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心意识

指心、意、识三者。心为梵语 citta 之意译,音译作质多,即集起之义。意为梵语 manas 之意译,音译...

心想

(一)指心之作用、想念。[观无量寿经、往生要集卷中] (二)指心与其作用之念头。能令心想寂静者为禅。[随闻...

心业功德

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即阿弥陀佛以平等无分别智庄严其心业之功德。[新译华严经卷十七...

心灭不灭论

指心神死灭与否之言论,即佛教徒与反佛教徒之间,有关心神灵魂死灭与否之论争。盛行于南北朝时代。昔东晋慧远作沙...

心猿意马

指起妄念,心意驰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马,飞跃之猿。今多用以比喻一个人心思变动不定,与“三心二意”之义相近。 ...

心解脱

梵语 citta-vimukti。谓由定力而于定障得解脱。与“慧解脱”相对。其原始本义,系指心由一切束缚中...

心路

一般称心思之历程为心路,佛典中“心路”一词则多指心。盖以吾人之心乃修往佛地之道路,故称心路。无门关第一则(...

心道

(1058~112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眉州(四川)丹棱人,俗姓徐。年三十得度,初学唯识。后出游,参谒佛...

心境录

凡百卷。又作宗镜录、宗鉴录。宋代僧永明延寿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其内容广涉诸经论疏,用以阐明禅家一心...

心铭

全一篇。唐初牛头法融撰。全称牛头山初祖法融禅师心铭。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法融与菩提达摩系...

心慧

身守戒,心研慧;相对于身戒而称心慧。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一二·五三四上):“身戒心慧,不动如山。” p1...

心缘

谓起心而攀缘外境,即认识心外事物之意。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七六上):“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

心莲

(一)在显教,喻称众生自性心之清净为心莲。(二)密教以凡夫之肉团心(汗栗驮),形如未开敷之八叶莲花,故称心...

心器

指有情之心识。心识总摄吾人一切精神现象,能缘虑、容受、积集诸法,其自性原本清净,佛典中多称为如来藏、真如,...

止雨法

密教为息止暴风恶雨所修之法。又作止风雨法。其法有多种,依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载,取棘针和白芥子,烧咒一百零...

止持作犯

对杀盗等恶法而言,止为持戒,作为犯戒。反之,对慈悲等善法而言,则以止为犯戒,作为持戒。 p1475...

止持门

又作止持戒、止恶门。意指保持所受之戒体,而停止恶业之造作,是为消极之作法。与此相对者,作持门意指随顺所受之...

止啼钱

乃止息小孩啼哭之方法。譬如给予黄叶而称为金,以此譬喻引导弱者向上而设之方便。此譬喻出自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婴儿...

止恶修善

止恶与修善之并称。又作止恶行善、废恶修善、断恶修善。止恶,即不作杀、盗、淫等身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止静

使大众止住,以寂静之意。亦指开始坐禅。又坐禅之时,于住持坐妥之后,直堂(负责禅刹中值日之职)即拉下前后门之...

止观

(一)为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其所代表之意义,及诸经论所阐释者有下列数种:(一)为天台宗之实践法门。止为梵...

止观大意

全一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大意、圆顿止观大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述明摩诃止观一部之枢要,举...

止观不二

止,谓法性寂然;观,谓寂而常照。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舍

止,谓止息妄念,或停止于谛理而不动;观,谓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或观智通达,契会真如。舍,梵语 u...

止观业

指止观学业。乃日本天台法华圆宗学生所必修学的两业(止观业、遮那业)之一,系由日本最澄于延历二十五年(806...

止观义例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以七科总括摩诃止观一部之要...

止观辅行传弘决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

比丘

梵语 bhiksu,巴利语 bhikkhu 之音译。又作苾刍、苾刍、煏刍、备刍、比呼。意为乞士、乞士男、除...

比丘入众五法

旧称入众五心。指比丘入于大众中,应当遵守之五种规法。据四分僧羯磨所举,即:(一)修慈愍物,谓比丘入于大众中...

比丘三义

比丘为梵语 bhiksu 之音译。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之义有五种,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

比丘尼

梵语 bhiksunī,巴利语 bhikkhunī。又作苾刍尼、比呼尼、煏刍尼等。意译乞士女、除女、薰女。...

比丘尼阿姨

梵名 Bhiksunī āryā 之音译。为佛陀姨母大爱道之尊称。阿姨乃阿梨夷之略称。梵语阿梨耶,意译作圣...

比丘尼律仪

又作比丘尼戒、苾刍尼律仪。通常称五百戒。南山律宗作三百四十八戒,即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

比丘尼御所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女王御所。即尼寺中,由内亲王、女王(御宫室),与公卿之女(御禅室)所住持之寺院,称为比丘...

比丘尼传

凡四卷。又称尼传。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收集东晋穆帝升平之初至梁天监十一年(511)...

比丘律仪

又作苾刍律仪。即比丘之具足戒。四分律中作二百五十戒,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提、四提...

比量

因明用语。为梵语 anumāna-pramāna 之意译。谓比知之量。为因明三量之一。又作真比量。乃“似比...

比量相违过

因明用语。比量相违,梵语 anumāna-viru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宗法九过之一。即所立之宗(命...

比睿山

日本七高山之一。为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大本山。北衔比良山,南接滋贺山,属近江国滋贺郡,跨山城、近江二国。又作日...

比罗婆洛山

梵名 Pīlusāra 之音译。意译作象坚山。或谓婆字系裟字之误。据云此山之神作象形,故译作象坚。据大唐西...

毛坊主

日本佛教用语。指日本边远无寺亦无僧之地,代僧行佛事之俗人。 p1383...

毛惠秀

南齐佛画家。阳武(河南)人。与兄惠远俱从顾恺之学画,擅绘佛像人物故实等。尝本于经意,作像一堂,布列佛、菩萨...

毛道

梵语 vālapatha。(一)又作毛端、毛头。指极小之场所。 (二)指凡夫。又作毛头。谓凡夫心行不定,犹...

毛头

(一)即毛道。为凡夫之异称。又指极小之场所。 (二)禅林中为人剃净毛发者之职称。又作剃头行者。[禅林象器笺...

毛绳

毛绳缚身,有断肤截骨之苦;比喻世间利养缠缚于人,断坏功德本,使人不得解脱。[别译杂阿含卷七、大智度论卷五]...

水上泡

比喻诸法之无常与变转。诸法为因缘和合所成,非恒常而不变者,犹如虚而不实,瞬间消失之水上泡。[维摩经观众生品...

水大

梵语 ab-dhātu。为构成一切色法的四种要素之一。其性湿,能为物所摄收,故称为水;其体宽广,周遍于一切...

水天

梵名 Varuna。音译作缚噜拏、缚楼那、婆楼那、伐楼拿。密教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天之一。为西方之守护神,...

水天后

梵名 Varunānī。又称龙王妃。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后。于密教各曼荼罗中,水天与水天后、水天眷属及妃眷...

水天法

水天之供养法。又作水天供。即密教以水天为本尊,为请雨祈愿所修之法。系依陀罗尼集经卷十一所说之水天印咒法、供...

水天眷属

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眷属。列位于胎藏曼荼罗外院。于现图曼荼罗中,西门之南北各有称为水天者,侍从门南之尊者,...

水月

(一)梵语 udaka-candra。又作水中月。大乘十喻之一,十缘生句之一。水中之月乃月之影现,并无月之...

水月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我国寺院所供奉之观音塑画像,作观水中月影状。或谓即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之水吉祥菩萨。有各种形...

水火定

水定与火定。于水得自在之禅定,称为水定;由自身出火之禅定,称为火定。法苑珠林载有后梁南襄阳景空寺僧法聪入水...

水目山

位于云南祥云县治之南。据大清一统志卷三七八大理府载,水目山系在云南县(祥云县)南二十五里处。大明一统志则称...

水吉祥菩萨

水吉祥,梵名 Daka-?rī。又称大水吉祥菩萨。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外列上方(东)第五位之尊。...

水老鹤

又称水潦鹤、水白鹤、水白鹭。为珍奇难遇之鸟。依毗奈耶杂事卷四十载,有一苾刍于竹林园中说偈(大二四·四○九下...

水灾

梵语 ap-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于成、住、坏、空四劫中,坏劫之最末,火、水、风三灾次第而起,...

水乳

以水与乳之混合相融,比喻事物之和合相冥。最胜王经卷六(大一六·四二八上):“上下和穆,犹如水乳。”(参阅“...

水定

指修习水观而得之禅定。即一心观想水,于水得自在,能随意使身之内外现为水。(参阅“水观”1493) p148...

水波

以水、波虽有二名而实为一体,比喻物之不一不异。以静态而言,名之为水;以动态而言,名之为波。故知水与波,所异...

水沫泡焰

指水沫、水泡、阳焰。水沫与水泡均为虚妄而须臾破灭之物。阳焰乃旷野中飞动之风尘,于日光下视之,如见水,如见野...

水冠

禅家所用之冠。长一尺余,呈半圆筒形,前额部位附有水字之襞褶,故称水冠。又因其形似蝉,俗称蝉帽子,通常以黑布...

水界

(一)四大中水大之别名。水大以湿润为性,通一切物质湿性之部分,故称水界。具能摄引物质之用。[中阿含卷四十二...

水梭花

鱼之隐语。僧众禁食酒肉荤腥,故特作隐语呼之。以鱼游于水中,往来如梭似花,故有此称。东坡志林:“僧谓酒为般若...

水净食

为佛制五种净食之一。比丘取用由水中漂流而来之食物,不犯戒律,称为水净。 p1488...

水瓶

梵语 kundikā。音译作军持。又作澡罐。贮水之器具。为比丘随身携行十八物之一。可分净、触二种,其贮净水...

水陆会

施饿鬼会之一。又作水陆斋、水陆道场、悲斋会。即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据释门正统卷四载,所谓...

水陆斋仪

修水陆斋之仪式或仪文。据事物纪原卷八载,梁武帝萧衍梦僧教设水陆斋,觉而求其仪,然世无其说,于是自行撰集,于...

水喻真心十义

据宗镜录卷七载,众生真如之心本自清净,无有垢染,湛然不动,不生亦不灭;犹如水之净性,本体清净,澄湛凝寂,故...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六载,菩萨惑业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根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

水饭

指浇拌汤水之饭。又作水粥、寒粥。禅林以之供作点心。[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住持日用] p1492...

水想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二。又略称水想、水观。行此一观法时,先作水想,见水之清澄,继作冰想,以冰之晶莹剔透...

水烟

本名火珠。又作水圆、珠圆。为置于塔上九轮之顶之火焰形宝珠。俗忌火,故称水烟。[谷响集卷一] p1491...

水葬

四种葬法之一。又作河葬。印度之葬法有火葬、水葬、土葬、林葬四种,其中,投尸于江流,使之流沈漂散者,称为水葬...

水尘

微尘之一种,较兔毛尘小七分。能于水中通行无碍,故称为水尘。 p1492...

水精

梵语 sphatika。音译颇梨、颇致迦。又作白珠、水晶。增广本草纲目卷八举之,以其晶莹如水,坚硬如玉,故...

水说偈

憍梵波提入于水定而涅槃时所说之偈。据大智度论卷二载,憍梵波提为舍利弗之弟子,住于天上尼利沙树园,佛陀入灭后...

水轮

梵语 jala-mandala。三轮之一。佛教之宇宙观中,谓器世界成立之初,由下至上,依次由风、水、金等三...

水轮三昧

五轮三昧之一。乃由修禅定而得之功德。水具有润渍生长、体性柔软等二德。修行者于地轮中,若证水轮三昧,即发诸禅...

水器

即洒水器。为密教于护摩之修法或作灌顶法时,盛装洒水之器物。 p1492...

水坛

密教护摩坛之一种。密教之护摩法本须在七日之中择地、择时、掘地、治地,洒香水而加持之,然若于急病或兵乱等灾变...

水头

又作水看。禅林中司掌汲水、烧热水供大众盥洗之职称。禅苑清规卷八(卍续一一一·四六○上):“汤水不足、寒暖失...

水曜

梵名 Budha。七曜之一,九曜之一。又作水星、滴星、水大曜、水精。于密教中,位列胎藏现图曼荼罗外院西方,...

水忏

唐代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之忏法。又作水忏法、三昧水忏、慈悲水忏、慈悲水忏法。悟达于过去世为袁...

水观

(一)十六观之一。出于观无量寿经。又作水想观、水相观。见冰之映彻之相,而观想极乐国土之琉璃地,即先观水之澄...

火一切处

梵语 tejas-krtsnāyatana。又作火遍处、火大遍一切处定。十遍处之一。即观火大周遍一切处而无...

火天

梵名 Agni,巴利名 Aggi。音译阿耆尼、阿哦那、恶祁尼。又作火仙、火神、火光尊。为密教十二天之一,八...

火天真言

火天,为八方天之一,十二天之一。据大日经卷二载,火天真言为“南么三曼多勃驮喃 阿揭娜曳 莎诃”,大日经义释...

火宅

梵语 ādīptāgāra。比喻迷界众生所居住之三界。火喻五浊等,宅喻三界。语出法华经七喻中之火宅喻。众生...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卷二譬喻品载,有大长者,财富无量,某日,宅舍起火,长者之诸子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知不觉...

火宅僧

指有家室之僧。据梦余录所记,吴中呼道士之有家室者,称为火居。唐郑熊番禺杂记卷二载,广中僧娶妻者,称火宅僧。...

火血刀

火途、血途、刀途。为三恶道之异名。三恶道,指地狱、畜生、饿鬼。地狱道为猛火所烧之处,称为火途;畜生道为畜生...

火坑

(一)谓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可畏,犹如火坑。杂阿含经卷四十三(大二·三一四上):“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

火灾

梵语 tejah-sajvartanī。大三灾之一。于成、住、坏、空四劫中坏劫之最末,火灾、水灾、风灾次第...

火车地狱

车身发火,专为运载罪人至地狱之车,或作为惩罚罪人之工具,称为火车。以火车迎载并轹杀罪人之地狱,则称火车地狱...

火吽

密教护摩法之异名。火,指火法,即护摩法。吽(梵 hūj),为净菩提心之种子,表菩提心实相之智火。以智火烧尽...

火版

禅林中,挂于库司灶上之板。又作火板、火钣。炊饭熟,饭头击火版三下,火头即灭灶火。同时,大众闻击火版,乃停止...

火狗

于地狱中吐火以惩罚罪人之狗。如楞严经卷八所载,若有生前造作恶业者,于临终时,亡者之神识先见大山自四面逼合而...

火舍

香炉之一种。又作火蛇、化赭。为密教修法坛中烧香器之名。多以铜制,三足,具有盖。于密教修法中,每以六种供养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