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大法鼓经

梵名 Mahā-bherī-hāraka-parivarta。凡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九册...

大法螺

指佛陀所宣说之大法。盖大法之声,犹如螺贝,能警醒人,故称大法螺。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三下):“今佛世尊,...

大众

梵语 mahā-sajgha,sabhā 或 mahā-sabhā,巴利语同。意译多数之众。一般指比丘等多...

大空三昧

(一)为重空三昧之异称。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参阅“重空三昧”3983) (二)又...

大空行三昧

乃密教大金刚无胜三昧之异名,为金刚手菩萨所入之三昧。与 (hūj,吽)字相应。大日经疏卷十(大三九·六八二...

大空位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法身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如同世间之虚空具有无碍、包含、常恒等三德,故称...

大空曼荼罗

谓曼荼罗之体无相寂灭,而能成一切事,喻如虚空之无相寂灭,而能现一切相,故称大空曼荼罗。 p802...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

大塔

(一)建于释尊成道圣地佛陀伽耶(梵 Buddha-gayā)之高塔形精舍,为炼瓦所造。约建于阿育王时代,...

大阿弥陀经

(一)梵名 Aparimitāyuh-sūtra。音译阿钵啰弥怛阿喻失苏怛啰。凡二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

大勇猛菩萨

大勇猛,梵名 Mahā-vīra,音译摩诃尾啰。为密教安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遍知院中央一切如来遍知印南方第...

大品般若经

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四十卷)...

大品经义疏

凡十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八册。本书记述鸠摩罗什所译大品般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内容分为十...

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梵名 Yamāntaka,音译阎曼德迦。又作降阎摩尊、六足尊。乃五大明王之一,镇守西方。其异像极多...

大昭庆律寺志

凡十卷。清代吴树虚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大昭庆律寺位于杭州西湖北岸,与南岸之净慈寺对峙。旧名菩...

大染法

指理智冥合之至极,形于男女两性之染爱,乃密教爱染明王之悉地。瑜祇经卷上(大一八·二五六下):“次左金刚弓,...

大界

于僧众之团体生活中,依作法规定某一特定区域为界,在此区域内之僧众,共同举行布萨、说戒等事。依戒场之大小而有...

大相国寺

位于河南开封市中心。本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始建立,时称建国寺,至唐睿宗改为相国寺。宋至道二年(996...

大红莲地狱

大红莲,梵名 Mahā padma,音译摩诃钵特摩、摩诃般特摩。八寒地狱之一。堕此地狱,则身体皮肉因严寒逼...

大衍历

我国历法之一。为唐代僧一行所作。唐开元九年(721),帝诏令一行制新历,此乃因李淳风所作之麟德历渐为人所忽...

大音

(1593~1642)明代曹洞宗僧。世称久默大音禅师。浙西石门人,俗姓姚。家贫,以操舟为业,每于僧舍闻佛声...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议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略称供养次第法疏、不思议疏。随文解释大日经疏卷七供养念诵三...

大乘

梵语 mahā-yā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为小乘(梵 hīnayāna...

大乘七善

据法华文句卷三上载,七善指圆顿大乘所具足之七善。即:(一)时节善,谓法华经具足序、正宗、流通三分,即初善、...

大乘七种大义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大乘之“大”有七种意义,即:(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以无量修多罗之广大法义...

大乘九部

十二部经中除去因缘、论议、譬喻等三部,其余九部称为大乘九部。即:(一)修多罗,意为契经。即经中长行之文,直...

大乘二种成佛

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然又分为二种,即:(一)生得成佛,谓众生之心性原本清净,自可成佛。(二)修得...

大乘十喻

诸大乘经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虚空、响、犍闼婆城、梦、影、镜中像、化等十种譬喻,衬托出“空”之道理,以助学...

大乘三藏

依大智度论之说,三藏为小乘之特称,大乘经典仅为一修多罗藏;若据摄大乘论之说,则大乘亦有三藏,即:(一)大乘...

大乘三宝

佛、法、僧可尊可贵,称为三宝。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并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上所载,大乘三宝,即:(一)...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 Mūla-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ākhyā。凡九卷。安慧菩萨造...

大乘五蕴论

全一卷。又作粗释体义论、五蕴论。印度世亲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小乘佛教以蕴、处、界等三科...

大乘止观法门

凡四卷。略称大乘止观。南朝陈代慧思讲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系阐述大乘止观之法。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

大乘北宗论

全一卷。略称北宗论。为唐代流行之北宗禅籍。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另有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本(史坦因...

大乘四果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通教菩萨历十地修行证果,有浅深始终之不同,借声闻四果之位以区别之,大明三藏法数卷十...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凡八卷。唐代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乃释迦如来于耆阇崛山,为文殊师利、弥勒...

大乘玄论

凡五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4~623)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全书以三论宗空观中道之基本思想论证大...

大乘同性经

梵名 Mahāyānābhisamaya-sūtra。凡二卷。北周阇那耶舍译。又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一切佛...

大乘成业论

梵名 Karmasiddhi-prakarana。世亲着,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异译本有毗目...

大乘百法明门论

梵名 Mahāyāna-?atadharma-prakā?amukha-?āstra。全一卷。属印度大乘宗...

大乘佛教

大乘,梵语 mahā-yā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全一卷。又称法界无差别论。印度坚慧菩萨造,唐代提云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菩提心之义,并论...

大乘法相研神章

凡五卷。日僧护命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一册。略称法相研神章、研神章。叙述世界建立之相,并阐明“三界唯识”等...

大乘法苑义林章

凡七卷(或作十四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

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

原为十卷,今仅存三卷。又作大乘义林章补阙、补阙义林章、大乘法苑林章补阙、大乘法苑林章补阙章。唐代僧慧沼(6...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全一卷。略称髻珠经。唐代菩提流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就菩萨修行悟入所得之三摩地来说明其修行次第...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vyākhyā。凡十六卷。安慧菩萨杂糅,唐玄...

大乘律

又作大乘毗尼、菩萨毗尼、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指大乘菩萨受持之戒律。为“小乘律”之对称。梵网经卷下(大二四...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

大乘涅槃经

阐述法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题之大乘经典。据诸经录所载,历来汉译涅槃经有如下十五种:(一)胡般...

大乘起信论

全一卷。又称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梵 A?vaghosa)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499~569)译。收...

大乘起信论别记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系就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中选择要目解释而成。计分三十五章。另据...

大乘起信论疏

(一)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称起信论注疏。乃宗密摘录法藏之大乘起信论义记,兼加部分己说而成。全书分...

大乘起信论笔削记

凡二十卷。宋代子璇撰。又称起信论笔削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为圭峰宗密起信论注疏之注疏本。所释详细,...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

大乘起信论义记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

大乘起信论义疏

(一)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疏,现今之流传本仅余卷上,...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凡十卷。唐代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六波罗蜜经、六度经。内容讲述护持国界及菩萨所修六波罗蜜之法。计...

大乘庄严经论

梵名 Mahāyāna-sūtrālajkāra。凡十三卷。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

大乘庄严宝王经

梵名 Avalokite?vara-guna-kāranda-vyūha,西藏名 Za-ma-tog-bk...

大乘造像功德经

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sthānu?ajsā。凡二卷。唐代提云般若译。...

大乘无生方便门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梵名 Aparimitāyur(-jāna)-nāma dhāranī。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凡三卷(或二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略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全一卷。略称顿悟真宗论。唐代慧光集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以问答体论述真性之开显及生死透脱之道,为唐...

大乘集菩萨学论

梵名 ?iksāsamuccaya。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

大乘会

又称法胜寺大乘会。乃日本天台三会之一。从大乘经中,选出五部大乘经典,即华严、大集、大品般若、法华、涅槃等,...

大乘经典

大乘经,梵语 mahāyāna-sūtra。指大乘佛教徒所信奉之经典。又作大乘修多罗、菩萨契经、方等经、大...

大乘义章

(一)凡三卷。东晋庐山慧远(334~416)问,鸠摩罗什(344~413)答。又称大乘大义章、鸠摩罗什法师...

大乘贼

又称大乘匪。乃北魏末年,以法庆为首之流贼。北魏末年,冀州(今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黄河以北)一带,战乱凶年相...

大乘对俱舍抄

凡十四卷。日僧源信撰。简称对俱舍抄。今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第八十五册惠心僧都全集内。乃针对俱舍论六百颂所阐述...

大乘论

即敷陈六度及诸法皆空等义,并注解大乘经典之各种论书。与小乘论对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佛陀住世时,...

大乘灯

梵名 Mahāyāna-pradīpa。音译莫诃夜那钵地已波。唐代僧。爱州(越南东京一带)人。幼年出家于杜...

大乘禅

指菩萨禅。乃圭峰宗密(780~841)所立五种禅中之第四种。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大四八·三九九中...

大乘宝要义论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全一卷。编者不详。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集录唐玄奘之上表、启,并唐太宗之敕书等,凡十六篇。 p832...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凡三卷。撰者不详。又称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其版本有二:(一)题为“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宋刊大字本,第...

大唐内典录

凡十卷。略称内典录。唐代律僧道宣(596~667)编。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东汉至唐初译者二二○人,...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凡二卷。唐代义净着。略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天授二年(691)成书。内容记...

大唐西域记

凡十二卷。唐代玄奘述,其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而成。略称西域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为玄奘于十...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续开元释教目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计收经论及念诵法...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

凡三十卷。唐代玄逸编纂。又称开元释教广品历章、释教广品历章、广品历章。本书系依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入藏录...

大夏

(Bactria)位于中亚阿姆河流域之古国名。一度称睹货罗(梵 Tukhāra)或吐火罗。即今阿富汗、乌兹...

大展三拜

大展坐具以三度礼拜。即禅僧对本尊或尊宿所行之礼式。敕修百丈清规卷上请新住持章专使特为新命煎点条(大四八·一...

大峰山

位于日本奈良东南方。为日本修验道之圣地。北自金峰山,南迄玉置山,山区绵亘八千六百公尺。古代日本修验道者,皆...

大师

梵语 ?āstr,巴利语 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本事经作三种大...

大师号

历代朝廷对德高望重,堪为国师之僧侣,常赐以称号,称为大师号。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敕赠庐山慧远辩觉大师...

大海八不思议

指大海所具有八种不可思议之性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即以此八种不可思议比喻涅槃之特性,即:(一)渐渐转深...

大海十相

指大海所具有之十种德相;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即以此十种德相比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即:(一)次第渐深...

大海众

指众多之沙门。又作清净大海众、海众。丛林集一团之众僧为海;盖以一会之僧众犹如大海,为诸川所流归,故称大海众...

大珠和尚

即唐代沙门慧海。俗姓朱。从越州大云寺道智法师受业,后至江西参访马祖道一,六年大悟,归越州。尝撰顿悟入道要门...

大秦寺

乃唐代之景教寺院。又称波斯寺、景寺。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之分支─景教之聂士托里(Nestorian...

大秦国

位于亚洲西端、地中海东岸之古国。相当于古罗马帝国及小亚细亚一带。又称海西国、犁鞬国。自古即与我国有交通往来...

大般泥洹经

梵名 Mahā-parinirvāna。凡六卷。东晋法显译。又称六卷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解说如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

大般若会

日本佛教用语。即为镇国除灾而讲赞或转读大般若经之法会。又作大般若经会、般若会。般若,智慧之义;又大般若经凡...

大般涅槃

梵语 mahā-parinirvāna。音译作摩诃般涅槃那。略称涅槃。指大灭度、大圆寂,为佛完全解脱之境地...

大般涅槃经

梵名 Mahā-parinirvāna-sūtra。(一)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涅槃经、涅槃经、大...

大般涅槃经玄义

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乃涅槃经最重要之解说书。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