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十大德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于慈悲寺设立僧官十人,命名为十大德,以统筹管理僧众、教团等事。其中,觉朗、保恭、...

十大数

系以一阿僧祇为单位,渐次转倍,至不可说不可说等之十种大数。即阿僧祇、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

十大论师

注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十位论师。全称唯识十大论师,又作十论匠。即:(一)护法,梵名 Dharmapāla...

十大愿

十种大愿。又作十愿。(一)指普贤之十大愿。(参阅“普贤”5000) (二)初地菩萨所发之十大愿,据菩萨地持...

十山王

谓十山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故称十山王。用以比喻十地菩萨之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据华...

十不二门

(一)乃指天台宗所立十种不二法门,以显示观心之大纲者。湛然据智顗之法华玄义所说之十妙,赋与实践之解释,即由...

十不二门指要钞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

十不知境

小乘之果佛,因未断“不染污无知”,故闇昧于世间事法;其事虽多,以十不知境为首。即:(一)味,指诸法之味。(...

十不净

梵语 da?a-a?ubha,巴利语dasa-asubhā。指尸体自腐烂至成白骨之十种状态,即膨胀相、青瘀...

十不增长业

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不薰增业种子,称为不增长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载,十种...

十五依处

又称十五种因缘依处。即唯识宗之随说因等十因所依之处。(一)语依处,指与法、名、想而起之语性,依此处而立随说...

十五鬼神

指恼乱童子之十五鬼神。常游行于世间,惊吓孩童。即弥酬迦(梵 Majuka)、弥迦王(梵 Mrgarāja)...

十五尊

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即:(一)观身如佛形,此乃先以全身为佛身,即理法身。(二)根本命金刚,发心最初...

十五尊观音

指(一)正观音,(二)千手观音,(三)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轮观音,(七)...

十五智断

十五智德与十五断德。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大一二·四八一中):“譬如月光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渐...

十六

密教用以表圆满无尽之数。华严以十数为满数,真言密教则以十六摄无尽无量,故画胎藏界之曼陀罗,其中台八叶院最少...

十六三昧

为妙音菩萨所成就之三昧。出自法华经卷七妙音品,经中叙述妙音菩萨之福德智慧时,谓其已得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

十六大力

佛应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并谓若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十六大力即...

十六大国

即佛世时古代印度之十六大国。据长阿含卷五阇尼沙经所列,十六大国即:(一)鸯伽(梵 Avga),(二)摩竭陀...

十六大护

指守护佛法及国土之十六夜叉神。一说为震旦国之守护神。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中列举十大药叉、三龙王、三天后为十...

十六小地狱

又作十六游增地狱。为八大地狱(八热地狱)之眷属。有关十六小地狱之名称,诸经所说不一:(一)依大智度论卷十六...

十六天

又作十六大天。八字文殊仪轨所称之十六大天外护。即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天部中之主者,一...

十六心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

十六王子

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载,于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有智积等十六位王子。彼成...

十六玄门

真言宗用以解释梵字真言等诸字门之意义的十六种方法。即:(一)遮情,遮凡夫之迷情,觉法性之无相,不住一法,不...

十六生

生,义即次第出生因、行、证、入四转功德。众生证果之过程,共有十六个生起次第;亦即以十六菩萨之位次表示真言行...

十六行相

梵语 soda?ākārā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

十六使

大乘唯识思惑之品数。即总括三界中之思惑,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等六惑,色界、无色界则各除瞋惑而...

十六法

密教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台八叶中,正方四叶为如来之四智,隅角四叶为如来之四行,此八叶开立人、法二种,而成十六法...

十六知见

又称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执我之心历诸缘,而有十六种知见之别。即...

十六特胜

又作十六胜行。为数息观中最为殊胜之十六种观法。数息观,即以数息来制驭散乱,使精神统一之法。有关其内容细目、...

十六执金刚

位于密教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下方之十六尊神。据大日经疏卷十六载,即:(一)虚空无垢金刚,乃十九执金刚之一。(...

十六恶律仪

出自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九,指十六种恶戒。即:(一)为利养而饲养羔羊,肥而转卖。(二)为利养买羊而屠杀之。(三...

十六善神

指守护般若经及其持诵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又作十六神王、十六夜叉神、十六大药叉将、般若十六善神、般若守护十六...

十六菩萨

指密教十六菩萨,有二种。(一)又作慧门十六尊。指金刚界曼荼罗羯摩会三十七尊中,阿閦佛以下四方四佛之各各四亲...

十六开士

指显教经论中普遍列举之十六位求正道之居士菩萨。又作十六大士、十六正士、十六贤士、十六善丈夫、十六丈夫众、十...

十六旒幡

为十六执金刚神或十六大天所建者。旒,指旌旗下垂之饰物;幡,乃旌旗之总称。于佛教,幡具有降魔延寿之福德。 p...

十六资具

指密宗行者所具有之十六种资具,即衣四种、处六种、食六种。(一)衣之四种,即:(1)粪扫衣,拾人委弃之布,洗...

十六谛

指印度正理学派所立之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方式。又作十六句义(梵 soda?a padārthāh)。正理学...

十六罗汉

指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之十六尊罗汉。一般系十六尊同受供养。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梵 Pindo...

十六观

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

十六观门

(一)指依观无量寿经所载十六观,为往生西方极乐之十六观门。(参阅“十六观”396) (二)密宗依显教九次第...

十心

(一)菩萨所安住之十种心,即:(一)大地等心,扶持增长一切众生之诸善根。(二)大海等心,一切诸佛之大智法水...

十支论

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叙述支分义理之十部书。又作十支末论或十支。即:(一)百法明门论,又作略陈名数论,世亲造...

十方

梵语 da?a di?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

十方往生

全称十方随愿往生。即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之意。十方净土指:东方之香林刹(入精进佛)、东南方之金林刹(尽精进佛)...

十方念佛

即指行阿弥陀忏法时,供养十方佛菩萨之文。即唱:“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世...

十方刹

广请诸方名德高僧为住持,不许徒弟继承之禅宗寺院。又作十方住持刹、十方丛林。 p402...

十方净土

即十方诸佛之净土。又称十方佛刹、十方佛土、十方佛国、十方妙土。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所引宝月童子所问经载...

十方普现色身

佛菩萨为利他摄化,乃随十方众生之意业,而普现种种无量之色身。如妙音及观音之三十三身等。正法眼藏都机篇称,应...

十方普觉寺

位于北平泰安山(又作寿安山)南麓。因寺中供有卧佛,故俗称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兜...

十牛图

宋代廓庵师远撰绘(一说清居禅师作)。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并各附自序及偈颂,以阐示修禅之方法与顺序。十牛图颂...

十王

在冥府裁断亡者罪业之十判官。又作十殿阎王。依预修十王生七经载,人死后趣冥途时,初七日过秦广王,二七日过初江...

十王华报

十地菩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作阎浮提王乃至摩醯首罗天王等十大天王,化导众生。此十王之报,对十地菩萨之果...

十王经

为我国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而产生之经典,乃冥府信仰与地藏信仰之结合。系描述人于死后之世界,将因生前之罪业...

十世

即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各有三世,而成九世,此九世容融而成一世,合之共为十世。华严经问答卷上就一人之相续...

十世界

(一)为旧华严经卷五十六所揭示,别存于三千界外,初地以上菩萨境界之十种世界。又作十重世界。即:(一)世界性...

十世隔法异成门

为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时间而言,表示时间之圆融无碍,彰显诸法皆为缘起一体,以破众生执时间有迁流相不能...

十仙

又作十仙。(一)出自涅槃经。指十位婆罗门,即:阇提首那、婆私吒、先尼、迦叶、富那、清净、犊子、纳衣、弘广、...

十功德

功即功能,能破生死、得涅槃、度众生。此功乃善行利德,故称功德。又作十德、十事功德。据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

十功德论

出自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所载十事功德之论。释尊为制止比丘作无意义之俗论,而令思惟正法之论,去离恶趣,故说十功...

十句义

(一)为佛教僧团建立之十种基本精神。据四分律卷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五分律卷一、十诵律卷一等载,十...

十四生

即密教通说之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十四忍,称为十四生成佛。十四忍,即:伏忍之下品为十住、中品为十行、上...

十四色

乃指成实论卷三所立五根、五境及地水火风之四大,共十四色。成实论以色香味触四者为能造之实色,依此四尘而成地水...

十四行偈

指善导之观经玄义分卷首所题五言十四行之归敬偈。又称归三宝偈。偈文前以“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九字总显偈意,最...

十四佛国往生

无量寿经卷下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者,除此世界(释迦牟尼佛国)之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外,尚有他方十三佛国众多...

十四忍

乃指三贤十圣之十三忍,另加正觉忍,则为十四忍。即:住、行、回向、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

十四垢业

四结、四处、六损财法,合为十四种垢恶业。四结为杀生、盗窃、淫逸、妄语;四处为欲处、恚处、怖处、痴处;六损财...

十四根

(一)指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受(忧、喜、苦、乐、舍)及四根(男、女、意、命),共计十四根。仁王般...

十四神九王

佛说华严经时,文殊师利菩萨从善住楼阁出,拜辞佛陀,往南方游行人间;时与文殊菩萨同行者有十四神及九王。其中,...

十四无畏

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

十四无记

又作十四不可记、十四难。乃十四种之不记答,为佛四记答中之舍置记答。即对于外道以颠倒之见来问难之十四种事,而...

十四等

据唐译华严经卷八十所载,善财童子于普贤苦萨处得十四等而入法界。十四等为:(一)普贤之圆因等,(二)诸佛之果...

十四过类

因明用语。系古因明之鼻祖足目仙人所类聚十四种似能破之过失。又称十四种相似过类。以其皆似真能破而实非能破,故...

十四变化心

又作十四变化、十四化心。指小乘得神境智证通后所引发之能变化心,计有十四种。即:依初静虑有二:欲界之能变化心...

十玄门

又称十玄缘起。全称十玄缘起无碍法门,或作华严一乘十玄门、一乘十玄门,单称十玄。表示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

十玄谈

全一卷。唐代同安常察禅师撰。收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联灯会要卷三十。凡分十玄:心印、祖意、玄机、尘异、佛教...

十甘露明

指阿弥陀如来之真言。又作十甘露真言、阿弥陀大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阿弥陀大...

十因

梵语 da?a hetavah。又作十种因。(一)指四缘据所依处之十种分类。即用以说明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

十因缘

即十支缘起。乃十二因缘中除去二支之十支缘起。诸经典对于缘起观之说明不一,有自无明依次至生、老死者,有逆观十...

十地

即指十种地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ū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

十地心

出自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为十地之异名,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

十地虎狼

出自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指十地之菩萨犹有虎狼之畏,世尊为说十种陀罗尼咒,菩萨各诵持其咒,可度脱...

十地品

华严经之品名。即旧译六十华严之第二十二品(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七),新译八十华严之第二十六品(卷三十四至卷三十...

十地寄乘

寄,寄显、寄寓之意。华严宗以菩萨十地之位次寄于世间人天乘、出世间三乘、世出世间一乘,以分别法门之深浅。即:...

十地寄报

谓十地菩萨藉往生为诸天王之果报而守护正法,修行佛事。即:(一)初地往生为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二...

十地经论

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

十地经论义记

凡十四卷(今存八卷)。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

十地废立

真言宗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即:(一)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此为秘藏...

十地断障证真

十地,谓菩萨所证之十地位,即指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

十地愿行

指菩萨于十地所修之十波罗蜜多行。修行须具四弘誓愿,故称愿行。(参阅“十波罗蜜”449) p427...

十如是

指探究诸法实相应把握之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种如是。又作十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十如权实

指“十如是”之权实。诸师对此说法不一。光宅寺僧法云谓,前五如是─相、性、体、力、作为权,属于凡夫。其次四如...

十字佛顶印真言

出自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由十字而成佛顶尊之真言,故称十字佛顶真言。印相:二手内相叉为拳状,二大拇指并屈入...

十成

完全、十分成就之意。碧岩录第八十九则(大四八·二一三下):“跳不出斗,换却尔眼睛;移却舌头,还得十成也未...

十耳

指八地以上菩萨所得之十种闻声力用。即:(一)闻赞叹声,断除贪爱。(二)闻毁訾声,断除瞋恚。(三)闻声闻、缘...

十行

(一)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指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之十种利他行。又作十行心。即:(一)欢喜行,菩萨以无...

十行仙

十种仙人。又作十行仙、十种仙。彼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

十住

又作十地住、十法住、十解。菩萨修行之过程分为五十二阶位,其中第十一至第二十阶位,属于“住位”,称为十住,即...

十住小白华位

华,又作花。小白华为四种天华之一,又作白华。于天台宗,以法华六瑞相之第三雨华瑞配于四轮、四种性、四位。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