规卷一达磨忌条(大四八·一一一七下):“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

二形

梵语 ubhayavyajanaka。译作二相者、二根者。指男子性器(男根)与女子性器(女根)。此处则指兼...

九界情执

谓九界之众生,悉有执迷之心。十界中,唯佛界能离情执而全知见。(参阅“九界”142) p142...

九相

据大乘起信论之说,缘于不觉之故,凡夫遂产生三细六粗之相。三细指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指智相、相续相...

九面观音

乃菩萨像名。藏于日本法隆寺。系自中国迎请至日本之檀木像。高三十七点五公分。因是香木所制,故无彩色。雕法精巧...

九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九食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前四食为世间之食,能...

九峰头尾

禅宗公案名。僧问九峰(大四八·二六八上):“如何是头?”峰云:“开眼不觉晓。”僧云:“如何是尾?”峰云:“...

九师相承

南北朝时代有定九师相承禅法次第之说。据止观辅行搜要记卷一所载,九师为明、最、嵩、就、监、慧、闻、思、顗。然...

九病

乃指寒、热、饥、渴、大便、小便、欲、饕餮、老等九种疾病。此说出自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欲为贪淫欲,饕...

九祖相承

天台宗三种相承之一。九祖者,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九祖顺次传承天台教。案...

九参上堂

禅家一月九次上堂,即每三日上堂一参,是为九参。参者,咨参请益。[禅林象器笺卷十一] p144...

九域

(一)即九地。总称欲界一地、色界四地及无色界四地。(参阅“九地”132) (二)又指九界而言。即地狱、饿鬼...

九带禅

浮山法远为接引修行僧所用之九种方法。其学人编辑其所示之宗门语句,称为“佛禅宗教义九带集”,略称“浮山九带”...

九梵

指第四禅之九天。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等。[仁王经天台疏卷上] p144...

九条衣

又作九条袈裟。单称九条。三种袈裟之一。僧伽梨之一种,所谓九品大衣之下下品。其制为二长一短,条数为九,与五条...

九条锡杖

指振锡杖时所唱之偈。为四个法要之一。此偈有九条,故称九条锡杖。此偈之前三条与“三条锡杖”同。又第一条之“手...

九众

指形成佛教教团之出家弟子与在家信徒。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学法尼)、优婆塞(男性在家信...

九众戒

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近住男、近住女等九众所受持之戒律。比丘、比丘尼所受...

九部经

梵语 navāvga-?āsana,巴利语 navavga-buddha-sāsana。又作九分教、九部法...

九喻

如来藏经举九种譬喻,解说如来藏之义,以明示如来法身虽为烦恼所覆,然自性清净毫不为彼烦恼所染。九者即:(一)...

九尊

即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住中台八叶院之中尊大日如来,及八叶莲华中之四佛四菩萨。又称五佛四菩萨、中胎九尊。据大日经...

九恼

又作佛九恼、九厄、九横、九难、九罪报。指佛因过去世之业障,而于成道后所受因果报应之九种灾难,即:(一)佛昔...

九无为

(一)即九种无为之意。无为者,谓本来恒存,无因缘造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九者即:择灭无为...

九无间道

指正断烦恼位之九无漏道。又作九无碍道。间即碍或隔之义,谓观真智理,不为惑所间碍(隔)。烦恼尚存,于后念得择...

九无学

梵语 navā?aiksāh。即无学位之人有九种优劣差别,又作九种阿罗汉。自己之所作成办,无复修学之位,称...

九结

九种结缚。即九种结缚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之烦恼。为:(一)爱,(二)恚,(三)慢,(四)无明,(五)见,(六...

九华山

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占地一百余平方公里,原名九子山,与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

九想

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之一种,行之可断除我人对肉体之执着与情...

九会

(一)指金刚界之九会曼陀罗。(参阅“金刚界曼荼罗”3547) (二)九会说,乃指佛陀说华严经之会座而言。新...

九会一印

此乃显示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与其中一印会关系之语。一印会即是将九会诸尊,全部摄入大日如来一智拳印之法门,其他八...

九会尊数略颂

为方便记忆金刚界九会曼荼罗尊数所作之颂。其颂文为: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

九业

即欲界、色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三种,无色界亦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无漏业三种,总计九种业。作...

九解脱道

三界总有九地,若就圣者而言,于修道位断欲界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欲界九品全断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

九遍知

即断除三界见、修二惑之九种智,或指以此九智对此等诸惑所作之断除。又作九知。即于见、修、无学等三道中,特将...

九僧

大法会中带领众僧之九师。即指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 p152...

九僧诗

乃宋代九僧之诗。此九僧精于诗,于时有九僧诗集行世。其名为淮南惠崇、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

九彻

指不动明王之本誓。乃谓断绝三界九地之惑障,完成十地之佛果。由于不动明王之利剑周围有九火焰,故称九彻。其利剑...

九彻印明

指以不动之利剑通彻三界九地,断尽一切众生业烦恼为义之印明。又作不动九彻、不动九彻剑印、九彻剑印。即以不动明...

九种大禅

指九种大乘禅。乃不共外道与二乘,独为菩萨所修之九种禅定。略称九禅。法华玄义卷四比较诸禅,谓九大禅如醍醐,为...

九种不还

指九种由欲界往色界而般涅槃之不还果圣者。即于中般、生般、上流般等三种般各分三种,而成九种不还。九者即:(一...

九种世间

即佛界以外之九界,又作九世间。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以上为迷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以上为...

九种相戒

属大乘戒。即:(一)自性戒,可分为四:(1)从他正受,(2)善净意乐(不从师授),(3)犯已还净,(4)深...

九种差别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六随修品第十四载,菩萨修行有九种差别,即:(一)善行生死,指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

九种转变

转,指运动;变,指改易。谓外道不了法从缘生,本无自性,一切境界,起灭唯心,而妄计有无,遂成邪执。据楞伽经卷...

九障碍法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所载九种能障碍善道之法。即:(一)已恼害我(二)现恼害我,(三)当恼害我,(四)过去...

九缘生识

缘,助成之义。即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此系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

九轮

日本佛塔建筑用语。又作空轮。乃突出于塔顶上的九层金轮中之相轮。佛寺建筑中,塔之“平头”上有重重之轮盘形建筑...

九横

(一)指九种因缘,令人命未尽不应死而死。即:(一)不应饭而饭,不当食而食。(二)不量饭,食不知节制,多食、...

九横经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众生寿命未尽而遭横死之九种原因,此即:不应饭、不量饭、不习...

九缚一脱

乃指摩诃止观卷一上所述不同发心之十种众生。即:一为火途道,二为血途道,三为刀途道,四为阿修罗道,五为人道,...

九谛

指九种真实之理;谛,即真理之意。九者即:(一)无常谛,谓三界诸法之生灭无常。(二)苦谛,指三界有漏之果报逼...

九斋日

合三长斋日及六斋日而成。即正月、五月、九月之每日及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

九曜

梵语 navagraha。指九种照耀之天体。又称九执。乃随逐日时而不相离,具有执持之义,故称九执。系立于梵...

九曜曼荼罗

即画九曜及其所属神像之曼荼罗。唐代一行所著梵天火罗九曜一书图九曜之形像,卷尾载有梵天火罗图一帖,一般以之为...

九辙

九种轨辙之意。即僧睿判释法华经时所立之九科。据法华传记卷二僧睿传载,僧睿为鸠摩罗什之门人,罗什尝命僧睿开讲...

九识尊

密教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阿摩罗等九识配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之观音、弥勒、文殊、普贤...

九识义

乃将识分作九种之义。(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

九类生

谓三界众生出生之九种形态。即:(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以上四生,三界共通),(五)...

九类鬼

据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三十一载,阎魔王所居之处有无财、少财、多财三种鬼,此三种鬼中各复有三种,故共计九种(类...

九辩

指菩萨之九种辩才。即无著辩才、无尽辩才、相续辩才、不断辩才、不怯弱辩才、不惊怖辩才、不共辩才、天人所重辩才...

九岩寺

位于韩国庆尚道永川郡巨余面新兴洞。今仅存古塔一基,塔乃新罗时代所建,其高除露盘约四公尺许,形状似佛国寺塔。...

九显一密

日本真言宗之教判。以十住心中,前九住心为显教,后一住心为密教,称为九显一密。(参阅“十住心”431) p1...

九体阿弥陀

(一)指九种佛体,往生极乐有九品之别,故佛体分为九种。[观无量寿佛经] (二)日僧觉运之观心念佛一书谓,阿...

了元

(1032~1098)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号佛印,故又称佛印了元。字觉老。二岁学论语,长从宝积寺日...

了本生死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之同本异译经有佛说稻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艹/干]喻经...

了因

因明用语。在三支作法中属因支,为六因之一,与“生因”对称。了者了悟或明了之意,如灯光照物,可令人明了一切。...

了因佛性

三因佛性(三佛性)之一。即指显发照了众生本具正性之观智。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智顗着)谓,觉智(佛)非常非无常...

了改

(1335~1421)明代曹洞宗僧。嵩阳(河南登封)人,俗姓任。字凝然,世称凝然了改禅师。自幼即系念于空宗...

了性

(1271~1321)元代僧。俗姓武。字大林。少出家,性刚毅清亮,聪慧力学,戒行严峻,为众所钦。初从南阳慈...

了明

(?~1165)宋代僧。秀州(浙江嘉兴)人,俗姓陆。初名近礼。身长八尺,腹大数围,人称大禅。依大慧杲参究,...

了宣

(?~1201)宋代僧。四明(浙江奉化)人,俗姓潘。尝学于明州宝林寺。精究三观十乘之旨。修法华忏法达二十七...

了悟

(一)乃指对诸法实相、宇宙真理之明了觉悟。 (二)宋代僧。生卒年不详。姑苏(江苏吴县)人。号笑庵。密庵咸杰...

了参

浙江省人,曾奉太虚大师指示,与光宗、白慧等留学锡兰,英文造诣佳,译有南传法句经。 p165...

了然

(1077~1141)宋代僧。临海(浙江临海)人,俗姓薛。号志涌。世称虎溪尊者。七岁出家,师事祥符道中。十...

了庵桂悟

(1425~1514)即佛日禅师,属临济宗。日本伊势(三重县)人。尝住于东福寺、南禅寺,除精内典外,尚通周...

了义

(一)梵语 nītārtha。乃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凡直接、完全显了述尽佛法道理之教,称为了义...

了义灯

凡七卷(或十三卷)。全称成唯识论了义灯。又称唯识了义灯、义灯。唐代惠沼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本书为唯识...

了达

彻底理解之意。即对一切事理皆能了悟通达。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大九·三五中):“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八十华严...

了慧

(1198~1262)宋代临济宗僧。四川蓬州(蓬安)人,俗姓罗。号西岩。从玉掌山安国寺僧祖灯出家,十九岁剃...

了观

(?~1743)越南佛教了观禅派创始人。又称实妙了观。越南中部扶安省人,俗名黎实妙。曾于灵姥寺从我国禅僧石...

二七曼荼罗

乃指日僧觉鍐所传之五轮九字曼荼罗。五字轮与九字明合而为十四轮,故称二七。五轮九字明秘密释(大七九·一一上)...

二九五部

此可分“二九”及“五部”,其中“二九”意指小乘十八部,“五部”谓律宗之五部。 p167...

二九韵

为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梵语示动词变化,有十八种之不同,此即二九韵,称为丁岸哆声(梵 tiv-anta),...

二二合缘

谓于别相念住位,观身、受、心、法等四法,以法与其他三者合为二法而观之,亦即合法与身、法与受、法与心而观之。...

二人出佛身血

二人分别以恶心、善心,令佛身出血。即:(一)调达推山得罪,调达又称提婆达多,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

二人俱犯

又作二俱犯过。天台藏、通、别三教之人为粗人,圆教之人为细人。然在法华时以前圆教之人,与前三教之人俱住,亦为...

二入四行

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及行入之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等四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载菩提达摩略辨大...

二入四行论

全一卷。乃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之语录。本书于近代始被发现,尚无定本,目前所有之原本计有:(一)朝鲜本菩提达摩四...

二八

乃指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 p169...

二力

(一)谓思择力、修习力。前者乃思择正理以对治诸障之力;后者为修习一切善行,使其坚固决定之力。[华严经疏卷八...

二十七贤圣

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后阿罗汉果之九无学,合称二十七贤圣。此为成实论、中阿含...

二十九品

华严五周因果指所信因果、差别因果、平等因果、成行因果、证入因果。此五周配合该经,第十二卷至四十八卷为说差别...

二十九种庄严

天亲之净土论谓极乐净土之庄严有二十九种,皆由弥陀之愿心而庄严者。其中(一)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

二十二门

(一)俱舍论分别界品中分别十八界之二十二门,其名称为:(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三)善、恶、无...

二十二品

三十七道品中,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二十二种均在见道之前,总称二十二品。修行者将修行时,于...

二十二根

梵语 dvāvij?atīndriyāni。指于事特有增上义之二十二种法。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二十二无减

如来四智相应之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称为二十二无减。即作意、触、受、想、思、欲、胜解、念、定、慧、信、惭、愧、...

二十二种愚痴

菩萨十地与佛地所对治之二十二种愚痴。略称二十二愚。即执着补特伽罗及法愚痴(执着我法愚)、恶趣杂染愚痴、微细...

二十八天

谓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十八天,与无色界之四天。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

二十八祖

禅宗所传之二十八位祖师。全称西天二十八祖。即:(一)摩诃迦叶,(二)阿难尊者,(三)商那和修,(四)优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