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牙字

指密教金刚牙菩萨成身会之种子 (hūj)。有摧破、他恐怖之义,牙亦具有食啖他而恐怖之义,故称 为牙字。(参...

牙南

为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宗教仪节之一。牙南为傣语之音译,意译作滴水。僧俗群众于赕佛、晋升佛爷、祭寨神、祭鬼神...

牛王

梵语 rsabha。又作超群、胜群。指牛中之王。牛王之形色胜于其他诸牛,譬喻佛德于一切人中为最胜。[胜鬘经...

牛王宝印

为日本佛寺或神社所用之护符。“王”亦作“玉”。或谓牛王为佛陀之异称。日本奈良东大寺二月堂、纪伊高野山、熊野...

牛皮

牛皮虽贵,然披之于身,经日久照,则益加牢缚,难以开脱;以贵而害身之物,譬喻人天所修有相有漏之福,适足损害戒...

牛羊眼

指凡庸之眼。以牛羊眼所见比喻看法之拙劣。[大智度论卷八十二、摩诃止观(会本)卷一之五] p1504...

牛戒

戒禁取见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谬执牛行以为生天之业因者,故持牛戒,模仿牛之合眼、低头、食草等,种种苦行,...

四车

指法华经譬喻品所列举之羊车、鹿车、牛车等三车与一大白牛车。以此四车次第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与一佛乘...

牛狗外道

受持牛戒、狗戒之外道。为古代印度六种苦行外道之一。彼辈自鉴其前生,知由牛狗中生来人中,或见牛狗死后生于天上...

牛祭

日本京都广隆寺每年十月十二日所行之祭典。原称摩吒罗神风流,江户时代称摩吒罗神祭礼。考其起源,或系常行三昧堂...

牛黄加持

以牛黄香水加持。又作牛王加持。为安产加持作法之一。此法起于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即生产时,以准胝观音...

牛头山

(一)位于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之南。又作牛首山、天阙、仙窟山。高四四八公尺,周围约二十七公里。以双峰对峙,宛如...

牛头天王

印度祇园精舍之守护神。又称祇园天神。据祇园牛头天王缘起所说,牛头天王为丰饶国王武答天王之子,系药师如来之化...

牛头阿傍

指牛头人身之鬼卒。五苦章句经(大一七·五四七中):“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 p150...

牛头马头

地狱之狱卒。指牛头人身与马头人身之鬼。然亦有说为地狱中罪人之状貌者。[五苦章句经、立世阿毗昙论卷八] p1...

牛头旃檀

梵语 go?īrsa-candana。檀香木之一,乃旃檀中之最具香气者。又作牛头栴檀。产于印度,为常绿树,...

牛头禅

又作牛头宗、牛头流。为我国禅宗之一支。宗祖为牛头法融。法融初从三论宗之炅法师出家,后入江宁牛头(首)山幽栖...

犬逐块

譬喻无知凡夫但见于果,而不求其因,如犬逐于块,而不知追投之人。[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 p1508...

梵语 rājan,巴利语同。印度佛教兴盛之时代,王权亦有逐渐强化之趋势。至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时,将印度建设...

王日休

(?~1173)南宋龙舒(安徽舒城)人。字虚中,又号龙舒居士。原为国学进士,所著六经训传达数十万言,一日弃...

王仙

转轮圣王舍家修道,而具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等五通者,称为王仙。[俱舍论光记卷五] p1...

王古

宋代开封人。字敏仲。宋徽宗时为礼部侍郎,崇尚新法,唯与宰相蔡京不合,遂出知成都府,后复被贬为别驾。其居京师...

王玄策

唐代人。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太宗时,印度戒日王入贡,贞观十七年(643,一说二十二年)春,王玄策奉敕出使印...

王居正

宋代永济(山西临晋)人。字憨哥,号竹西先生。其父善绘释道人物,居正受父学,更求教于周昉,技术益精。仁宗天圣...

王法正理论

全一卷。弥勒菩萨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此论乃弥勒菩萨述说佛对出爱王说王者之正道正理,故称...

王肯堂

明代金坛(江苏丹阳)人。字宇泰。官至福建参政。好读书,精于医道,为时人所钦崇。并博通教乘,尤善相宗。初参高...

王舍城

王舍,梵名 Rājagrha,巴利名 Rājagaha,音译曷罗阇姞利呬、罗阅祇。或译王舍国。中印度摩羯陀...

王宫塔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塔之详细史实不详,因其所在地称王宫面、王宫里,故称此塔为王宫塔。石塔高五层,...

王宫会

为观无量寿经二会之一。佛初临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讲说本经一部,是为王宫会。后还至耆阇崛山,复为阿难等大众宣说...

王浮

西晋惠帝时道士。尝与僧帛远论争佛道,屡为帛远所屈,浮含瞋难忍,乃伪作老子化胡经,谓老子曾入印度,化身为释迦...

王梵志诗集

全一卷。隋代王梵志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以通俗之语句,阐示现实生活中所反映之佛教无常、因果等义理...

王弼

(226~249)三国魏山阳人。字辅嗣。精通儒、道二家之说,早年即以文学辩才闻名于世,对老庄玄学之注释颇见...

王维

(699~759)唐代太原祁(山西)人。字摩诘。生时,其母梦维摩入室,故以为名。开元九年(721)举进士,...

王审知

(862~925)五代十国闽王。光州(河南)固始人。字信通。唐僖宗时黄巢为乱,领有闽五州之地,昭宗时为福州...

王导

(267~330)东晋临沂人。字茂弘。元帝时宰相,识量清远,辅佐成帝,奠定东晋之基础,朝野号称仲父。师事帛...

王膳

即以饥饿遇王膳(膳)来譬喻小乘蒙佛之授记。法华经授记品(大九·二一上):“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

王随

宋代河阳(河南孟县)人。字子正。生卒年不详。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

王阗

(?~1146)南宋明州慈溪人。字无功。再举进士不第,布衣蔬食,遍参讲席,晚年专修念佛三昧。绍兴十六年,趺...

王罗汉

(?~968)北宋僧。年籍姓氏俱不详,人称王罗汉。嗜食彘肉,常作疯语而多所应验。住于明州乾符寺,于开宝元年...

丙丁童子

禅林用语。原指司灯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丁”,与五行相配则属“火”,故以丙丁比喻火。禅林中每以“...

梵语 loka。音译作路迦。(一)为“世间”之略称。指世俗、凡俗。具有可毁坏、有对治、隐覆真理等诸意。[成...

世友

梵名 Vasumitra。音译婆须蜜多、和须蜜多、筏苏蜜呾罗、伐苏蜜多罗。乃说一切有部之一祖,又作天友。为...

世主天

通称世主。又作世王天、梵天、大自在天。玄应音义卷二十二谓世主天乃梵天之异名,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则谓世主即大...

世自在王佛

世自在王,梵名 Loke?vararāja 或 Loke?vara,系世(梵 loka)与自在(梵 ī?v...

世依

佛之尊称。谓佛乃一切世间之所依怙者,故以世依一词誉称之。大日经卷四(大一八·二五上):“世依之所说。” p...

世法

指世谛之法,即世间之法、由因缘所生之法、可毁坏之法。胜鬘经(大一二·二一八中):“大悲安慰哀愍众生,为世法...

世俗

梵语 sajvrti,巴利语 sammuti。略称世或俗,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

世俗谛

梵语 sajvrtti-satyatva, sajvrti-satya。(一)世间一般所见之真理、道理,为...

世界

梵语 loka-dhātu,巴利语同。音译路迦驮睹。意谓可毁坏之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

世界主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

世界四持

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载:(一)须弥山有微尘数风轮,在最上者称为殊胜威光风轮,此风轮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

世界佛教青年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简称“世佛青”。为全球性佛教青年之...

世界和平塔

位于缅甸仰光东郊。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亦是佛教第六次结集)时兴建。主要之建筑称为吉祥山,...

世界宗教研究院

(IASWR)一九七○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之宗教研究机构。创办人为旅美华侨沈家桢。该院研究重点为佛、基督、印度...

世界海

即十佛摄化之诸种世界。为“国土海”之对称。据华严五教章卷三载,世界海有三类,即:(一)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又...

世界悉檀

佛化导众生之法有四种,称为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一。悉檀,为成就之义。谓佛先随顺凡情,以人我、乐欲等世间...

世耶那萨喃

梵语 ?ayanāsana,巴利语 sayanāsana。指卧具。乃僧侣生活资具之一。(参阅“卧具”349...

世英

佛陀之尊称。佛陀乃妙智具足者,一切世人莫能伦比,故于一切世间为最上之英胜,称为世英。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

世眼

佛之德名。又作世间眼。佛智慧圆满,具足五眼,可为一切世间之眼目,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故称世眼...

世第一法

乃四加行位之第四。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殊胜者。依无间定发上品如实智,观所取能取之空无,直入见道之...

世尊

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梵语中被译作“世尊”者甚多,如 loka-nāth...

世尊未说

禅宗公案名。谓世尊转法轮四十九年(一说四十五年),实未尝说一字。楞伽经卷三(大一六·四九八下):“我从某夜...

世尊初生

禅宗公案名。又作世尊降诞。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章(卍续一三八·二七七下):“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世尊指地

禅宗公案名。谓佛指地以示可建梵刹。从容录第四则(大四八·二三○上):“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

世尊升座

禅宗公案名。谓世尊升于说法之座,未尝演说一句。丛林中每以此一公案表示第一义谛乃不立文字、言语道断者。碧岩录...

世智

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

世智辩聪

指世人于世俗上之邪智聪利。为八难之一。即世人唯耽习外道经书,不能信受出世之正法,而为入信佛道之障难。亦谓富...

世善

指世间之善根。又作世俗善。如行五戒、十善等,能受人、天果报之善根,即称为世善。又一切有为善法皆称世俗善,为...

世间

梵语 loka。音译作路迦。即毁坏之义。又作 laukika,即世俗、凡俗之义。略称世。指被烦恼缠缚之三界...

世间八心

为“违世八心”之对称。密宗将声闻见道之前,世间凡夫之善心,依其渐次生起之次第,以植物成长之阶段为譬喻而分为...

世间五种难得宝

据四分律卷四十衣揵度之二载,世间之珍宝虽为希有,然求之易得;若能值佛出世及听闻正法,且又能闻法生起信解,如...

世间天

四种天之一。指世间之国王、天子。国王、天子等,虽居人世,而所得享受犹如天福,故称世间天。相当于大智度论卷二...

世间天院

指密教胎藏界三重曼荼罗之最外院;其处为“世天”等所住,故称世间天院。三种悉地陀罗尼法(大一八·九一一中):...

世间用

“古规则用”之对称。丛林中采用规则时,若不依古制,而因应时势所需者,即称为世间用。反之,采用古制者,则称古...

世间如车轮

比喻世间如车轮之转变不息。大智度论卷一(大二五·六五中):“世界如车轮,时变如轮转;人亦如车轮,或上而或下...

世间法

梵语 loka-dharma,巴利语 loka-dhamma。指自惑业因缘所生之三界有情、非情等一切法,此...

世间相常住

为表示“俗谛常住”之用语。于诸经论中,为重要偈语之一。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九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世间相违过

因明用语。世间相违,梵语 loka-viru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宗九过之一。不拘论式如何,凡与世间周...

世间食

为“出世间食”之对称。指资养色身之食。九食中之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等均属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华严经...

世间乘

为“出世间乘”之对称。又作世间教。指可得世间善果报之教法。于五乘中,人乘与天乘均为可得世间善果报之教法,故...

世间解

梵语 lokavid,巴利语 lokavidū。音译作路迦惫。又作知世间。为佛十号之一。即佛能了知众生、非...

世间檀

檀,梵语 dāna 之音译,布施之义。指于施者、施物及受者起执念之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二上)...

世间禅

巴利语 lokiya-samādhi。指有漏凡夫所修之禅定。三种禅定之一。为“出世间禅”之对称。又作有漏禅...

世雄

佛之尊称。谓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于世间最为雄猛,能制伏、断尽一切烦恼。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

世雄两足尊

佛之尊称。佛为世间第一雄健者,故称世雄;又于具有两足之有情中,佛最为尊贵,故称两足尊。两项尊号并举,则成“...

世诚

(1270~1342)元代临济宗僧。江西吉水人,俗姓镏。号绝学,世称绝学世诚禅师。年十七时,伯叔迫使从商,...

世福

三福之一。指行忠孝仁义之世善,感人、天之福果。据观无量寿经之说,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勤修十善业...

世说新语

凡三卷。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五代、宋以后始改今名。记载东汉至东晋之轶事琐...

世论

指与世尊同时代的顺世外道之言论。又称恶论。彼外道之徒党每谓宇宙事物均属自然而生,自然而灭,非由天神,非由自...

世亲

梵名 Vasubandhu。音译婆薮槃豆、筏苏槃豆、筏苏畔徒、婆薮槃头、婆修槃头。 (一)付法藏第二十一...

世医四法喻如来

为杂阿含经卷十五所举,以世间之良医,比喻如来善治众生之贪、瞋、痴等业惑病。即:(一)善知病,谓世间之良医善...

世罗

梵语 ?aila。又作势罗、施罗。意译作石,或山。玄应音义卷二十五:“世罗邬波,此云小石也。”俱舍光记卷八...

世识

指生死流转之识。即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迁流之识,亦即生死相续不断流转之识。[法华玄义释签卷十二、法华玄...

禅林用语。含有况且、而且、尚且、暂且、姑且等意。禅宗典籍如语录或宗门传灯录中,常有“且……”之用语,如且住...

且喜没交涉

禅林用语。且喜,意即幸喜、总之是可喜;没交涉,言与所义不相干,为否定前人之语。即含有一往随喜前人之语而后否...

丘井

指枯井。乃谓色身老朽,不堪使用,譬如丘墟之枯井。维摩经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中):“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丘就却

(Kujurakara)又作邱就却。月氏族五部翎侯中之贵霜翎侯。后攻灭其余四翎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侵...

主人公

禅林用语。指人人本具之佛性。无门关第十二则(大四八·二九四中):“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 ...

主山

我国历代营造宫室时,概以北方吉相而高,南方较低,故北方之山为主山,南方之山则称案山;由此,寺院以后山(即北...

主中主

(一)临济义玄所创四宾主之一。宾,指学人、徒弟;主,指师家。主中主,谓师家接引学人时,立于其本分之立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