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不悦

有情之异名。此名系来自宇宙成立时,众生见地味等渐渐消失,心生不悦,故称之。[俱舍论光记卷三十] p984...

不时解脱

梵语 asamaya-vimukta。又作不动心解脱、不时不移动心解脱。为“时解脱”之对称。指六种阿罗汉中...

不真宗

六宗之一,四教之一,五宗之一。乃判教所用之名称。指诸部之般若说即空之理,明一切法如幻假有之教门。安廪所立之...

不能语

指如来语。佛之说法乃无为法,为真实者,众生闻之亦难以十分理解,即使为众生说法,亦如同无说,故如来之语,称为...

不退

梵语 avinivartanīya。音译为阿惟越致、阿鞞跋致、阿毗跋致。又作不退转、无退、必定。退,乃谓退...

不退土

不退之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门立四不退,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处不退。往生拾因(大八四·一○二上):“出轮回...

不退地

不退之位地。不退,梵语 avinivartanīya,音译阿鞞跋致,谓不退堕于恶趣及二乘地,且所得之证法不...

不退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全不退失之无学圣者。即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不退法阿罗汉...

不退菩萨

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有三种不退、四种不退之别,其位次则依诸宗而异。(参阅“不退”984) p985...

不动

宋代僧。天竺人,梵名阿闪撇干资罗。通显密、性相之学。初至西夏,止于护国寺,传译密部经典,人称金刚上师。后迁...

不动十四根本印

又作根本印明。乃密教不动明王之十四印契。十四印之次第、印相,诸经轨之说略异。据不动立印轨所载之十四种,即:...

不动三昧

正观法相,心不动摇之状态。系达摩多罗禅经卷下所说五阴观所生三昧之一。对五阴,观察具足法相而得增上厌离之意,...

不动生死

指生死即涅槃。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一下):“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不动生死,而至涅槃。” p987...

不动佛

梵名 Aksobhya-buddha 之意译。音译阿閦佛。教王经、略出经等所载之不动佛(或不动如来)系指东...

不动使者

又作无动使者、不动如来使。指密教不动明王之童子形。不动明王以三昧耶本誓愿之故,示现初发心时诸相不备之童子形...

不动使者法

(一)密教祈念不动使者之法。修此法时,本尊现身为僮仆,奉侍于行者,能昼夜拥护行者,使其菩提成满。[不动使者...

不动定

(一)密教不动明王所住之禅定。此禅定以本性清净无为寂定之大菩提心为体,故称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 (二)...

不动明王

不动,梵名 Acala,音译阿遮罗。又作不动金刚明王、不动使者、无动尊、无动尊菩萨。为密教五大明王、八大...

不动法

(一)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祈祷法。即依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

不动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得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

不动曼荼罗

密教以不动明王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一)依大日经卷二息障品、大日经疏卷九载,不动明王之本曼荼罗即是三角曼荼...

不动义

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之自体常住而不变不动。[释摩诃衍论卷三] p991...

不动镇宅法

又作不动安镇法、不动安宅法。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祈修镇护家宅之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大二一·二七上):...

不动护摩供

密教修法之一。即对于不动明王修护摩而供养之。 p991...

不惜身命

指能舍身命。谓为求无上道,能舍去身命。佛教以救度众生,求无上菩提为目标,为此而不惜身命,即表示修行佛道之决...

不舍誓约

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此愿以念佛往生为誓,即弥陀摄取念佛者而不舍之誓约。无量寿经载其誓文:(大一...

不杀生戒

小乘四波罗夷之第三,大乘十重禁戒之第一。在戒律中,属罪之最重者。盖大乘禁止断丧有情之生命,小乘则特别重视人...

不清净施

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虽为布施,然却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轮相离实有之见,...

不净

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总称。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他身不净之观法,称为不净观。(参阅“七种不净”114...

不净肉

指不净之肉。即性质不净,佛弟子遂断而不食之肉味。其种类有三种不净肉、十种不净肉之分。(参阅“三不净肉”53...

不净行

又作非梵行。即指淫事。行淫欲乃鄙陋之事,爱染污心,故称不净行。又与清净之梵行相背,故又称非梵行。[梵网经疏...

不净金刚

乌枢沙摩明王(梵 Ucchusma)之密号。此明王为不动明王所化现,能调伏一切不净鬼,故一般皆安置于东司(...

不净说法

又作邪命说法。即心存染污,为名闻利养等而说法,又不善解教法之理趣而说之。佛藏经卷中净法品列举不净说法者之五...

不净轮

阿弥陀经所破三轮之一。指有情与无情皆是不净,器世间亦不净。无常、不净、苦三者相依而转,皆坚固而难以摧破,犹...

不净观

梵语 a-?ubhā-smrti,巴利语 asubhānupassin。又作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

不善

梵语 aku?ala,巴利语 akusala。“善”之对称。为三性之一,与恶同义。谓其性不安隐,能违损此世...

不善根

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此...

不虚作住持功德

又作不虚作功德。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谓阿弥陀佛之愿力真实而不虚作,能迅速满足观佛行...

不饮酒戒

指禁饮酒之戒。不论在家、出家皆有此一规定。酒不只妨碍佛道修行,亦令人心狂乱。一般在禅寺山门之石刻上有“荤酒...

不酤酒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自酤酒或教人酤酒之戒。以酒能昏神乱性,故一切酒皆不酤。[梵网经卷下](参阅“十重禁戒”4...

不愚法二乘

不愚于法之二乘。“愚法二乘”之对称。又作不愚法小乘。指证小果外,亦解大乘法空之理之二乘,为二乘中之利根者。...

不极成

因明用语。极成者,至极成就之意。因明论式中,所立之宗(命题),不为立(立论者)敌(问难者)所共许(共同承认...

不实功德

不契当真如实理之功德。为“真实功德”之对称。即指凡夫或人天所作之诸善。彼等所作之诸善乃生于有漏之心,不随顺...

不疑杀

三净肉之一。小乘戒中,凡不疑其为我而杀之肉,称为净肉,比丘可食。(参阅“三种净肉”657) p995...

不绮语

梵语 sajbhinna-pralāpāt prativirati。十善之一。即不说散乱污杂之语,亦不作巧...

不与取

梵语 a-dattādāna。十恶业道之一。谓他人不与而自取之。即指偷盗。禁制不与取,称为不与取戒,为五戒...

不说菩萨

指维摩居士。依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对文殊师利之问,默然不语,而显菩萨之真不二法门,故称之为不说菩萨。...

不轻之行

谓仿效常不轻菩萨之行,于所遇之人礼拜恭敬,并赞叹(大九·一八五上):“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p...

不增不减

指常存,即真如、法性,或法界。法身乃不变、常住、遍一切处者,无一法增,亦无一法减。旧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

不增不减经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ūnatvāpūrnat...

不增长业

“增长业”之对称。指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此业多有追悔等之心而不熏增业种子...

不增减真如

又作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十真如之一。此真如远离增减之执,随染、净而无所增减,为十地中第八不动地所证之真如。又...

不审

比丘相见问讯之礼话。如“不审尊候如何”等语。依大宋僧史略卷上载,比丘相见时,曲躬合掌及口称不审,是为身、口...

不慧

(一)指不智、不才等。据列子汤问篇载:“甚矣!汝之不慧。” (二)僧人之谦称。 p996...

不请之友

又作不请友。指未请而自来亲近之友。以此比喻佛、菩萨之救度众生,非因众生之祈请,乃以大慈悲心感应而亲往,赐予...

不请之法

指不请亦说之法。又作不请法。佛虽未受众生之央请,亦随众生之根机而主动说示利益之法门。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

不获

梵语 a-lābha。又作非获。非得之一。即未得法上之非得,又称初念之非得。顺正理论卷十二谓非得有先未曾得...

不谤三宝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毁谤佛、法、僧三宝之戒。即于佛、法、僧三宝应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之意。[梵网经卷下](参...

不还向

梵语 anāgāmi-phala-pratipanna。又作阿那含向。为声闻乘四向之一。向,趣向之义。声闻...

不还果

梵语 anāgāmin。音译作阿那含。指声闻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灭欲界九品之修惑,而不再还至欲界受生,故...

不断

(一)非所断之别名。三断之一。指一切之无漏法。[俱舍论卷二、卷四](参阅“三断”687、“非所断”3709...

不断光

十二光之一。指阿弥陀佛之光明无量,常存于三世,恒照益世间而不断绝。由此不断光之德相,阿弥陀佛又称不断光佛。...

不断经

指长时间内不断读诵法华经等特定之经。在日本,为增进佛道,或为追荐死者,而在一定之期间,不间断地读诵,亦称“...

不断轮

指轮唱不绝。于寺院中,祈晴或祈雨时,参加祈祷之僧侣一人接一人,或各组接各组,次第念唱咒文,终日轮唱不绝,称...

不厘务侍者

厘,理之义。指虽在侍者之职而不执作其实务者。即是名誉侍者。据枯崖漫录卷上载,铁鞭韶禅师在密庵处,任不厘务侍...

不离过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异喻五过之一。不离,梵语 a-vyāvrtta,不用离作法之意。离,不相属着之义...

不坏句

指密教所称之“阿”字。以其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有此名。大日经卷二(大一八·一○下):“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

不坏四禅

指四禅天于内则不坏觉观之定心,于外则其器界(自然世界)不为三灾所破坏。 p998...

不坏法

(一)指涅槃。乃不为任何事物所破坏之法。[杂阿含经卷二] (二)指成就阿罗汉果之利根者。利根之人修白骨观时...

不坏金刚

指金刚宝坚固,不为外力所破坏。[胎藏金刚教法名号] p998...

不坏金刚光明心殿

指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说法之处。“不坏金刚”系总叹诸尊常住身,“光明心”系赞叹其心之觉德,“殿”为明身心互为...

不坏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此种阿罗汉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不败坏,故称不坏相。即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不动...

不系定

不系,谓无系缚,指无漏之出世间。不系定,即指出世间之无漏定。对三界世间之禅定而言,四向四果圣者之无漏四禅四...

不忏举

三举之一。比丘破戒不肯忏悔,对于众僧之训诫指为妄陈滥说,而言绝不忏悔。此种不忏之比丘,僧众得以举其罪,摈于...

不觉

(一)“觉”之对称。不具了然万有真相之智明。亦即不觉无明之意。大乘起信论中将阿赖耶识分为觉与不觉二义。不觉...

不觉现行位

指十地中之初地与二地。此二地虽为圣者之位,犹自然生起烦恼,故有此名。 p999...

不顾论宗

因明用语。因明四宗之一。指仅立者(立论者)本身乐为,而非敌者(问难者)所乐为之宗(命题)。为四宗之中唯一可...

不变易性

指不变之性质。又为真如之异称。(参阅“真如”4197) p999...

不变真如

“随缘真如”之对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称不变真如。即指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此不变之体,随缘...

不变随缘

(一)圆成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此乃法性宗之通说。真如为一切诸法之实体,超越时空,为不生不灭、无为常住之存...

不体失往生

日本佛教用语。“体失往生”之对称。体,指五蕴所成之秽体。诸行往生之机,临终时亡失其秽体,始能往生,称为体失...

不偏中正之义。指离二边之偏邪。据三论玄义载,依名释义,中以实以正为义;依理教释义,中以不中为义;依互相释义...

中千世界

梵语 dvi-sāhasra-madhyama-loka-dhātu。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以一须弥山、一...

中士

位于上士、下士中间之人。即指声闻、缘觉等自利而无利他之二乘人。 p1000...

中仁

(?~1179)宋代僧。洛阳人。字蒙堂。少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宣和(1119~1125)初年赐牒,于庆基殿落...

中元

指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七月十五日则为中元,为我国古来祈求岁中无事之习俗。人死后...

中天竺

中古时期,印度全域划为五区,称为五天竺,其中央部分之诸国,称为中天竺。或指全印度,此因在我国流传甚久之佛教...

中夭

又作中殃、夭命、横死。谓定命不全,中途而亡。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六列举中夭九大原因:(一)知食不安而反食之,(...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

中立

(?~1115)北宋僧。明州鄞县人,俗姓陈。赐号“明智”。九岁投栖心寺出家,治平年中试经受戒。初师事尚贤,...

中因发心

为“东因发心”之对称。密教以中台大日如来之位为发菩提心之“因位”,依中、东、南、西、北之顺序,配上五佛,表...

中有

梵语 antarā-bhava。又译作中阴、中蕴、中阴有。指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为四有之一,七有...

中有五名

指表示中有状态之五种名称。(一)意成(梵 manomaya),中有之身由意而生,非父母之精血等外缘所成。(...

中忍位

忍法位所分三品之一。忍法系顶善根成满时所生之善根,于此位能忍而不退堕恶趣,有上、中、下三品。由下忍所修之十...

中夜

梵语 madhyama-yāma,巴利语 majjhima-yama。为六时之一。又作夜半。即今午后十时至...

中门

寺域内廓正面所设之门。即佛殿与大门间所设之门。唐代道宣之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卷上,记载祇园精舍四面设有十...

中阿含经

梵名 Madhyamāgama。音译作摩地岩阿甘。凡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为北传四...

中品戒

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诸佛菩萨入灭后,于千里之内择其先受戒之菩萨,依之受戒而得相传之正法戒,称为中品戒。据...

中流

比喻结使烦恼。烦恼流于生死(此岸)与涅槃(彼岸)之间,故称中流。注维摩诘经见阿佛品(大三八·四一○下):...

中胎藏

指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八叶院。中台八叶院系大日如来之本体,由此出生四重曼荼罗,故称为胎藏。胎藏界之名即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