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出世间禅

略称出世禅。三种禅(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之一。指发无漏智之禅,共有四种,即:(一)观禅,有九相...

出世说部

梵语 lokottara-vāda。乃小乘二十部之一,属于大众部之一派。又作出世间语言部、出世部。为“说出...

出出世一乘法

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乃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二乘、三乘之出世间法而言。据华严五教章卷一之说,修行阶段之...

出出世益

指获得华严宗一乘教之法益。乃相对于三乘教之得“出世益”而称。华严五教章卷一教义摄益条下(大四五·四八○上)...

出出世间

指超出出世间之一乘法。为八地以上之诸佛菩萨所证得者。华严五教章卷一(大四五·四七七下):“如本业经、仁王经...

出生

禅林僧堂中,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母诸鬼神,称...

出佛身血

又作出佛身血罪。五逆罪之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俱舍论卷十八等所载,若伤害佛之身体以致出血者,则犯此罪,...

出见

指以所修之道必得出离之妄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上):“还执出见,犹承爱种。” p1556...

出身活路

禅林用语。又作出身之路、出路。出身,指出于生死之身;比喻不滞于迷悟二边,了达阔达无碍之作用。活路,指活命之...

出定

梵语 vyutthāna,巴利语 vutthāna。即出起、起出、出离。为“入定”(梵 samāpatti...

出胎

即佛陀降生。为佛陀八相成道之一。指四月八日于蓝毗尼园,佛陀由摩耶夫人右胁出生之相。(参阅“八相”289) ...

出苦忌

又作卒哭忌、幽回忌。即人死后百日期满之追忌供养。人死百日,亡者家属之悲痛通常已告一段落,应可渐觉“出苦”而...

出要

与出离同义。要,含有愿、要道之意,故世多称“出离之要道”、“出离生死之要法”等语。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大...

出家

梵语 pravrajyā。音译作波吠你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

出家二戒

指沙弥、沙弥尼之十戒,与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以此二种戒为出家众所持者,故称出家二戒。然若谓“出家戒”,则...

出家入道

谓出恩爱之家而进入菩提之道。心地观经卷四(大三·三○七上):“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遗教经论(大...

出家功德经

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佛陀欲令阿难度化鞞罗羡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难为之解说出家...

出家四愿

指世尊初欲出家时所发之四种愿。即:(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

出家外道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于出家人者。经典中常载有此例,如异部宗轮论载,佛陀入灭满二百年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

出家作法

指有关出家受戒之作法。世尊以来即有关于出家受戒之规定,此类规定详载于诸部派之律藏犍度部受戒犍度中,印度部派...

出家呗

剃发出家时所唱诵之梵呗。又称毁形呗。法苑珠林卷二十二剃发部载有(大五三·四四八中)“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

全一卷。元代拔合思巴(八思巴)集记。又作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收于大正藏第...

出家缘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即:(一)杀生,若犯...

出息不待入

形容无常迅速之用语。出息,指呼气;入,指吸气。盖生死无常,呼气之际犹不能保证是否可安然至吸气。止观辅行传弘...

出息不涉众缘

禅林用语。出息,指呼出气息、呼气。呼气,本是向外之动作,然谓“不涉众缘”,则因纵使向外呼气,然亦不迷于外在...

出格见解

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标准,乃超群之意。故禅林每谓超越一般凡常之见解为“出格见...

出班烧香

又作出班上香。禅宗寺院,于供养诸佛或祖师之大法会中,依准出班之仪式,行至诸佛祖师之图像前上香,用表虔诚礼敬...

出草

禅林用语。为“入草”、“落草”之对称。草,比喻世间、俗众。超出世俗,称为出草。宣说超出世俗之宗旨奥义,或提...

出院

出,摈出之意。指犯过而被摈逐出寺院。[禅苑清规卷一赴茶汤条] p1561...

出阵

禅僧出众问话。又作出众。禅门中于问答论议时,若为问答出于众中,称为出阵。反之,称为入阵或入众。杨岐方会和尚...

出假行

于空、假、中三种观法中,菩萨从空观出而入于假观,称为出假行。菩萨之修行,虽已证知空理,然不仅止于空理,而由...

出现

谓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之故,示现化身而出于世间。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七上):“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

出期

即出离生死苦海之期限。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上):“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

出无门入无户

禅林用语。门户为出入建筑物必经之途,故以世间常识衡量之,无有出入宅舍而不假门户者。禅宗特别强调任运自如、了...

出无量门持经

全一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又作阿难陀呵离陀经、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

出队

又作出乡。指住持离大众之队,出发向远方有缘之地劝募财粮,亦即托钵。住持出队归寺后之上堂说法,或出队之际所行...

出队迦提

出队,出众队之意。迦提,为梵语 kārttika 之音译,乃印度历第八月之名,相当于夏安居结束时之月份。大...

出尘

出离尘俗。即出离烦恼之尘垢。引申为出家之意。同义之语有远尘、离尘、出俗、离俗等。又如:愿遂出尘、意欲出尘、...

出慧

能令人出离世间生死之妙慧。佛地经论卷二(大二六·二九九上):“得能出离生死妙慧,故名出慧。” p1562...

出曜经

凡三十卷(或二十卷)。尊者法救(梵 Dharmatrāta)造,姚秦竺佛念译。书成于东晋永和六年至义熙十三...

出离

梵语 naiskramya,巴利语 nekkhamma。超出脱离之意。即离迷界、出生死轮回之苦,而成办佛道...

出离生死

谓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境而成办佛道。与“转迷开悟”一词为同义语。(参阅“出离”1563) p1563...

出离依

为“耽嗜依”之对称。即指与善心相应之喜受、忧受、舍受三者;以此三者为出离三界、证得涅槃之所依,故称出离依。...

出体

解释经典方法之一,即提出诸法之体。乃为建立某种主张而使其主要内容清楚明确之方法。体,体质或体性之意。即解释...

加尸

梵语 kā?a。又作加私、迦奢、迦尸。药物名。译作光。玄应音义卷三:“加尸,亦作迦尸。此译云光,言有光泽也...

加句

指真言(咒)上下所增加之语句。随修法之种类,所加之句各有不同。例如修息灾法时,所诵之真言,最初加“唵”(o...

加行

梵语 prayoga。旧译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之预备行。据成唯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之...

加行大士

指大乘加行位之菩萨。日本则称世亲为加行大士。(参阅“加行位”1570) p1570...

加行位

指加功力进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又作加行道、方便道。即在资粮位之第十回向之终,为住于真唯识性(...

加行果

梵语 prayoga-phala。即由加行所起之果。乃依不净观等之加行力所生之无漏智。为犍驮罗国诸论师所立...

加行得

又作修得、人功得。乃由加行之力而得者。指经由闻、思、修等三慧所证得者,即由后天努力(加行)始能证得者。对此...

加行结愿

谓密法传授之加行终了。加行,指法会之前所须预修之特定行法;结愿,即修法终了时之最后作法。加行结愿即指加行修...

加行善

指方便善或修得善。乃由加行方便所得之善心。为“生得善”之对称。即经由加功用行始了达闻、思、修之觉慧善心,而...

加行道

梵语 prayoga-mārga。乃加功力进修之道。为四道之一。又作方便道。即为断除烦恼而预备加功用行的修...

加威力

指佛加被于众生身上之神威力。又作加被力、加祐力、加备力、加力。无量寿如来会卷下(大一一·一○一上):“已曾...

加持

梵语 adhisthāna,巴利语 adhitthāna。音译作地瑟[女*它]曩。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

加持世界

密宗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由自性法身变现他受用加持身,并说三平等句法门所现之世界。又作海会现前、随他法界宫、...

加持句

即具有“令法久住”功能之真言(咒),乃用于密教胎藏法后供养之后或解界之后所结诵者。据大日经嘱累品载,即:南...

加持札

指加持纸札,即唱真言(咒语)而行加持时所用之神圣纸札。札上有种种真言或符。 p1574...

加持印明

(一)指密教行者修法前,为清净供物供具,消除行者自身过去之罪业,行加持时所采之印契与明咒。大日经疏卷十五(...

加持成佛

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现成佛之相。为密教所说三种即身成佛之一。详称加持即身成佛。乃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

加持自身法

即密宗行者加持自身而观想自身变为本尊之修法。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十二(大五九·一二八中):“观心中有嚩字,变成...

加持杖

即由三十余公分长之石榴木或桃木枝削制作成之杖。诵真言加持之,可用以扣打魅女之肩,或击打病者痛处。用桃木,系...

加持身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与三密相应时,于其瑜伽观中来现之佛...

加持供物

密教行者修一尊法时,以各部办事明王之印明加持供物,除袪污浊为清净妙供,以防药叉、罗刹、毗那夜迦等之盗食触秽...

加持念珠

乃密教行者于修法时,入正念诵前,加持念珠之方便行法。即先取念珠,唱囕字真言;次诵净珠咒,令念珠清净;后顶载...

加持念诵

乃正念诵之异称。略作念诵。为五种念诵中之三摩地念诵。于密教修法时,行者内心安住于定中,观想、诵念本尊之真言...

加持物

即与本尊或佛菩萨相应之供物。加持,意谓相应涉入,故加持物又称“相应物”。密教行者修护摩法时,依所修之法选出...

加持香水

密教修法时,加持香水用以灌洒之作法。又称洒净、洒水。香,有遍至之德,乃表示“理”;水,有洗涤之用,乃表示“...

加持饮食印

即加持于饮食之印契,乃施饿鬼等所用之法。据不空所译施诸饿鬼饮食及水仪轨载,以此印加持,口诵七遍“无量威德自...

加被

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又作加备、加祐、加威、加。佛加被之力,称为加被力或加威力;被其力而说法者,称加...

加说

指蒙佛力加被而说法。如般若部经典,系声闻弟子须菩提等所说之大乘教;天台宗谓此乃佛之善巧方便,为诱引小乘根机...

加昙婆树

梵语 kadamba,巴利语同。意译为条茎。又称迦昙婆树。系产于印度之乔木。六月左右开花,气味芳香,花呈球...

加护

加力助护。即佛菩萨以其力加被护持于众生身上。八十华严经卷二十七(大一○·一四七下):“常为一切诸佛加护。”...

(一)指修行。禅林有“功之初后”一语,意指修行之过程。 (二)指修行之内容,或修行之体验。 (三)指修行之...

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之菩萨阶位。于菩萨各种修行阶段中,初地以上,至第七地之菩萨,虽已证得真如,犹须加行用功,故称功...

功位剿绝

禅林用语。功位,指修行阶段的初心、后心等之位别。剿绝,灭绝之意。谓修行功夫进入究极之境地,即无初心、后心等...

功能

梵语 samartha。指功用能力。即产生有为法之果的功用势力。义与“功用”略同。唯功用限于现在、未来,功...

功曹

原为汉代之官职名称,司掌书史等务,隶属郡吏,北齐之后设立“功曹参军”,为防止社会枉非之职官,相当于今日之警...

功过格

逐日登记自己所行之善恶事,藉以考查功过之表格或书籍,称为功过格。即将人类行为之功过善恶予以分类,并明定善恶...

功德

梵语 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景德传灯录卷三有如下记载,梁武帝...

功德主

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施主、檀越。[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参阅“施主”3828) p1566...

功德田

即佛、法、僧三宝。三宝具有无上功德,能成就众生,使生一切功德;又众生供养之,则生无量福报,故称功德田。无量...

功德池

指极乐世界中盈注八功德水之池。据无量寿经卷上载,弥陀净土内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八功德水,即具有八...

功德使

为管理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之官职名称。自唐至元各代情形如次: (一)唐代之功德使:据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宗正...

功德直

梵名 Gunabharman。音译作求那跋摩。刘宋时之译经家。西域人。刘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游荆州...

功德品

指经中叙述功德之篇章。例如法华经有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法师功德品等三品,六十华严有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佛...

功德院流

又称功德流。日本台密十三流之一。快雅为其开祖。快雅本为三昧流之祖良祐之第四代法孙,后自创立功德院流一派,以...

功德汤

指浴佛所用之汤水。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举有浴佛偈(大四九·三一八中):“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

功德无量

功德,功能福德之意,亦指行善所获之果报。大乘义章卷九(大四四·六四九下):“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

功德圆满

佛家作佛事,又称作功德;一场佛事完毕,即称功德圆满。今一般口头常用之“功德圆满”一语,系套用佛家语而转申其...

文悦

(998~1062)宋代临济宗僧。江西南昌人,俗姓徐。七岁时剃发于龙兴寺,十九岁游历诸方。参谒筠州(江西)...

文殊三名

文殊,指文殊师利菩萨。据翻译名义集载,文殊师利(梵 Maju?rī)又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意译作妙德、妙...

文殊三昧

发得无相妙慧之三昧。为文殊菩萨及其眷属所住之三昧。大日经疏卷五(大三九·六三五中):“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

文殊信仰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清凉山...

文殊师利问经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

文殊般若经

凡二卷。扶南人曼陀罗仙译,书成于梁天监二年(503)。全称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文殊说摩诃般若...

文殊院

(一)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一。位于上方第三重,即释迦院之东方。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尊。文殊之右方,次...

文殊菩萨

文殊,梵名 Maju?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

文殊会

指日本每年七月八日祭祀文殊菩萨,为祈求诸人化益,或孤独者得养育所行之法会。于会期前后三日禁断杀生,至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