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学次第统编

二我执

大小乘所说我执不同。小乘之言我执,只人我执;大乘则有二,谓人我执法我执也。   一、人执 又名我执,又名人...

二我见

我执亦名我见,如起信论明二种我见:   一、人我见 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

二种二执

宗镜录中,辨二我执二法执。   一、二我执者:    一、俱生我执 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执为我,与...

四我烦恼

四我烦恼,又云四惑。于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   一、我痴 即无明,愚于我之相,而迷无我之...

惑障

由无明及我执,而惑障以起。言惑障者,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皆...

理事二惑

三藏法数引释签云二惑:   一、理惑 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 ...

现种二惑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嗔、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

三惑

天台四教仪集注明三惑:   一、见思惑 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维,又贪染也。...

理事二障

圆觉略疏明二障:   一、理障 谓本觉心源,湛然清净,由无明妄染,碍正知见,不达真如之理,是名理障。   ...

烦恼所知二障

五教仪亦明二障:   一、烦恼障 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

三障

孔目章云:   一、皮烦恼障 三界中之思惑也。贪欲等之惑,对于外之六尘而起,如皮之在身外。   二、肉烦恼...

三重障

瑜伽大教王经云三重障:   一、我慢重障   二、嫉妒重障   三、贪欲重障...

三障(二)

涅槃经明三障:   一、烦恼障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四障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曰四障:   一、惑障 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思惑,能障蔽正道也。   ...

十重障

十重障者:   一、异生性障 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   二、...

分别俱生

一切惑由生起上说,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略云分别俱生。   一、分别起 由邪师邪教邪思维三缘而起之我见边见...

现行种子习气

自一切惑相始终上说,分为现行种子习气三种:   一、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

分列住地

由住地故,惑有五种,三藏法数云:五住地惑,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

一切烦恼

总云惑障,分叙则一切烦恼。...

烦恼

烦恼梵语吉隶舍,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烦以喧烦为义,恼以逼乱为义。谓喧烦之法,逼乱行者心...

二烦恼

二烦恼者:   一、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为一切诸烦恼生起之本。   二、随烦恼 忿...

六大烦恼

六大烦恼者:   一、贪烦恼 染着为性,生苦为业。   二、嗔烦恼 憎恚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为业。   ...

十烦恼

开六烦恼中恶见之一,而为身见、边见、邪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见,则为十烦恼,与六烦恼开合之不同耳。...

使

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如世之公使,随逐罪人,而系缚之。烦恼亦随逐行人,系缚三界,使不出离,故名使。又...

七使

七使者:   一、欲爱 欲界之贪欲也。    五、无明 痴惑也。   二、恚 嗔恚也。        六、...

十使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

见思

见思者,见惑思惑,即分别俱生二惑也。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为见惑,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为思惑。依唯识立见惑为...

见惑百十二使

见惑百十二使者:   一、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下,各有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

思惑十六使

思惑十六使者:   一、于欲界有贪、嗔、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   二、于上二界各除嗔而余五惑,故合为...

结者结集之义,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系缚众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即为...

三结

三结者:   一、见结 我见也。   二、戒取结 行邪戒也。   三、疑结 疑正理也。   五结者:   ...

五下分结

三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   一、贪结 贪欲之烦恼。    四、戒取结 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  ...

五上分结

色无色界所起之结惑:   一、色爱结 贪着色界五妙欲之烦恼。   二、无色爱结 贪着无色界禅定境界之烦恼。...

九结(二)

九结者:   一、爱结 谓诸众生,为贪爱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爱结。...

五盖(二)

五盖者,盖即盖覆之义。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诲,五、疑。小乘...

见,梵名捺喇舍曩,思惟推求审详而决择事理也。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

有无二见

有无二见者:   一、有见 偏于有之邪见。   二、无见 偏于无之邪见。   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

断常二见

断常二见者:   一、断见 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   二、常见 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智度...

四见(二)

四见有三种: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   一、单四见    一、有。  二、无。  三、亦有亦无。  四...

因果一异四见

华严经疏: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   一、计一 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为计一。   二、计...

十四难

十四难者,外道十四难句,佛不答之。   一、神及世间之常无常等四句:    一、常。  二、无常。  三、...

六十二见 其一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   一、于五蕴计常无常四句成二十 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

六十二见 其二

身边所摄者之六十二见。   一、于五蕴各有四句成二十。   二、历三世成六十。   三、加根本断常二或有无...

六十二见 其三

边邪所摄者之六十二见。   一、于五蕴各有常或边或如去四句成二十。   二、历三世成六十。   三、加根本...

六十二见 其四

六十二见者,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尽入六十二见中。   一、本劫本见, 种种无数,尽入十八见中。 ...

六十二见 其五

瑜珈论言:萨迦耶见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   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而说我者也。   此四十四诸恶...

六十二见 其六 释六十二见

六十二见所立之六十二论,下分释之。   一、常论四:    一、外道入禅定,得忆识过去二十劫以来之事,而计...

一百八见

一百八见者。   一、六根六尘,各有三种,各成十八,合成三十六。   二、历三世成一百八。   眼┐   ...

八万四千尘劳(二)

西天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三藏法数引华严孔目云:八万四千尘劳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

八倒

八倒者,凡天二乘,迷执之八种转倒也。常乐我净,为凡夫之四倒;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为小乘之四倒。...

八迷

八迷者,谓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种之迷见也。...

五欲

欲者希求之义,又染爱之义。言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能起人贪欲之心,故名欲。智度论云:五欲名华箭,又名五箭...

五欲(二)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五欲:   一、财欲 财,即世间一切赀财也。谓人以财物为养己之资,故至贪求恋着不舍,是为...

六欲

六欲者:   一、色欲 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着,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

法相

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明法(二)

何以得解?谓能明耳?明何所明,谓一切法。佛学辞典曰:法者梵名达磨,通一切之语。如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

名色(二)

法界次第云: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

五蕴(二)

法界次第云:名色开之为五阴。所以开为五阴者,以惑者迷名遍重故。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也。此五通...

十二入

法界次第云:次五阴而办十二入者,以惑者迷色偏重故。大圣教门,开色为十,心但为二。合为十二也。通称入者,入以...

内六入

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亦名根者,根以能生为义,此六既并有生识之功,故通名根也。...

外六入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一...

十二入(二)

三藏法数云: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   一、眼入 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

十八界(二)

三藏法数云:十八界,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者故。大圣教门,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

蕴处界三科相摄

如论云:   一、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   二、识蕴即意处及七心界。   三、余三蕴及色蕴一分,...

百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心法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心所有法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

遍行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具四一切,名为遍行,谓遍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有...

别境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    一...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能为此世...

烦恼(二)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以其烦燥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   一、贪 贪者...

随烦恼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

四不定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言不定者,不定是善,不定是烦恼,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

色法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心心所...

心不相应行法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

无为法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

分别相

百法者,总列一切法之名而已,细分别之,其义甚多甚深。...

有漏无漏

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嗔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故名曰漏。言...

相等四分

于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谓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一、相分 相、谓相状也。所缘为义,纵缘...

自共二相

自共二相者。   一、自相 诸法自体,唯局法体不通于余,唯证智知,言说不及,是名自相。   二、共相 通在...

识梵语婆哩惹儞,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于境而了别名为识,唯识论曰:识谓了别。又曰:识以了境为自性。大乘...

本识转识

据唯识论说分本识转识。   一、本识 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曰本识。   二、转识 对余之七识曰转识,即七转识...

五识

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前五识...

六识(二)

六识者,第六意识。言意识者,依意根而起,了别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种之别:   一、独头意识 不与他之五识俱起...

七识

七识者,第七识,梵名末那,译曰意,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

八识

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末那为我执,阿赖耶即末那识所执以为我者也。其识为藏,谓能藏一切法,世俗所云神识性灵,...

诸识所依所缘

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缘。   二、耳识 耳根为所依,声境为所缘。   三、鼻...

诸识俱有所依

诸识俱有所依者:   一、五识俱有所依有四:    一、同境依 谓五色根共取现境,故得此名。    二、分...

诸识生缘

诸识生缘者。   一、眼识现行,若依肉眼,具九缘生,所谓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根本...

五识取境

五识合离取境。   一、合中取境 鼻舌身三   二、离中取境 眼耳二...

三境(二)

三境者。   一、性境 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相,名为性境。如身在欲界,第八所变五尘之境,以...

三量

三量者:   一、现量 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境,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二、比量...

三性(二)

三性者:   一、善 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   二、不善 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   三、无...

三种分别

三分别者:   一、自性分别 谓于现在所受诸行自相行分别,此有二:    一、寻伺为体 杂集云:唯在意识者...

苦等五受

分受心所以为五受:   一、乐 领顺境相,谓适悦身,(五识名身)说名乐受。   二、喜 领顺境相,适悦心者...

我法二执

于诸见中,起于我法二执,于诸我执,略有二种:    一者、俱生 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故...

烦恼所知二障(二)

烦恼所知二障:   一、烦恼障者, 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

心所俱起

心所俱起者:   一、五法五俱起 谓于遍行中,有随一起,余四亦必俱起也。   二、九法必六俱 谓于别境五不...

王所相应

八论名曰心王,唯缘境之总相。五十一心所,亦缘别相。言相应者,时、依、缘、事,四义俱故,说名相应。    一...

法处所摄色有五: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也。   一、极略色 即五色根五色境及四...